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平 《山东教育》2020,(5):87-87
冬天到了,院子里的柳树都落光了叶子,愈发显得树干的粗壮。树枝光秃秃的,一条一条地随风摇晃着。这学期我带中班,孩子们特别喜欢画画,每当喝水的环节,孩子会问我:"老师,喝完水可以画画吗?"假如我说"不可以",孩子们会露出失望的神色;假如我说"可以",孩子会一脸的高兴,并去和其他同伴炫耀:"老师说了,喝完水可以画画了"。今天,我满足孩子们的心愿,带大家去户外观察冬天的柳树,然后让孩子们画画。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们的时候,孩子们兴奋得大叫起来。  相似文献   

2.
一天,我正给孩子们上美术课,校长领着一个孩子走进我班,告诉我班里转进一名叫方芳的新生。我微笑着看着这个孩子说了声“你好”,并伸出手去触摸她,她却一脸惊恐地躲开了。旁边的爸爸看到了,斥责道:“你怎么不向老师问好呢?”孩子怵怵地看着爸爸,默不作声。我微笑着说:“没关系,我们还不认识嘛。”在她爸爸走的时候,我提醒她和爸爸再见。从孩子稍带哭腔的声音中.我听出了她浓重的方言腔。  相似文献   

3.
正编辑提示:不抛弃,不放弃,也是取得家长支持的法宝之一。初接手潇所在的班级,原班主任告诉我,潇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漠不关心,更有甚者,潇的父母和别人聊天时曾经说过:"不要强迫孩子读书,孩子的成绩好了,占便宜的是老师!""呵呵!"我一笑了之,以为老师和家长有什么误会呢。一次,和学生交流,孩子们告诉我:"潇妈妈说,孩子分数高,老师奖金就高,没必要拼命为老师挣奖金!"还  相似文献   

4.
干杯     
有一次,孩子们喝水时我也有些口渴,所以就接了一杯水,跟孩子们一起喝。看着孩子们不爱喝白开水的样子,我突然灵机一动,跟旁边一个孩子碰了一下杯子,随口说:“干杯!”这个孩子很高兴地喝了一口水,说:“谢老师,干杯。”于是,我们俩又碰了一杯。其他的孩子也被吸引过来,都争先恐后地和我干杯。我说:“咱们干了杯就得大口喝。”不爱喝水的毛毛特别高兴地点点头,端起水杯大口地喝起来。最后,还向我扬了扬水杯:“老师,我喝完了!”“好,你真棒,喝了这么一大  相似文献   

5.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在班会上,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老师应该怎样留作业?一个平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发言了:"老师,您平时教的生字,我在课上就记住了.可我的字总写不好看,我能不能不抄生字,自己练练字?"经他一说,大家立刻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想少抄生字多练口算;有的却想多练朗读;还有几个同学要挤出时间写观察日记……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样子和期待老师认可的目光,我感动了--八九岁的孩子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呀!  相似文献   

6.
镜头1: 在一次小班的美术活动中,我发现许多孩子在下笔之前不停地张望、等待,直到一个孩子问:"老师,可以拿笔画了吗?"老师说:"好,现在可以开始画了."这时,孩子们像接到圣旨一般,齐刷刷地开始画画了.  相似文献   

7.
课上,老师提问。一个孩子,一开始答不出来,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结结巴巴地答完了题,但回答是错误的,惹得其他的孩子们哄堂大笑。老师和蔼地对大家说:"我们不要笑别人,要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等一等,帮一帮他,小朋友能做到吗?"小朋友齐声回答:"能!"孩子终于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孩子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这堂课上,老师时时不忘提醒:"不急,孩子。""孩子,慢慢来,想想好。""我们等一等他。"  相似文献   

