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11月,杭州已萧瑟入冬;而在四季如夏的新加坡市,容纳了千余人的黄金剧场内掌声阵阵,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的婺剧传统剧目《连环计》和折子戏《吕布试马》,让当地观众叫好连连。此次,浙江婺剧团(以下简称浙婺)应新加坡牛车水人民  相似文献   

2.
今年元旦刚过,浙江婺剧团《断桥》剧目的原班人马又一次在杭州为出席浙江“三农”会议的各级领导献演,获得满场热烈掌声。至此,号称“天下第一桥”的婺剧《断桥》演出已逾千场。早在上世纪60年代,浙江婺剧团首次晋京汇报演出,便受到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周恩来总理看了婺剧汇报演出后说,他看过很多剧种的《断桥》,婺剧的《断桥》表演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可谓“天下第一桥”。从此婺剧《断桥》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3.
金华有意思     
正别人不了解金华这座城市,但你只要一说金华火腿,外地人一般都会顿作恍然大悟状,忙不迭说:"知道了知道了。"金华古称婺州,下辖八个县,故亦称八婺。城中有条河,叫婺江;本地老百姓最爱唱的戏叫婺剧,流行于金、丽、温、衢及杭州等地;城市地图上最醒目的三江口处,建造了别致气派的一座大剧院,竖着"中国婺剧院"五个大字,是厉害的国字号。三江六岸、四面八方的"金华银"(在  相似文献   

4.
春风沉醉的4月,誉满中外、人见人爱的中国浙江越剧“小百花”,傲然绽放于大洋彼岸的美国舞台。这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建团15年来首次的美国之行。从西部最大的城市洛杉矶到美丽的旧金山、繁华的纽约,作为增进中美了解和友谊的艺术使者,她们携经典名剧《西厢记》、《陆游与唐琬》、《红丝错》和一台传统精品折子戏,横跨美国东西部,掀起了美轮美奂的“小百花旋风”……“总理级待遇”  相似文献   

5.
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诗《春晓》何以被100多个国家的外国人,用汉语与数十种外国语言反复演绎?当外国友人遇上中国古诗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韩语、阿拉伯语、俄罗斯语……春节来临之际,浙江新闻客户端金华频道每晚10点准时推送《晚安金华·“万国迎春”》系列,每期邀  相似文献   

6.
正新春伊始,"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活动启幕。浙江省9个团组、225名演职人员,分赴五大洲13个国家的18座城市进行演出,有富含江南韵味的杭州杂技、民乐和舞蹈,也有体现古港文化的宁波"天一荟"综艺,更有"浙江好腔调"金华婺剧和绍兴绍剧。此次"欢乐春节"的巡演中,浙江演艺集团的舞蹈专场《风从海上来》被列为"中国·摩洛哥旅游文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0月9日,赵松庭先生纪念馆暨赵松庭笛子艺术教育研究所,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举办揭幕仪式。当晚,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歌舞剧院联合主办的"松庭流芳——笛坛宗师赵松庭纪念馆落成典礼音乐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11位赵松庭先生嫡传弟子登台演奏《婺江风光》《忆故乡》《幽兰逢春》等曲目,纪念笛坛大师赵松庭先生逝世15周年。《文化交流》2016年第7期刊有《江南笛王赵松庭》一  相似文献   

8.
2006年岁末,让人如痴如醉的婺剧首次以编队的阵容,浓彩重墨地亮相省会杭州,《铁血国殇》《吕布与貂蝉》《百寿图》《江山本色》和《姐妹易嫁》等5部经典剧目,由金华地区的5个剧团依次在胜利剧院隆重献演。这不仅让婺剧迷们一饱眼福,而且也让许多不知婺剧为何物的观众大开眼界,他们发现这株经历了400多年岁月的江南奇葩,竟如此光彩夺目!这场浓墨重彩的婺剧演出所以能在省城隆重举行,全靠浙江省内众多社会贤达和热心人士的推动,当“婺剧演出周”的帷幕刚刚落下,由这帮社会热心人士悉心筹组的浙江省婺剧促进会便宣告成立。这一非公有制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成就卓著的戏剧诗人、现代戏曲改革的先驱者田汉命名的“田汉戏剧奖”,自1987年由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戏剧期刊共同发起、正式设立以来,已成功评选15届。参与其事的主办单位,也由最初发起的山东《戏剧丛刊》、浙江《戏文》、江苏《剧影月报》、福建《福建艺术》、安徽《安徽新  相似文献   

10.
公共阅读服务是助力精神共富的有力举措,近年来,金华大力实施“悦读金华书香满城”行动,积极推进“城乡10分钟阅读圈”建设,在公共阅读服务建设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但同时还存在服务发展不够均衡、服务推广有待加强、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等问题。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共同”和“富裕”分别从均等化和高品质两个维度对金华公共阅读服务提出了新要求。该文梳理了公共阅读服务建设的金华经验,同时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探索共同富裕背景下金华公共阅读服务未来的发展思路,并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22年新年戏曲晚会、央视虎年春晚、2022春节戏曲晚会、央视元宵戏曲晚会……春节期间,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以下简称"浙婺")频频亮相央视舞台,精彩的演绎收获赞声一片,令人倍感骄傲.  相似文献   

