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成串联想法”,就是由一个事物成串地联想到多个事物、人物的一种写法。运用这种方法,能扩展写作思路,使作文生动活泼。有位学生写《柳》一文,采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写柳树在春天里发芽、长叶的过程时,就是运用“成串联想法”来展开全文的:春姑娘(春天)、新衣(柳树新芽)  相似文献   

2.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利用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处用一事物来比另一事物。比喻用得好,能把抽象的事物说得具体形象,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浅显。那么,怎样用好比喻呢?一、比喻要新颖相传第一个用鲜花来比喻少女的人,受到人们一致的称赞,被誉为天才;第二个套用比喻的人,则被人们讥为庸才;等到第三个套用比喻的人,就被人们斥为蠢才了。这种说法未免夸张了些,但却切中要害,其中真意是提倡比喻的新颖独特。所以,比喻要独特,要不落俗套,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我们拜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很难看到用俗了的重复出现的比喻,他总…  相似文献   

3.
比喻在电子电工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喻想要说明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的一种手法。比喻在电子电工课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喻用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电子电工课的教学中经常要用到比喻。  相似文献   

4.
当某些事物在某一点上相似时,为了表达得更加鲜明生动,我们拿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比,这就是比喻。比喻表达思想的方式是间接的、寓意的。在比喻中,形象的字面意义只在于指出它真正的转义而非全义,同时,它们之间必定存在着部分的类似或类推的可能。认识作用与修辞作用是比喻的两大作用。通过运用比喻,能将抽象变具体、深奥变浅显、难言变易释,引起人的共鸣,顿悟其中真义。本文力图通过比喻的认识作用来探讨比喻在启发式教学中的意义与应用。前苏联美学家包列夫在《美学》中说:“形象的思想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鲜明的比喻性。并非…  相似文献   

5.
学会打比方     
要把一个事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少不了要用比喻。比喻是一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它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明喻,其公式为甲(被比喻事物)像乙(用来设喻的事物),可用“如”、“若”、“好比”、“似的”、“仿佛”等词作比喻词。二是暗喻,其公式为甲是乙,不用比喻词,而用“是”(成为、成了)表比喻之意。三是借喻,这种比喻形式被比喻的事物不出现,也不需要比喻词“像”或判断词“是”,而直接用设喻的事物乙来指称被比喻事物甲。例如:春天像一个美丽的姑娘。(明喻)春天是美丽的姑娘。(暗喻)美丽的春姑娘来到了人间。(…  相似文献   

6.
飞翔的梦     
梦总是喜欢睡觉。梦喜欢睡在花朵里,或者树叶上,或者露珠里,甚至蜘蛛网上。总之,梦所睡的地方是很特别的。如果有一天,你知道在蜗牛的小房子里也睡着一个梦,你千万不要奇怪。有这么一个梦,她长着一对淡绿色的翅膀,薄薄的,透明的。而她的身体是粉红色,头是水晶色的。她睡在一棵老柳树的洞里。这是一棵已经老得不能再老了的柳树,树洞是柳树年轻时候一个霹雳留给她的记号。说实在的,柳树开始并不喜欢这个记号。这个记号不但给她带来痛苦,而且损坏了她的容貌。柳树喜欢她身体上的这个记号,是因为后来啄木鸟住进了树洞里。啄木鸟是著名的树木医生…  相似文献   

7.
前面我们介绍了比喻这个帮助我们理解的“催化剂”.不管本体是县体的还是抽象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恰当的比喻把它们转化得更易于接受。实际上除了比喻之外.在修辞的六家庭中,还有很多成员也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的本领.  相似文献   

8.
比喻,我们通常把它叫做打比方,它常常运用形象鲜明的甲事物来说明比较抽象笼统的乙事物,是与象征、借代等并列的一种修辞法。在论证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把道理讲得既通俗又生动,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议论不显得呆板,让读者不感到枯燥。毛泽东同志1942年9月7日在延安为《解放日报》撰写的社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中,六处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地来说明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比喻的主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的主观性顾设在诸多修辞方法中,比喻可算是使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辞格,因此人们对它研究得也最多、最深入。在“什么是比喻”这个问题上,修辞学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构成比喻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被比喻的事物,即本体;二是要有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即喻体;三...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写文章时经常用到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变得生动感人、意味无穷。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修辞手法,能使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也能使深奥、抽象的数学定理变得浅显易懂。一、巧用比喻,激趣启智比喻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的  相似文献   

