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上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山西长治老区一老农给记者来信称,老两口含辛茹苦供儿子考上大学,可儿子不孝。老父送儿子上学拖着笨重行李摔倒在校门口,儿子不但不扶,反而埋怨父亲“丢不丢人”。儿子上学期间还屡次向父母虚报学费,多要钱供自己“潇洒”。老农愤慨:学校能否教学生学到要有良心?  相似文献   

2.
语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它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它的内容丰富而宽阔,它的方法多样而有效,有意引导。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3.
如何把思想教育自然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使之与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一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操上的陶冶,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摆在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从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一对老夫妇含辛茹苦将儿子拉扯大并供儿子考上大学,可儿子却不知孝为何物。一次,老父送儿子上学背着沉重的行李不小心摔倒在学校大门口,儿子见此情景非但不上前搀扶。反而压低声音埋怨父亲“丢不丢人”。而且,儿子上学期间还多次向父母虚报学费,多要钱来供自己“潇洒”。老两口愤慨:学校能否教育学生要有良心?  相似文献   

5.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成人、成才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语文教学主要是在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方面实施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6.
邵寒 《文教资料》2011,(19):56-57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该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状态。如果无视或忽视情感教育的这种作用,无疑是放弃了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7.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环保教育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已日渐凸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在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的今天,语文教学应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环境教育在语文课上绽放异彩,让语文课堂成为环保教育的沃土。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主义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在整个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着二期课改的进行,德育确立了它的核心地位。呈现出素质教育,德育为首;教育创新,德育为先的局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针对于此,笔者将从四个方面谈一下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巧设开篇,导入新课时渗透教育;借助背景,进行德育渗透;在探求分析中,灵活渗透教育;在语文活动中渗透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优化语文课堂,体现课改精神,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与创新。从而使德育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得渗入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进行情感教育,要演示情境,激发情感;声情并茂,拨动情弦;感受情境,抒发情怀。  相似文献   

11.
一、美育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美育教育。孔子就把“乐”列为“六艺”之一,他认为“乐”可以陶冶人的心性,荀子说:“乐者,冶人之盛也”。在我国近代史上,蔡元培更是美育的倡导者,他提出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四育并行的方针,并说“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从到达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别林斯基也说过:“美是道德的孪生姊妹”。 语文教学在培养美感能力中至关重要的想象能力和情绪体验方面是得天独厚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那种意境,那种情感,需要多美的想象去感受、去补充。  相似文献   

12.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但能使学生学到系统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陶冶道德情操,本文作者试图从设计导语、品读重点词句、指导朗读、作文教学、语文活动、课外辅导等方面来谈谈自己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是最佳的时期,只要教师积极发现德育机会和挖掘德育素材,巧妙结合课程教学,在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往往会收到"润物无声,润满心田"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沈永进 《时代教育》2010,(9):159-159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有下列方法:巧设情境,激发兴趣;情溢课堂,愉快学习;美读作品,陶冶情怀;语言激励,体验成功;开展活动,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也是同等的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就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达到良好的的效果。一、在介绍时代背景时渗透德育教育现行的小学教材中,有不少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品质的文章。讲读这类课文,我们可以在介绍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6.
17.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语文教师应勇于打破传统,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课堂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音乐引入课堂,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配不同的乐曲,能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契机,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事,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愉悦,爱好的感情,对丑恶事物的厌恶,憎恨的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从而迭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春雨伴随着和风悄悄乘夜而来,细细而下,只求润物不求人知。它富于特色,贵在“潜”字,妙在“无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也应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