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存在着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区别,基本原理学科就是对它们的系统性把握,由此形成了整体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特征。在总体上,按照整体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的要求,科学系统地概括和再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普遍的客观规律,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最基本的学科含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是一个科学的体系,是由文献依据研究、理论体系研究、现实价值研究、思潮比较研究和理论教育研究构成的整体。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科学化、建制化和规范化是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以强化素质为内容、以提高能力为目标、以规范培养为保证。在队伍建设方面,要按照科学介入、合理定位、综合创新和规范建制的要求,突出整体性、基础性、实践性和规范性、搞好基本原理学科的职业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存在着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区别,基本原理学科就是对它们的系统性把握,由此形成了整体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特征.在总体上,按照整体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的要求,科学系统地概括和再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普遍的客观规律,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最基本的学科含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是一个科学的体系,是由文献依据研究、理论体系研究、现实价值研究、思潮比较研究和理论教育研究构成的整体.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科学化、建制化和规范化是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以强化素质为内容、以提高能力为目标、以规范培养为保证.在队伍建设方面,要按照科学介入、合理定位、综合创新和规范建制的要求,突出整体性、基础性、实践性和规范性,搞好基本原理学科的职业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学科建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中的一以贯之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五个二级学科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点的教师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具有科研创新和科学人文素养。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科建设的合力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深入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逐步推进,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05课程方案"在全国各高校的具体落实,理论界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及其建构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内涵及定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建设等六个方面展开研究,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性质及教学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要注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具有的三个基本性质,即整体综合性、政治科学性和当代本土性;突出一个重点,即着重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三个基本性质和一个教学重点是把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和20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区别开来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自设立以来,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以及“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研究方面展开了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部、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近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国家急需科学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发展起来.本文主要针对马克思基本原理的学科内涵和建设途径进行浅显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1月12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主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坛第四次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两位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靳辉明研究员、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另有《教学与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等杂志多位编辑与会。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生命力,可以运用生态学原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反思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课程之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辐射面广、理论性强、教学任务重,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只有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办学特色,符合教师授课实际,贴近学生专业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渠道作用得到真正落实与发挥。  相似文献   

12.
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什么是、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实践的产物必须在实践中发展,不允许人们以教条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它;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理论之间存在着清晰的、内在的逻辑联系。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要运用矛盾分析法剖析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现象,清晰地展现出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的内在的逻辑性,才能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4.
提高马克恩主义基本原理课政治经济学部分教学实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加以改革,开展互动式教学,推广案例教学法,尝试问题教学法,并且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内容、形式的统一以及情感的投入。  相似文献   

15.
"以学生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塑课堂教学内容,转换语言表达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以一种强势姿态入驻人们的生活,多元化网络环境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系列疑问:网络是否成为脱离实际生活空间的独立体?它是否仅仅独立于某台电脑,而不被社会生活所浸染?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相反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它使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使“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著名论断得到了新的适用,使社会“对话”成为可能,并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以一种更亲民、更生动的姿态走进人们视野中,而这些更易于被人们在潜意识中接受的改变,正是每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者应该正视和重视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理论教育的原则是青年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总的来说,青年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包括两大原则:坚持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原则,坚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因素相结合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两课"教学中较难展开阐述的课程之一。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改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将人物传记法、语言分析法、理论的历史追溯和比较研究法地应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启迪大学生的理性认知,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毛泽东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既然是科学,它就要求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正是中国共产党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是无比坚定的。他说过:1920年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我热心地搜寻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实践教学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作为其中重要课程之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文中就此门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探索,针对现在课堂实践教学的缺乏,提出可资借鉴的一些课堂实践教学实施方法,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