8.
老师有个好故事 "今天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课件出示图片)孩子们马上喊出了"小老鼠"."对,今天老师就是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小老鼠的故事,大家都叫这只小老鼠--"看着画面上"鼠小弟"三个字蹦出来,孩子们激动地呼喊起来:"鼠--小--弟."我一边出示图片,一边讲述:"在鼠小弟家门前呀,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秋天到了,树上结了好几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让我们来数一数,1、2……"他们还只是一年级的孩子,一字一顿,大声地跟着数,稚气得让我高兴.  相似文献   

9.
新学期,小班孩子在哭闹声中拉开了序幕。一个月过去了,孩子们慢慢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上学不再哭闹了。但每当我笑脸相迎地说:“早上好!”孩子们却茫然地看着我。这时我弯下腰告诉他们:“老师向你问早,你也应该向老师问早。”但效果甚微。小班是幼儿学习人际交往与人友好相处的初期,怎样让孩子用礼貌用语进行人际交往,与人友好相处呢?  相似文献   

10.
张涛 《学前教育》2004,(9):30-31
小朋友要去洗手了,闻一走到我跟前说:"老师,我跟你说句话行吗?""好啊!"我一边看着小朋友洗手,一边听着她说。可是,还没等闻一说完,陆续又来了几个小朋友,都想跟我说句话。结果,你一言,我一语,教室里的秩序一下子打乱了。看到这种情景,我马上打断他们说:"沛文可能也有话要对老师说,但是她就知道先洗手、喝水再来找我。你们能像她一样吗?"孩子们听了我的话,都悄悄地离开了。但是我从他们的表情中明显地看到了无奈,有的孩子还小声地嘟囔着:"真没意思。"  相似文献   

11.
出差四天,刚回到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唧唧喳喳地对我说个不停.这个问我去哪里了,好玩不;那个告诉我他怎么样了;还有个调皮的孩子竟然学着冯巩的腔调说想死我了.看着孩子们那高兴的劲儿,我也感到格外的开心.乱哄哄中,有个孩子凑近我耳边悄悄地说:“老师,班里有好几个同学希望你最好不再回来呢.“……  相似文献   

12.
正表扬,是在孩子做出好的表现时,老师和家长做出肯定与鼓励,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个小物品。孩子们非常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一个"笑脸花"会让孩子兴奋很久,骄傲很久。老师们也非常关注这些,知道用表扬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乐此不疲地在孩子的额头上贴上"笑脸花",看着孩子阳光般的笑脸,无比的欣慰。此时,你会问:表扬怎么可能提前呢?没有好的表现,怎么可以给孩子表扬?这不是欺骗孩子吗?这样的表扬是  相似文献   

13.
正劳动其实就在孩子每一天的生活里。在各种劳动中,孩子不仅能体会劳动的乐趣,还能感受到"我可以"的积极反馈,因而变得更加自信。在幼儿园大班里,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大扫除,每个孩子都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有的孩子负责擦玻璃,有的孩子负责擦玩具柜,有的孩子负责整理班级的玩具,教室的门也擦得很干净。教室里一时间充满着忙碌、热闹的景象。老师走过来问孩子们:"你们累不累?"孩子们都兴奋地说:"一点都不累,我们喜欢干活!"  相似文献   

14.
谁之错?     
有一次,我去听一节语文课,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孩子们举手非常地踊跃,老师叫起来一个学生,只见他非常自豪地站起来。读完后,老师问:"大家有没有听出他读错的地方?"有很多学生举手,有的说:"他没有用普通话。"有的说:"他的感情不够。"有的说:"他有一个字读错了。"还有一个学生说"他的声音小。"……学生的手依然举着,他们还想指出那个朗读的同学更多的问题,我看着那个朗读的同学,只见他低  相似文献   