11.
比喻是出现最早、使用最频繁的修辞格的一种,它随着语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复杂的表现形式,如比喻体或相似点出现多样化,又如喻体为几个事物的关系等等。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将具有多个相似点或多个喻体事物的比喻称为复杂比喻。如果一个比喻只有本体是几个事物,而喻体事物和相似点都是单一的,那么这个比喻仍不能算作复杂比喻。如:  相似文献   

12.
比喻摭谈     
比喻愈是引进差异巨大的事物愈产生奇妙的效果,评价一个比喻,只有贴切与否之分,而没有科学上所谓正误是非之别,所以说,比喻是一种非理性的东西,使用“比喻”的心智运作过程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物上反映它们的共同点,让我们在打比喻时灵光一闪之间对事物达到一种新的洞识,要使比喻有所阳新,首先要改变常规的思维模式,其次要善于联想,第三,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13.
写作时,我们离不开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俗称打比方,是指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在某一点上极其相似,就可以作比,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在语言表达上,不但可以使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节省笔墨,使语言精炼、明快。例如,我们学过的课文《雨中》有这么一段话,就写得十分生动:“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汹涌的人潮流进了千家万户。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撑着雨伞,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偶尔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可见,作者观察得十分细致,将雨中的马路、孩子撑的…  相似文献   

14.
上两期我们介绍了比喻这个帮助我们理解的“催化剂”,不管本体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恰当的比喻把它们转化得更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5.
<正>"比喻"是一种语言艺术。课堂教学恰当地引用"比喻",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在生物教学中,碰到抽象性较强的概念或原理,选用适当的具体事物,用比喻的认知功能来说明微观、抽象的原理,用已知来开拓未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比喻,能使学生加深记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一、比喻和比喻教学的概念所谓比喻是利用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个事物(本体)比作另一事物(喻  相似文献   

16.
一条小小的河边,长着一棵老柳树,老柳树的四周,一个朋友也没有,真冷清呀。有一回,一位渔夫把一条破船拴在老柳树上,老柳树终于有了惟一的一个朋友。这条破船真爱说话,每夜每夜,它都絮絮叨叨地向老柳树讲述以前的见闻。渐渐地,破船耐不住这份寂寞,它依旧想去漂游。“你不愿和我做朋友吗?”老柳树问。“不,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会记得你。”破船说。“可是你已经太老了,不能走很远的路了。”老柳树又说。“谢谢你。”破船轻轻地解开系在老柳树身上的绳子,“我会很快回来的,一定等我。”老柳树看着破船一摇一晃地游远了,心里空…  相似文献   

17.
翟国胜 《成才之路》2012,(15):81-81
一、巧用比喻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董,用乙事物来说明或者描摹甲事物。用好比喻,常使讲话十分生动。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当时,普通人因其深奥难以理解。就要求他用最简单的话来解释相对论。他说:“比如说,你同最亲近的好友坐在火炉旁,一个小时过去了,你好像只是过了5分钟;反过来,你自己孤伶伶地坐在热气腾腾的火炉旁,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觉得像过去了一个小时之久,这就叫相对论。”短短的几句话,就把十分高深的科学理论表述出来,浅显易懂。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用比喻来讲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定律。如讲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时。可以把化学反应过程比喻成翻越一座山的过程,把活化分子比喻成学生,把活化能比喻成学生所具有的能量;在讲SP杂化时,把杂化轨道的组成成分用混合面馒头中白面成分占多少,玉米面成分占多少来讲解,这样讲述学生对知识理解得容易,掌握得牢固。  相似文献   

18.
正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1.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如:"这是一个男孩子,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窝;浓  相似文献   

19.
在所有的修辞格中,比喻的使用最为常见。比喻用得好,能把深奥曲折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把抽象隐晦的事物描绘得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美的享受。但是,创造好的比喻并非易事,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求点似不求全似。即所取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属的事物,但它们之间又要存有“相似点”,方可构成比喻。如,“石拱桥的桥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常常会遇到和比喻句易混的几种句子。这些句子虽然有的带“像”字 ,但并非全是比喻句 ,因此 ,有必要将其一一加以比较、辨识 ,以便判断无误。比喻句与“像”字句宋代朱熹云 :“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为了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或更加深刻地反映某一事物 ,可以用与这一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来作比 ,这就是比喻 ,或称打比方。比喻的结构有本体、喻体、比喻词、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等四个要素。其特点是 :以物拟物 ,以实对实。如 :“‘喂 !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 ,站在老栓面前 ,眼光正像两把刀 ,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