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视新闻稿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视听结合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又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听"与"看"的结合,对新闻稿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写作手法,都必须注重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等多方面的配合。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电视传播和新闻传播的需要,电视新闻稿具有准确、形象、具体、简明及口语化等特性。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电视新闻稿的特点进行论述,以期能与同行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稿在内容上要和新闻上的图像和声音同步,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播出效果,目前的电视新闻是既能看又能听的一门艺术,所以说文字形式的新闻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对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改善目前电视新闻稿的状况,提高电视新闻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4.
到目前为止的电视新闻改革,已使新闻题材的选择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的报道开始像新闻了,报道的内容正逐渐接近观众的兴趣。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富有感染力的好新闻仍然不多。我想这与记者的文化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就同一件事,报纸记者写的可能更有深度,视角更独特,而电视报道却往往显得苍白、浅显。  相似文献   

5.
刘巍 《记者摇篮》2009,(9):31-31
电视新闻的写作不同于报纸和广播,报纸记者写作时仅仅考虑文字是给人看的,广播记者写作时仅仅考虑语言是说给人听的,而电视是视听的艺术,所以电视记者写作既要考虑电视新闻的视觉形象元素,又要考虑听觉形象元素,因此,写好电视新闻稿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视觉修辞的含义"修辞"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指为加强劝说性陈述的表达效果,巧妙运用语言的方法与技巧。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术是说服的艺术。①  相似文献   

7.
田瑾  夏俊 《新闻记者》2007,(11):78-80
视觉化指具有画面感,在具体、生动、形象的基础上,更有电视镜头图像化的特征。时政新闻标题的视觉化,指通过简练的标题文字让人产生图像联想、增强可读性,突出新闻、画龙点睛。  相似文献   

8.
在第2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评比中,电视剧《先遣连》获得长篇电视剧一等奖。我作为其中的编剧而感到十分幸运和自豪。24集电视连续剧《先遣连》登陆中央电视台一套晚8点黄金强档时段上演,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好评如潮,受到中央领导表扬和重要批示。这部气势恢宏的电视剧从策划、编导到剧组、演员,从部队、地方联合拍摄到制作、出品,阵容强大、强强组合,就著名演员而言,有唐国强、巫刚、王干源、王新军、孙涛等。回想进藏采访经历,那是我有生以来最遥远、最艰难、最危险乃至生生死死的一次远行。  相似文献   

9.
论电视公益广告中的视觉修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劲 《新闻知识》2007,(9):61-63
一、视觉修辞的含义"修辞"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指为加强劝说性陈述的表达效果,巧妙运用语言的方法与技巧。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术是说服的艺术。[1]修辞学是一门古老而充满生命力的学问。历经数千年后,人们在继承传统修辞学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发  相似文献   

10.
电视是以视觉为主的传播媒体。电视依靠画面传神唤起观众的某种特殊情感。因此一个富有经验的电视记者总是在采访中,首先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规律,掌握时机,抓住动态,正确地寻找具有语言化,富有冲击力的画面作为新闻报道中独特的效能去感染观众,从而充实提高新闻事实的本身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创意,是音乐电视视觉建构的基础。音乐电视理论学者杨晓鲁先生给创意下了这样的定义:“首先,创意强化了想象力,把想象放在第一位置,看是否具有独特的创作构思,丰富的联想;其次,创新也是创意思维能力建构的基本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我国惟一一家向国外进行广播的国家级电台。每天使用38种外语和汉语普通话及四种方言,对世界五大洲广播。作为一种传播媒体,国际台和其他新闻媒体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宣传对象不同。国际台的受众对象主要是外国人、海外华人、华侨,分属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国内听众比起来,有很突出的内宣和外宣之别。其次是宣传手段不同。对外广播现在主要还是依靠短波跨国界长距离传送,要求必须富有短波广播的特点。国际台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外广播新闻稿的写作,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和通讯稿、报纸稿、对内广播稿都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戴中明 《视听界》2010,(2):106-107
将文学与电视二者交叉杂糅的电视文学,不是画面与文字的简单拼合相加,而拥有了全新的质的规定性,其核心就是文学的电视化,即运用画面、解说、音乐、字幕等电视元素表现文学,把文学的写景叙事、抒情表意及其特有的情境意趣、品位格调表现于电视的屏幕。本文以电视散文为例,探讨电视文学的电视化追求。  相似文献   

14.
15.
汪岚 《编辑之友》2022,(8):76-84
当代“视觉转向”不仅让文本形式呈现多媒介“间性”交叉存在,也为“文本”的“观看”内容和“观照”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最突出的是“视觉化文本”和文本“视觉化”的出现。两者既是“视觉转向”的产物,也为这种“转向”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文章对当代“视觉转向”下的新型文化文本“视觉化文本”与文本“视觉化”审美范式进行概念性归纳总结,并建构两者间的互动生成模式,从而对“视觉化文本”和文本“视觉化”之间的阐发与遮蔽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电视已然成为当下人们日常生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趣,构建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引领着社会时尚和审美潮流。电视具有自身的审美特性,本文对电视审美的特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19.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电视竞争"的时代.不是我要看电视片,而是我要看"好的"电视片.有人形象地把这描述为:今天的电视观众就是一群手拿遥控的人--更换频道,随时随地,任由我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视产品的商业属性得到确认,电视包装也逐渐从零星的局部行为走向整体的统筹策划。有人说,21世纪是崇尚简约生活的“读图时代”,视觉设计艺术服务于人,也取之于人,所以新时期的电视包装也需要做到以人为本。人性化的设计,给观众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才能达到塑造优秀电视品牌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