15.
正幼儿园的山楂熟了。户外活动时,几个孩子站在山楂树下,抬头望着红彤彤的山楂议论起来。萱萱说:"这山楂个儿还挺大,看着很好吃的样子。"说着还不忘舔舔嘴唇。泽泽说:"山楂是酸的,奶奶带我去山上摘过,里边还有硬硬的核呢,但我摘的山楂没有这么大。"雯雯说:"我也吃过,糖葫芦就是用它做的。"阳阳说:"真想尝尝呀!"听到孩子们的讨论声,我走过去,笑着问:"你们想不想摘下这棵树上的山楂,尝尝它的味道是酸的还是甜的,好不好吃?"这几个孩子惊讶地看着我说:"老师,我们真的可以摘吗?"听到我肯定的答复后,他们都开心地鼓起掌来。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题为<泥土里的小动物>的科学活动中,幼儿园的孩子们拿着小铲四处寻找,他们发现了小虫子、小蚯蚓,兴奋地跑来告诉老师.老师则充满激情地随孩子们一起看着,胆大的孩子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捉,胆小的孩子,想捉又不敢.老师其实心里也有些怕,可是为了更好地感染胆小的孩子,也捉了一条蚯蚓.胆小的孩子不怕了,也试着去捉蚯蚓.老师并没有提许多关于蚯蚓的问题,而是问:"有谁知道关于蚯蚓的事情?"还让知道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来提问,请其他幼儿来回答,回答不出的问题,老师也充当小朋友做解答.不知不觉地幼儿掌握了许多关于蚯蚓的知识.在整个探索活动中,幼儿都处于主动、兴奋和思考之中,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事实证明,教师用孩子的眼光来打量世界,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尝试,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老师的眼睛     
孩子们喜欢看妈妈的眼睛,更喜欢看老师的眼睛。孩子的心中,最神圣的莫过于老师的眼睛。老师的眼睛藏着妈妈的慈爱,又有妈妈眼睛里没有的威严。上课了,老师说:“看着我的眼睛。”于是看窗外的孩子扭回了头,叠纸飞机的孩子停下了手,他们的心儿飞进老师闪闪的瞳仁里。淘气的孩子做错了事,低着头,老师说:“看着我的眼睛。”他们抬起了头,在老师期待的目光里红了脸,心里增添了改正错误的勇气。游戏时,一个男同学装作“老鹰”,老师扮作“老母鸡”。“老鹰抓小鸡来了!”老师张开臂膀,护着她的孩子,身后的孩子们不时地发出愉快的尖…  相似文献   

18.
假期过后,孩子们特别兴奋,对在幼儿园睡午觉有点儿不适应了。上床后迟迟不睡觉,午睡时间早就到了,可他们还在窃窃私语。我说:"小朋友们,请安静,请安静!"孩子们没什么反应,仍然各说各的。忽然,我想起看过的一篇教育随笔,上面说:孩子睡不着时,老师可以和孩子说悄悄话。我要跟他们说些什么呢?我将手指放在嘴边"嘘"了一声,孩子们稍稍安静下来,然后我故作神秘地走到乐  相似文献   

19.
刘文东 《广东教育》2006,(7):115-115
出差四天,刚回到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唧唧喳喳地对我说个不停。这个问我去哪里了,好玩不;那个告诉我他怎么样了;还有个调皮的孩子竟然学着冯巩的腔调说想死我了。看着孩子们那高兴的劲儿,我也感到格外的开心。乱哄哄中,有个孩子凑近我耳边悄悄地说:“老师,班里有好几个同学希望你最好不再回来呢。”我心里咯噔一下:不会吧,我和孩子们关系这么融洽,怎么会有孩子希望我不再回来呢?是什么原因让这几个孩子这么“恨”我?没理由呀!  相似文献   

20.
我们是朋友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每天我都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疯”。我和孩子们之间没有距离,因为我们是朋友。在与这些孩子第一次接触时,我便对他们说:“我们做朋友,好吗?”孩子们都疑惑地看着我,我又补充说:“你们在和我说话时,可以称呼‘你’,不必叫我邱老师,可以吗?”孩子们笑了。果然,他们常常会主动地与我交谈:“你昨天在干什么?”“你喜欢看动画片吗?”“给你玩我的玩具”……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称呼,这是我和他们成为朋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