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对于沈从文来讲,湘西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土地,他用文学创作描绘他对湘西的体验,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被赋予原始性、自然性、异域性的特征,并逐渐将这些特征蕴含在它的物理环境、地理位置、传统以及习俗当中,并主导着沈从文湘西叙述的形成与发展,使其成为具有异域风情、自然画卷、历史特征及民族意识的叙述风格。可以说,沈从文通过他对湘西的情感体验湘西,通过文学创作思考并想象湘西,并借助文学审美与恋地情结,将湘西独具的美学特征呈现在美如画卷的文字间,使其成为独树一帜的湘西叙述。本文结合沈从文的湘西情节、分析其早期与后期所创作的湘西叙述,以此探析沈从文现象的湘西叙述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论沈从文的“乡下人”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以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为描写对象的作家,沈从文有着很深的"乡下人"情结,是苗汉血统的出身注定了他"乡下人"的特定身份,而青年从军的生活经历又使湘西成为这个"乡下人"写作的沃土,尤其是城市与乡村的观照,使得沈从文一生都在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乡下人"身份.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作家彭学明怀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和强烈的故乡情结,创作了一大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少数民族意蕴的散文。在这些优美的散文中,他豪情满怀忆祖先,温情脉脉写乡亲,柔情似水唱爱情。这些不同的情感取向,都无一例外地与故乡的奇山秀水、奇特的民族风情巧妙融合,使他的湘西民族风情散文具有一种神秘而迷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在沈从文的艺术世界中,湘西生命形式与都市生命形式构成对照与互见的关系,但在整体上往湘西生命形式偏移,这种整体性偏移固然显示出沈从文一定程度上的湘西地方主义立场与乡下人的观察视角与眼光,但更为重要的是传达出他独特的生命理想,并通过这种生命理想表现出他独特的创作追求。因此,探讨沈从文创作中的湘西生命形式,对于理解沈从文的全部创作,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从中可以发现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是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沈从文与湘西的关系密切。主要从沈从文作品中涉及的水出发,从他对湘西河水的描写、抒情和意象等方面分析其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6.
陈渠珍是民国时期湘西政坛的风云人物,曾对湘西的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他在促进湘西近代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推行自治、文教改革、创办实业三个方面。本文在阐述陈渠珍开发湘西所采取措施的基础上,分析其产生的影响以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彭学军的少年小说以其独具的诗性魅力立足于儿童文学的创作领域。这种诗意源于她内心无法释怀的湘西情结以及蕴藉其中的浓郁的原始主义情怀,她把这种情结凝结成一个个灵动、鲜活的少女形象,从而构成了小说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8.
从鲁迅发源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多是从揭露、评判的角度展现农村的破败、凋敝及愚昧麻木。沈从文则可说是乡土文学的另类。他以平等的姿态,以"乡下人"的身份来描写湘西边地的生活、风俗、人情。以自觉的美学意识和"安顺天命"的文化观点来表达笔下离乡背井的怀恋。不管是对"乡土人"的自然美好人性、雄强生命力的赞颂,还是描写轻贱生命的痛苦和对命运的无奈,都展现了一种"梦幻田园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9.
透视边城的深层文化隐喻,可以发现沈从文先生对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维图腾和他对苗汉、中西文化的冲突的思考与隐忧。翠翠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文化女神,爷爷是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是苗族古老历史的象征。翠翠爱情的美满,既是翠翠个人的成人仪式,也是湘西苗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戴定华 《现代语文》2009,(11):76-77
沈从文所开创的"湘西世界"受到现代人内心的认可和追慕,他塑造出来的人性是那么朴实纯美,描绘出来的湘西自然环境是那么淡远静穆,他的文字是那么富有独特的韵味。本文从风俗的视角来解读他的"湘西世界",风俗就是生活,根深蒂固的凝结在湘西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风俗既有健康自然的生活习俗,也就是湘西固有的民俗习惯生活;也包含原始神秘的风俗,而这有着野蛮、不甚开化的一面,沈从文先生用宽容再现的手法来叙述,体现了京派作家诚实、从容、宽厚的审美感情。  相似文献   

11.
在《湘行散记》和《湘西》里,沈从文以重返湘西的姿态审视和关注湘西的历史与现实,表达了他对现代性的质疑。在新的历史进程下,他重新审视湘西底层民众的生存境遇,探寻湘西世界的精神内涵,赋予它新的历史使命,并对湘西的未来寄予期望。  相似文献   

12.
在沈从文打造的湘西世界中,女性一直是他最关注的,而其中的湘西少女形象更是沈从文极力塑造的。在这些少女身上体现着沈从文的美学追求,寄托着他的人生理想,本文试图通过对沈从文笔下湘西少女形象的分析,找到沈从文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对两性关系的个体感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沈从文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他巧妙运用湘西巫鬼文化的精髓,拓展艺术空间,精心构筑出具有原始生命气息的“湘西世界”,在城市与乡村的边缘人生中孤独徘徊,笑颜千古!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沈从文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他巧妙运用湘西巫鬼文化的精髓,拓展艺术空间,精心构筑出具有原始生命气息的"湘西世界",在城市与乡村的边缘人生中孤独徘徊,笑颜千古!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作品带着浓厚的湘西乡土气息。他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表现在展示湘西人物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两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的乡土文学中,沈从文以其清新独特的"湘西"作品著称于文坛。他的"湘西世界"是现代文学是上一颗永远的行星,散发着光芒。作为乡土作家,沈从文有着强烈的乡土根性。在其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无法割舍的乡土情节。我们透过他笔下的"湘西世界"可以看到沈从文那种浓浓的思乡情节。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作家之一,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以超凡脱俗的“湘西小说”名贯文坛。他的湘西小说创造了奇异、种秘、平和、曼炒的湘西世界,展示了优美、迷人的湘西风光和原始淳朴的民风民俗所哺育的湘西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最本能的真善美和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缓慢觉醒,他的小说洋溢着浓厚的田园牧歌气息,促进了抒情小说的散文化、诗化,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出生秭归说、文学创作湘西说、投江汨罗说,是支撑其成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三大支点。没有屈原在湘西的九年生活,就不会有楚辞的出现,他也就不会成为文化人,更不会成为后来的世界文化名人。因此,研究屈原的重点地区不是在他的出生地秭归,也不是在他的投江地汨罗,而是在他的创作地湘西。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作家田瑛的小说营构了一个虚拟的湘西,亦即第三种湘西。它远离了沈从文抒情的湘西,孙健忠写实的湘西,逼近了一个文化精神意义的湘西。田瑛的小说,在南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坚守着一种执着的文化审美,一种原始生命冲动的文学倾诉。他的小说创作实践,使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湘西现代文学传统,划出了精神上一以贯之,却又各自鲜活的三个方块,亦即第一、第二和第三种湘西。田瑛是一位生活于现代都市,精神却自我放逐到自己的湘西的作家。他文学发问的方式,就是他小说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孕育他的湘西世界是他着重描写的。《边城》和《长河》是沈从文以湘西世界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他通过这两部作品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与"变"。《边城》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长河》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变"。透过"常""变"主题可以看出沈从文创作的真实目的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