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1日,位于杭州天城路的"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由万事利集团主办的"首届丝绸文化艺术节"同时启动。这家民间丝绸博物馆收藏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上千件丝绸精品,有明清宫廷、民间的刺绣服饰和绣品,也有万事利制作的如A PEC会议上的礼品围巾、北京奥运会上的青花瓷颁奖礼服等佳作,令前来观展的中外宾客、参观者叹为观止。同日,万事利集团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签署了合作协  相似文献   

2.
正丝绸之路的贸易物品多达数百种,其中从中国出口的大宗产品,主要是丝绸、瓷器、茶叶三大类。浙江是全国领先的丝、瓷、茶生产、出口地区,扮演着古代陆上丝路尤其是海上丝路大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为丝绸、瓷器、茶叶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三大中国符号,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丝绸与丝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创造。丝绸蕴含的柔和、流丽、优雅、华贵等文化特质,是中华民族国际形象的最好代言。浙西杭嘉湖自古被称为"丝绸之府",在距今四五千  相似文献   

3.
戚永晔 《文化交流》2012,(12):39-42
2012年9月24日,一场名为"天堂丝绸武林衣秀"的时装走秀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举行。流光溢彩的走秀中,来自杭州的丝绸时装吸引了很多来宾的注意。在座不少中外朋友说:没想到丝绸也能做得那么"时髦"。作为丝绸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杭州一直承载着丝绸人对丝绸文化的理想与期望。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纺织产品正在取代费工费时、成本不菲的丝绸。如何打造自己的产业文化,成了诸多丝绸企业今天必须面对的洗礼。那么,杭州的丝绸产业,又在新时代的浪潮里,走出了怎  相似文献   

4.
徐勇 《文化交流》2014,(11):20-22
湖商蔡声白开丝绸模特表演之先河,影片《中华之丝绸》走出国门 时间定格在1927年12月的一天。上海,湖商蔡声白所在的美亚丝绸厂时装表演队,借座上海先施公司时装厅举行了专场表演,表演还约请了当时的著名演员黎莉莉(钱壮飞之女)、陈燕燕等加盟,这是中国首次丝绸模特时装表演,新颖华丽的时装展示,吸引了人们的眼光,表演大获成功,这场表演同时拍成了电影。此前,蔡声白邀请电影摄影师陈惟中到美亚任职,专事电影拍摄,专门深入乡间桑林、村户蚕房和市镇的丝绸企业,把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等中国传统的丝绸文化精心拍摄下来,又和时装表演的场景合成一部纪录片,名为《中华之丝绸》。  相似文献   

5.
丝绸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为了弘扬弥足珍贵的丝绸文化。本刊自本期起,特辟“丝绸文化”专栏。  相似文献   

6.
沈瑄 《文化交流》2014,(3):36-38
2014年2月5日,“超越历史与物质——中国当代丝绸艺术展”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闭幕.本次展览展出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的46件(组)丝绸服饰,配有中国丝绸的历史和工艺的图文讲解,使俄罗斯观众得以近距离、全方位了解中国丝绸的文化和艺术魅力.当地多家新闻媒体对展览进行了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唐代丝绸文化在我国文化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发掘研究唐诗这一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献形式,分析唐代桑蚕纺织业的发展和唐代丝织品的种类、纹饰及功能、地位,从而研究唐代丝绸纺织业的发展对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进入西方世界,这是商业方式的传播,它传播的是一种文化与生活方式。当时的执政者或商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文化传播,完全是生活或市场的力量,使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流入到异域文明,并最终成为异域文明的一部分,甚至会改变其生活方式。我们为什么要传播?因为我们可以得到利益。他们为  相似文献   

