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品德被列为各才之首,有人说"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德之重要.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德是我们为人处事之根本。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校园是学生接受德育的重要场所,课堂是学生感受德育的主阵地,因此,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可以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和首要任务。当前,学校对青少年学生德育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普遍出现了重智轻德的现象;二是在德育中,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较重;三是学校德育较注重知识的  相似文献   

3.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企业家牛根生先生的观点充分说明了品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要科学贯穿德育因素.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过:“德者,才之帅也,有德有才,谓之圣人;有德无才,谓之君子;有才无德,谓之小人;无才无德,谓之庸人。”可见,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圣人、君子、小人、庸人的重要尺度。在这个充满生机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世纪,各个行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秘人员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既要有乐观、自信、冷静、平衡的心态,同时又要具有相当的品德素养。文章围绕文秘人员的品德素养,阐明了文秘人员应具备品德素养的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职校的生源多来源于学困生,这些学生在各个方面相对而言素质低下,如何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就尤为重要。如今,企业在用人方面有这么几句名言:"有德有才,提拔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说明现阶段,职校教育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学生的道德品质问题,所以在职校的教学中必须贯彻德育教育工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尤为重要。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体会,实施德育教育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相似文献   

6.
孙竹青 《考试周刊》2014,(52):120-120
"德才兼备"是对当下新一代接班人最基本的要求,有德便有才是对德的最高评价,既然"德"在"才"之前,就应该认识到德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品德,达到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的目的。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严玉萍 《语文天地》2013,(12):61-62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有人说:"有德有才是良才,有才无德是坏才,有德无才是庸才。"为西藏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西藏内地班(校)教育的最高目标。一、语文德育的内容以及表现语文教学内容极其丰富,所反映的社会理想、道德情操、人生哲理等诸多方面,无不体现  相似文献   

8.
程春泉 《考试周刊》2012,(87):136-136
思想品德教育是基石,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品德是家庭、学校教育的核心。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培养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支柱的过程。教书育人,重在育人,即以德为先。江泽民同志在治国方略中强调:“以德立国”,把“德”提到国家兴旺不可缺少的战略高度,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纲要。可见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是多么重要,如果青少年一辈没有良好的品德,甚至品质卑劣,这将是众家之悲、一国之哀,  相似文献   

9.
余志保 《成才之路》2009,(26):I0007-I0007
学校作为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步入社会的必经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五十七条规定中.明确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预防责任的有二十四条之多。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学校不仅是向青少年传授文化知识的地方,更是对青少年人格、品德、思想观念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德比才重要     
菜根谭【原文】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魍魉不猖狂?【译文】品德应是才能的主宰,才能则是品德的奴仆。一个人如果只有才能而无品德,就像家庭没有主人而奴脾当家,这样怎会不胡作非为、放纵嚣张?  相似文献   

11.
当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人们普遍认为,治理犯罪主要靠打击,但最根本的还应当是预防犯罪。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起关键性作用。而预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培养人优秀的品德。有了良好的德性,才会有符和法规的德行。“明言气质浊恶,污吾性,坏吾性。不知耳目、口鼻、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人生德操高下、品性优劣的特殊阶段。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因此,做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于己是功德无量,于人是受益终生,于国则是播下和谐发展的希望火种。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宝贵资源,须先成人。人有才无德是毒品,有德无才是次品。只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承  相似文献   

14.
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职业。“教师无小节 ,处处皆楷模。”这说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和潜移默化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面对的是模仿性极强、思想可塑性很高的青少年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形象教育”作用 ,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充分发挥“形象”的深远的影响力 ,通过言传身教 ,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 ,教师要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形象”。“德”乃为人之本。作为教师须有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 ,方能以身立教 ,才能很好地去陶冶学生的情操。一个有“才”无“德”、私心极重、满口污言秽语、态…  相似文献   

15.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研究表明13-15岁是初犯品行不良行为或劣迹行为的高发期,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这说明中学生中不良品德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新形势下犯罪“低龄化”的趋势,给中学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有德有才是良才,有才无德是坏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无才无德是无赖,可见,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纵观新时期中小学特别是初中学生德育现状,其道德面貌的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的态势,表现出了学生思想道德与社会发展要相适应的可喜局面。就学生个体(特别是农村初中生)而言,仍然存在着众多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和缺陷,如心中无德,唯我独尊;柔弱无助,意志脆弱;自卑闭锁,封闭心灵,行为怪诞;知行背离,屡教不改;坏习惯很多,好习惯甚少,品德较差,德育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的理论及经验研究中,教育扩展对犯罪参与的实际作用是需要审慎判断的。文章以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投入作为衡量教育扩展的指标,以中国1996~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考察教育扩展对不同类型犯罪的影响。结果发现: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有显著的"隔离"抑制效果,与暴力犯罪呈"倒U"关系;高等教育投入在抑制侵财犯罪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教育扩展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后,才更有利于犯罪参与的抑制。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有德有才是良才,有才无德是坏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无才无德是无赖,可见,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纵观新时期中小学特别是初中学生德育现状,其道德面貌的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的态势,表现出了学生思想道德与社会发展要相适应的可喜局面。就学生个体(特别是农村初中生)而言,仍然存在着众多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和缺陷,如心中无德,唯我独尊;柔弱无助,意志脆弱;自卑闭锁,封闭心灵,行为怪诞;知行背离,屡教不改;坏习惯很多,好习惯甚少,品德较差,德育现状堪忧。本文拟就初中学生(重点是农村初中生)德育现状的形成原因,应对策略作一简要分析。形…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增加和低龄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和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项重要工作,家庭问题、教育问题和不良亚文化等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我国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文革”前,我国青少年在整个犯罪人数中仅占20—30%,可以说是世界上青少年犯罪率最低的。可是现在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犯罪人数中竟这70—80%。因此,如何防止青少年犯罪和挽救失足的青少年应成为很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也是极为复杂的。这里,我主要就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