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凤凰涅槃》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也是五四新诗创作的佳篇。1914年春,郭沫若抱着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到日本去留学。1919爆发了五四运动,使远在异国的郭沫若十分兴奋,他感到祖国可以因此而新生了,于是便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一诗篇。凤凰是中国传说中的神鸟,“涅槃”是梵语的音译,即解脱之意。“菲  相似文献   

2.
李福坚 《学语文》2003,(3):31-31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 四川乐山人,著名的诗人、剧作家、文艺理论家。《凤凰涅槃》是《女神》诗集的名篇之一,写于  相似文献   

3.
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三册所选课文《凤凰更生歌》一文,出自郭沫若著名抒情长诗《凤凰涅■》。在本课教学中,如能恰当向学生介绍全诗,无疑将有助于深化对本课的理解与鉴赏。 《凤凰涅■》写于 1920年 1月 20日。当时,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震醒了古老的中国,五四运动的浪潮正在国内汹涌澎湃。人们在漫漫长夜中看到了新希望。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和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的抨击和破坏;科学、民主、社会主义和一切新事物则受到了热烈的追求。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一个充满着反抗和摧毁、革新和创造的时代。受其影响,这一时期,郭…  相似文献   

4.
对郭沫若《凤凰涅槃》和鲁迅《阿Q正传》的研究虽多,但将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却少。本从形象意义的角度,站在民族发展的高度,对凤凰形象和阿Q形象进行具体比较,并揭示出形象的本质内涵、对人的启发意义和象征意蕴的差异。这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两部作品中的形象意义,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阿Q正传》与《凤凰涅槃》形象上的的差异和互补,指出两个作品本质上的统一性,从而得出在阿Q身后是有一只《凤凰涅槃》中的凤凰来代言鲁迅的创作心声。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以来,有不少大专院校的文学研究者以及站在语文教育工作第一线的工作者都对郭沫若的《凤凰涅槃》进行过一系列的专门研究,他们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方面,他们注重对《凤凰涅槃》的形象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有对《凤凰涅槃》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的;另外,也有人用原型批评的方法对《凤凰涅槃》进行过独到的解读。作为《凤凰涅槃》的继续解读者,笔者将从语境的视角出发,去发现《凤凰涅槃》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解读《凤凰涅槃》的意象含混。  相似文献   

7.
《凤凰涅槃》主题思想比《狂人日记》主题思想更丰富、更深刻。丰富性表现在:前者不仅有对旧社会的揭露,也有对新社会的歌颂;深刻性表现在:前者不仅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而且也指明了砸碎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视野中教师角色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珊珊 《培训与研究》2006,23(10):109-110,65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当是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同时还是研究者和反思者。  相似文献   

9.
黄旭静 《教书育人》2000,(11):23-23
笔者不止一次地讲授过《现代汉语知识》,也不止一次地听过别的老师讲授《现代汉语知识》,“讲”和“听”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教师教学中存在以下之“过”。 1.过少的讲解 有些老师,最爱打出“素质教育”的旗帜,说要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变上课为“放羊”;每节课,只指出学习范围,而不作讲解、分析,学什么、怎么学,全是学生的事,对与错亦无人指点,学习的结果如何,连学生自己也不知道。 2.过多的讲解,过多的板书 有些教师,生怕讲少了学生不理解,板书少了学生记不住。每节课,自始至终都是他一人唱独角戏;即使电扇…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知识的最基本的特性是客观性。对知识客观性的内在信仰和追求产生了认识论上的"客观主义"。从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知识与"认识主体"的关系和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这三个维度来考查,客观主义认识论与建构主义认识论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尽管面临着客观主义阵营的种种责难,从客观主义迈向建构主义,实现教学认识论的变革与超越,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凤风涅槃》与艾略特《荒原》可说是中西现代诗歌创作的两大源头性长祷,本文分别就它们的神话象征、主题意象、人称代词以及哲学背景做了比较性阐释,从而探讨出中西现代诗学的不同选择与取向。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教师视界中的建构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日前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要扭转“费时低效”的教学状况,大学英语教师首先须转变的是教育理念。建构主义在知识观、教师观、重视学习知识背景、强调互动与对话和创设真实情境走近网络技术等方面的阐述可为英语教师在进行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提供借鉴并增强信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述了笔者实践"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简要历程,从艰难的转身到巧妙的隐身,再到轻松的脱身,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快乐的、有价值的,是我经历教师专业技能的涅槃过程,更是我走上为学生学习而教的专业之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龙群兵 《考试周刊》2007,(40):13-14
文章从建构主义知识观出发,阐述了由知识观所引发的学习观、教学观以及教师角色等转变,提倡积极以建构主义知识观来定位新的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知识观倡导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价值性。在这种知识观主导下,教育更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知识的不断生成创造;教师的生活打破了狭隘地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樊篱,需要科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知识的融合;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教学生活与日常生活的统一,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课内生活与课外生活的统一、当下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建构学说”笔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数学教育学报》1994,3(1):9-14
“建构学说”笔谈(编者按)在“第二届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1993-11,扬州)上.“建构主义”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反映-建构说对数学教育有什么指导作用?它和皮亚杰的建构论又有什么关系?……考虑到对这一理论的认识,在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中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教师教育的主流范式,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教育项目声称是建构主义取向的教师教育.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思想认为,教师知识具有实践性、个体性、情境性、缄默性、整合性,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既是实践者也是研究者,教师教育是基于真实情境、实践体验、交往对话和自我更新的教育.教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以建构主义原则和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教师,让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教师建立一种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教师教育的实践影响可以概括为消解权威、激活关系、打破界限、在实践中生成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知识观倡导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价值性,在这种知识观主导下,教育更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知识的不断生成、创造;教师的生活打破了狭隘的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樊篱,需要科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知识的融合;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教学生活与日常生活的统一,这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课内生活与课外生活的统一;当下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知识的个性化,是指学习者把所学知识与原有经验融合起来,形成具有个人特质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这样的知识获取观对指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吕谦 《四川教育》2004,(2):41-41
现代人偏好“6”,崇尚“8”,无外追求“顺”的祈福与“发”的谐音,是一种愿望,或者不过仅仅是时尚而已。中国古典哲学,“三”十分扯眼。《墨子&;#183;非命上》提出“三表”,以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和依据,是墨家认识论方面的术语。汉时董仲舒的“三统”,是他的历史观学术名词,“统”谓自成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