9.
沙舟 《文化交流》2015,(2):36-39
2014年12月18日,"东方文化论坛·杭州与新丝路"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西子湖畔开启。来自国内外丝绸文化、丝绸之路和丝绸经贸界的专家和精英们纷纷就"丝绸文化与人类文明""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府’杭州与新丝路建设"等话题,发表演讲,阐述观点,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学术心得。这次研讨会是由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和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跨界"活动,融学术  相似文献   

10.
企业成长壮大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宣贯落地的过程.让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新跨越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是天意公司建设国内一流企业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流行一种说法: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市场,一流企业做文化。这体现了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认识比较到位。近两年,从中央企业到民营企业,都在搞精细化管理。之所以选择精细化管理,是因为管理进步是个长期的过程,它经由初始管理,到实行岗位责任制,再到精细化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和自主管理,这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不断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杭州玉皇山路上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正在举行"华美致远—中国外销丝绸的风貌"展览,展出的都是中国风的外销丝织品。展览以各种图照、实物展示了十八、十九世纪前后中国专为外销设计、生产并输出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国家的丝绸织绣品,从中显示出中国丝绸文化的丰茂灿烂。中国刺绣起源很早。虞舜之时,已有刺绣。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刺绣。自汉以来,刺绣逐渐成为闺中绝艺,一些著名刺绣家在工艺美术史上也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摘要: 浙江无疑是中国文化底蕴最为丰厚的地域之一。比如,全人类共享却又最具中国特征的三大文化-丝绸文化、瓷文化、茶文化,浙江都有发源的地位。其中,丝绸文化与浙江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说到起企业的竞争力,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的领先,很少有人提及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的文化建设表面上看是"务虚"的,实际上却是有着实实在在的作用.文章从实践出发.分别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含义,企业文化建设对增强职工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最后为我们提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浅析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其深层次是管理与技术的竞争,或者是人才的竞争,更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文章就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朱凤娟 《文化交流》2014,(11):12-15
2014年10月11~13日,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2014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女装展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全世界包括国内共上百家企业异彩纷呈的展览、时尚走秀盛宴轮番呈献,代表中国丝绸女装最新潮流。丝绸,灿若烟霞,是中国古老的文化象征,也是中国人民对古代文明的贡献。作为“丝绸之府”的美丽杭州,早已将丝绸产业的传承和提升列入了政府工作的重点议程。  相似文献   

17.
申宇 《职业圈》2014,(16):108-108
制度是文化的沉淀,文化是制度的精华.文化是制度的基础和土壤,制度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个企业内部,文化的变异决定制度的更新,制度调整又会影响文化的变异.制度和文化之间,文化是本,制度是标.我们常说,制度并不能解决发展的全部问题,百年企业依靠的是文化,但文化的落地生根,也需要制度持之以恒地强化,才能形成全体员工的共识和认同.所以选择一种企业文化,必须通过制度来表现和加强,让文化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8.
《文化学刊》2009,(5):189-189
李宗桂在《人民论坛》2008年第22期撰文指出:山寨文化是促进技术创新、发展新型科技的重要力量。从模仿到创新,是技术进步、产品创造的必然途径。山寨文化的很多产品,都是对先进产品的模仿。模仿并不违法,也不失德。大量的山寨产品的出现,山寨企业之间的竞争,山寨企业和庙堂企业的竞争,客观上促进各自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各自从功能到样式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最早饲弄蚕桑,丝绸有"东方艺术之花"的美誉。 中国吴地则是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湖州南郊钱山漾新石器遗址的下文化层中出土一批丝线、丝带和一小片没有碳化的绢片,经测定,确定绢片的年代为47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早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并已确定的最早的丝绸织物成品。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的概念很抽象,让人有些捉摸不透,但它确实存在,而且对企业的成功和赢利有决定性的影响.每一个企业,从一个小企业到一个拥有数亿资产的大公司,无论他们自己是否明确地意识到,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很像人的个性,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或是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近几年,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这个热潮中,很多企业启动了企业文化管理项目,然而,很多企业只是进行了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练.据不完全统计,真正企业文化生根的企业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