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孙子住在肯塔基西部的农场。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读《圣经》。一天,他的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你一样读《圣经》,但是我不懂得《圣经》里的意思。我好不容易理解了一点儿,可是我一合上书便又立刻忘记了。这样读《圣经》能有什么收获呢?"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  相似文献   

2.
正在书房的案头,我看到了奶奶写的纪实文学《平凡岁月》,情不自禁地读了起来。在《平凡岁月》中,我认识了一位耄耋老人——我的太爷爷,这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青年时期,他怀着一腔爱国热情投身革命;中原突围,他经历了枪林弹雨;保卫延安,他留下了累累伤痕;全国解放,他为中国铁路的发展鞠躬尽瘁。峥嵘岁月的洗礼,练就了一位  相似文献   

3.
朱莉 《文教资料》2005,(3):116-117
背书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一种传统方法。也是语文教学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和语文基本训练的一种手段。中学生要多读、多背点书。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背呢?该背哪些文章、背多少?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要告诉学生明确的背书要求和具体的背书方法。背书要求可分为下列几点:首先,要背名篇,特别是我国大量的古典诗词和散文。语文课本中精选的这些古典诗文,意境优美,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譬如《岳阳楼记》、《师说》、《六国论》、《梦游天姥吟留别》、《归园田居》、《登高》、《锦瑟》等古典诗文,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些出口成章的学…  相似文献   

4.
吴爱萍 《贵州教育》2005,(19):29-30
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入师:同学们,你们都会背古诗吗?谁愿意来背一背?可以摇头晃脑背,也可以闭上眼睛背……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背就怎样背。生摇头晃脑背了一首《春晓》。师: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小诗人!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古诗?生:《静夜思》《所见》《村居》《小池》。师:咱们都来当当小诗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齐背其中一首《静夜思》,好吗?生(齐)用各种方式背古诗。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精炼,琅琅上口,而且能很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你们知道吗?古时候,有一位大诗人,年轻时就离开了家乡,到京城去做官,八十多岁才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一草一…  相似文献   

5.
一忌浅尝辄止。一位老师教《古井》时,布置学生当堂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乡亲们为两位老人长年累月地挑水为什么不要报酬呢?学生在三、四分钟的分组讨论中,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了下面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写记叙文在"思想健康,有中心,有内容,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写人叙事浑然一体,议论、抒情适当穿插"这一整体目标指导下,我们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来让文章出彩。关于描写人物描写要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人物有血有肉。如一位同学在题为《忘不了他》中这样写道:"……黑暗中,老人佝偻着背,用力而有节奏地拽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唯一的听众》。文中讲述了一位爱好小提琴的青年,开始学琴时没掌握要领拉得十分刺耳,被家人称作是音乐白痴,十分沮丧、自卑,只好躲到树林里练习。在树林中,他邂逅了一位自称耳聋的老人。老人对他说:"小伙子,我猜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耳聋了。"于是,青年请求老人每天早晨当  相似文献   

8.
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在王家新描绘的群山问飞翔,忽然看见一位弯着腰的老人从教室后门那边慢慢向前走,在前面的窗口处停下,向教室里面张望。 老人,背已成半圆形,步履蹒跚。我停止了讲课,然后走至窗台边,微笑地望着老人。  相似文献   

9.
为活着喝彩     
有这样一位老太太,她年近八旬,背弯得几乎望不到天日,走路颤颤巍巍如墙上弱草,可还坚持要参加老年人体活动。在台上,老人拄着拐杖,迈开小脚只是来回地走着。人们纳闷,这老太表演的是什么?老太太自报节目:我表演的内容是《因为我还活着》。观众听后先是一愣,继而报以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0.
人鸥情缘     
《老人与海鸥》讲述一位老人对翠湖红嘴鸥非同寻常的感情:老人每天步行20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给红嘴鸥喂食,他还给这些小家伙起了名字,什么"公主""独脚""灰头"……老人去世后,红嘴鸥像亲人一样守着老人的遗像不肯离去。我与红嘴鸥的故事便发生在欣赏了《老人与海鸥》这篇  相似文献   

