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是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黄宗耀语文教学在强化基本功训练时,必须做到“有所凭借”。“凭借”什么呢?我国语文教学专家袁微子先生指出:无论什么文章,一旦选进语文教材,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个教材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基本功训...  相似文献   

2.
我国语文教学专家袁微子说过:“无论什么文章,一旦选入语文教材,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个教材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基本功训练的凭借。”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凭借教材来进行基本功训练。否则,你的语文教学就是空洞的、失败的、毫无价值的,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应知道凭借教材的哪些内容进  相似文献   

3.
田晓琳 《文教资料》2005,(25):173-174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夏丏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可以看出语文教育大家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培养。所谓语感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呢?一、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中培养语感在教学中,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感悟文中词语的含义,形成初步的语感。词的意思往往有词典意义和语境意义的区别,词典意义是指该词的一般意…  相似文献   

4.
“九义”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著名的教育专家袁微子先生也曾经强调指出:“字词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的训练。”这充分说明了语言文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训练,同时语文的工具性这一本质属性也决定了语文课必须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语文教学只有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才能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练笔是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怎样设计练笔训练呢?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应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挖掘,抓准训练点,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充实、拓展、升华。其次,小练笔必须与阅读教学配合进行。1.充分利…  相似文献   

6.
要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张仲炎已故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语感的训练。”什么叫语感?按叶老的话说,就是:“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  相似文献   

7.
一、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文道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必须很好地学习《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我们现行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扣击学生心弦的  相似文献   

8.
语感是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 ,是一种凭借直觉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 ,是语文素质的核心。叶圣陶先生说过 :“语言文字的训练 ,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过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感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把语文课堂作为学生语感训练的主阵地 ,坚持将学生当作课堂教学主体 ,将阅读过程看作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 ,在语文课上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主要是大量地反复地诵读课文 ,不断地感悟、领会 ,使教材中的语言文字作用于学生的情感 ,促使学生语感向广化、深化…  相似文献   

9.
一谈到写作,有的老师马上就想到习作例文,似乎只有习作例文才是写作训练的“范例”。叶圣陶先生早为我们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读”和“写”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许多小学语文教材,不仅能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思想教育,从写作角度来讲,还是一个个很好的写作范例或写作训练材料。关键是执教者要透彻理解教材,合理地凭借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使学生从中得到补益。  相似文献   

10.
一、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要以教材为主源从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来源看,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加强教材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叶老说,“课文只是个例子,语文教师就是要凭借这个例子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小学阶段的300多篇课文,篇篇都是佳作,有些还是语言大师的名篇。这些课文不仅布局谋篇巧妙,行文结构严密,而且语言规范凝炼,遣词造句准确形象。教材中蕴含的这些极其丰富的语言文字材料无一不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典范。教师如果对教材中语言材料不加以挖掘利用,反而将语言文字训练延伸到教材以外甚至孤立地进行,那么,这将是一种舍本  相似文献   

11.
王妍 《现代教育》2014,(6):54-55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人类交流交际的工具。语是语言,文是文字,因此语文课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要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语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它是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语感,对于学习语文、领悟语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这种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3.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叶圣陶先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和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更是指出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感的培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说明》指出:“思考·练习,安排在每篇课文之后,体现语文训练的意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凭借。讲读课文一般出4至6道题目,包括侧重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题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练习题。前者提示...  相似文献   

15.
语言文字训练要真正落到实处吴国森我国语文泰斗吕叔湘先生指出:“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却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是语文教学长期偏离语言文字训练轨道的苦果。近年来,实施小学语文新大纲,语言文字训练才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训练并非真...  相似文献   

16.
早在六十年代初期,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都重要,我看更要着重训练。什么叫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这是切中肯綮的经验之谈。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训练,培养能力,这就必须根据教材安排的基础训练,结合具体  相似文献   

17.
增强德育意识避免架空说教昆明市五华区文林小学徐平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又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九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相似文献   

18.
朱娜 《小学生》2011,(1):25-25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把以语文素质训练贯穿始终,行之有效的训练往往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编苏教版小语教材为教师实施语文素质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凭借。使用新教材“练什么,怎么练”,我觉得应注意这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必须围绕"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众所周知,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我们要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习得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我们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每一篇都有可供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文本资源,找准读写训练的切入点,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小练笔,使学生逐步学会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20.
袁微子先生曾经对人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发表过这样的见解:无论什么文章。一旦选进教材。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个教材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基本功练习的凭借”。换言之。即便是世界文豪托尔斯泰的作品,一旦被选进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也不再以文学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它.而是“为我所用”。把它用来训练小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功。这就是说。教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此之谓“学语文”。这是当前课程改革中所讲的教材的价值取向.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凭借。比如教学托尔斯泰的《跳水》,我们就不能光把欣赏的目光聚焦在其文学性上.一味去品味他如何把猴子捉弄小孩写得活灵活现,如何把船长刻画得沉着机智、遇事不慌,而应该紧扣本单元读写例话的训练项目“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来理解《跳水》一文的语言文字,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比如“风平浪静”一词与上下文故事的发生、发展有必然联系,船长举枪与儿子跳水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出发.避免盲目地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有这样组织学生阅读与训练,才不至于使编者的良苦用心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