12.
“婺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虽然有着某种地域性的性质 ,但却远远超出了地域的局限。婺学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而是有着很强的复合性内涵。婺学由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开其端绪 ,而由陈亮、金履祥、许谦、吴师道、宋濂等著名学者 ,构成了婺学的学统。“北山四先生”作为婺学的重要的重要人物 ,是婺学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婺学在理学的流变中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支脉。由朱熹支黄干再到许谦、金履祥 ,以至于后面的柳贯、吴师道、黄、宋濂等 ,开启了理学的新生面。由宋代理学的重道而轻文 ,到元代的文道并重 ,婺学承载了其间的转化之机。而由朱熹光大的“理一分殊” ,则是这种变化的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13.
信息集锦     
《文化交流》2010,(2):43-43
浙江获得10个“山花奖” 日前,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揭晓,浙江省民间文艺家获得10个“山花奖”:《浙江民间故事史》获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梁祝文库》《看一眼一百万》获民间文学作品奖,彩色发绣《温家宝》、术雕《万工轿》、竹根雕《点睛》、青田石雕《江南民居系列》、铜雕《桥》《兰亭序》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相似文献   

14.
“一部戏剧史,半部在浙江。”目前,浙江省有56个剧种列入省级“非遗”,24个剧种列入国家级“非遗”,因而被称为“戏剧大省”。但据浙江省政协文卫体委员会和浙江省戏剧发展促进会调研,只有14个剧种可以登台表演,有11个剧种已经进入濒危状态。如在千岛湖畔的淳安县,古属睦州,睦剧全盛时有90多个剧团,300多名艺人。而现在县里只有一个睦剧团,戏称“天下第一团”。为此,浙江省文化厅专门制订了《浙江省濒危剧种守护方案》,对列入非遗名录的濒危剧种,实行“一剧一策”,使之重焕生机。  相似文献   

15.
苗青 《文化交流》2010,(10):7-10
不久前.经过五天的紧张工作.中央电视台社会专题部《讲述》栏目的两位编导和摄像.完成了专题片《玛丽亚学“变脸”》在金华的采访和拍摄.启程回京。  相似文献   

16.
戚永晔 《文化交流》2014,(11):28-31
9月15日,在江苏南京举行了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揭晓暨颁奖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七大项共51个奖项。让人惊喜的是,其中有四席获奖者来自浙江,他们是"杭州滩簧"牡丹奖节目奖《美丽的眼睛》表演者冯小娟、朱丽君;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鼓词代表性传承人陈忠达;另两位则是刚刚三十出头、崭露头角的"新人奖"得主,杭州滑稽艺术剧表演家董其峰和绍兴莲花落表演家施金裕。作为中国曲艺界的国家级最高奖项,两年评选一届的牡丹奖含金量非常高,有人称之为"曲艺界的奥斯卡"。是什么力量,让浙江曲艺发展花团锦簇;又是什么力量,让浙江的年轻表演者人才辈出?带着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音乐的情感特质和舞蹈的“表情动作”功能,使现代音乐舞蹈剧在对《红楼梦》情感世界的揭示及其文化传播上,显示了比传统表现、传播方式更明显的优势。同时,它也对受众的文本解读程度和艺术鉴赏水平等自身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魏水华 《文化交流》2014,(11):70-74
在炙手可热的"粉丝剧"名单中,包括了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3》、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由网络游戏《古剑奇谭》改编而成的同名话剧,以及即将上演的《小时代》话剧……这些作品,大多由备受网络追捧的作者主导完成,都有着年轻化、充满时尚元素和流行素材的特点。而粉丝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快速显现,天价的票房让传统领域瞠目结舌。在这当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话剧《盗墓笔记2》。  相似文献   

19.
《高机与吴三春》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爱情故事,它一直在浙南民间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了。半个世纪前,这个凄美的故事被编成了瓯剧引起轰动,名噪浙江,人称温州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扮演吴三春的演员陈茶花也因此走红,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艺术家。可是谁是此剧的编剧呢?许多人并不知道。今年元旦恰逢瓯剧《高机与吴三春》上演49周年,于是我采访了这个戏的编剧何琼玮先生。何先生旅居法国,这些日子他又回到温州旺增桥的家中居住。下面是这次采访的谈话记录。从《十五贯》到《高机与吴三春》金:1956年春《人民日报》以周总理的名言“一出戏…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在海峡两岸乃至世界各地具有广泛影响,把这一历史名人搬上舞台,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最好品牌。台湾观众非常崇敬王阳明。浙江省余姚市艺术剧院在台湾阳明山下、阳明公园之畔,演出新编姚剧历史剧《王阳明》,场场满座,掌声如潮。姚剧《王阳明》感动台湾,而台湾观众争看《王阳明》的盛况又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