11.
一年前,我来北京为孙女陪读,每天晨练总能看到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从他不凡的言行中就能看出,他一定不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一定有着非凡的经历。有一天,我向一位一起晨练的老人问道:"您知道那位老人是谁吗?我总觉得他不是一般人。""你看过电影《红旗渠》吗?""看过,我现在还会唱《红旗渠》的插曲呢!""那位老人就是当年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建设红旗渠的策划者和领导者,今年都84  相似文献   

12.
<正>《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李时珍在修订《本草纲目》的过程中与徒弟庞宪夜宿古寺的情景。课文中不断闪现着一个个浸透苦水的镜头: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手拄枯枝,背着行囊,在山野村间艰难跋涉着,寒风拂起了他干枯的白发;阴暗潮湿的古寺中,灰尘四起,屋顶露天,窗户被寒风吹得哗啦作响,李时珍正在专心地记录着……面对这样一篇课文,我们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我想: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人文和工具方面的价值,将文本传达的人文信息和训练的工具资源带给学生,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进而让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13.
杨叔子 《今日教育》2009,(10):53-55
西方一位著名学者曾说,世界是“傻瓜”建成的,而不是“聪明人”建成的。所谓“傻瓜”.就是有着执着社会理想的人,也叫“理念人”。他,就是这样的人。博士生必须会背《老子》和《论语》前七章,不会背的将不能接受论文答辩。他就是这一规矩的制定者。杨叔子,中科院院士,一位对工作、对人文教育有着执着信念的科学家。在他的演讲中无不渗透着这位老人对未来一代的期许……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小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忽然,她听到一位老年妇人的赞许:“我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  相似文献   

15.
刘玲 《湖北教育》2007,(2):35-36
教学要求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意。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句的美。3.有感情地朗读。重难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咱们以前学过丁许多描写景色的诗,下面我们就来像刘三姐赛歌那样赛诗如何?生1:我代表我们小组背一首《望庐山瀑布》。生2:我代表我们小组背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相似文献   

16.
自从看了动画片《神笔马良》后,我就一直渴望自己也有一支神笔。晚上,我正在做作业,做着做着,我的眼睛疲惫了……忽听一声雷响,一位白胡子老人向我走来。“听说你很希望有一支神笔,是吗?”老人问,我点了点头,老人又说:“现在  相似文献   

17.
《奥运在我心中》是个只有7分多钟的节目,但在彩排现场,我却深深感受到它的表演者——金阊区老年大学学员们喜迎奥运的热情和激情。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圆满完成表演任务,每一位老人都成了训练场上的拼命三郎。73岁的王琦担任教练,集创意、编排、指导、演员于一身。虽年  相似文献   

18.
《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 :我们有话要说》……这些时日 ,这些文章和书犹如一根根搅棒在我的头脑里搅来搅去。枯灯对坐 ,我突发奇想 :假如叶老健在 ,那该多好!恍惚间来到一座四合院。院中两株海棠醒目地屹立着 ,虽无秋日的的红娇粉晕 ,倒也苍健挺拔。会客室 ,门窗明亮。沙发上 ,端坐着一位老人 ,童颜鹤发 ,皓眉银髭 ,一袭洁白的衫裤。我差点惊讶地叫起来 :啊 ,叶老!叶老微微地欠了欠身 ,缓缓地伸出左手。我知道叶老的意思 ,便坐在叶老左边的沙发上。叶老又用右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助听器 ,托到我的面前。听至善…  相似文献   

19.
许芹 《语文天地》2013,(16):27-28
一、课例一: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端午日》我设计的教学形式是"记者采访"。采访中,男同学为受访对象,女同学为小记者。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举行"记者采访"活动,我想问问大家:"假如你是一名记者,最好是采访什么样的人?"生:我觉得最好是采访一位老人,而且要是一位老大爷。  相似文献   

20.
【教材解析】《天游峰的扫路人》写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每天在天游峰上来来回回地扫着石阶,把别人看来单调、繁重的工作当做乐事,简单生活,融入自然,是一位真正的自然老人。文章主要通过描写天游峰的险以及游人爬天游峰的累和老人面对这一切的坦然的态度进行对比,赞美了老人充满享受的工作态度,又通过我和老人的一番对话,赞颂了老人简单朴素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