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沈尹默先生是我的大姑父,出生在陕南(今陕西汉阴),一口地道的陕南话伴随着他的一生。陕南那质朴的民风、厚重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他的沉稳个性、包容万象的修养。我大姑妈褚保权是我爷爷的大女儿,排行第二,浙江余杭人。她个性开朗、好学、聪明。1932年,沈尹默在上海任中法文化交换委员会主任兼孔德图书馆馆长,我大姑妈任秘书。那时他俩在一起工作,虽相恋却未成婚。沈尹默的办公室距离我们家很近,步行只要几分钟就到了。我们家是个大家庭,我爷爷奶奶、爸爸  相似文献   

2.
从照片说起 童年的美好是因为生活在父母亲的身边,无忧无虑.我和姑父茅盾、姑妈孔德沚的联系只留在几张照片上,其他什么也不记得了.那年我五岁,理着短短的童花头,穿着白衬衫,花的背带裤;哥哥长我三岁,穿着西装短裤,显然比我神气得多.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7月4日是茅盾诞辰120周年暨抵沪100周年的日子。上海和桐乡两地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笔者曾参加了不下五、六次,这些活动通过展览、讲座、沙龙、研讨会等形式,展现上海这座城市在孕育大师方面的传统与贡献。这篇小文讲述的是一名小辈心目中的姑父茅盾。1981年3月,我在武汉参加一个当代文学资料丛书的会议,会议接近尾声时,一天清晨,电台播送茅公去世的消息。我呆住了。临行武汉的前几天,接到茅盾的儿子韦韬表哥寄的书和信,信中他简短地说,姑父的病麻烦。我即写了回信,想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收到大妹戴玮从美国发来大姑父茅以升所作《蕙君年谱》的电子版。据姑父的大外孙徐安泰说,前时从美国回国,在家里看到《蕙君年谱》的油印本,发现已颜色褪尽,很多地方字迹难以辨认,于是将它变成电子本,供亲友阅读,回忆"这一片历史的空间"。读了这本久违了的《蕙君年谱》,十分亲切,勾起了我对大姑父、大姑妈半个多世纪的深切缅怀。一大姑父茅以升是我国的著名桥梁工程专家,1933年~1937年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近代大桥设计和建造的局面,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我眼中的我     
历史造就我今夭的性格历史呵护我今后的每一步——雪儿手记我和千万个女孩一样,一样的容颜,一样的打扮,一样有着美好浪漫的童年,一样追求胜利的果实(只是过程充满了颠簸,过后便觉得这是上苍对我的一种恩赐)。记不得谁说的一句话了:堕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堕落后的清醒;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见走向死亡的全部过程。有时怕见别人的忙碌,羞愧自己的无为,常常躲到粘满尘埃的镜后,怕看清自己,怕看清无力承受的心灵。我认为一个人的面部状态与他的心灵有关(不完全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她们是媒体中的另一群人。每天,像男人一样,她们以新闻人特有的新锐和敏感,走近群众,用她们真实而朴素的情感记录着老百姓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这就是媒体女性。那么话筒后面,在新闻背后,她们的事业,她们的婚姻,她们的家庭,她们的情,她们的爱,她们的欢喜,她们的痛,又是怎样的?“三八”节到了,本刊编辑部邀请到了一些工作在一线的媒体女性,她们中有主持人,有编导,有记者,有编辑。在此,我们走近她们的内心独白,记录她们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7.
(接上一期)大约在初中时,我受老师的影响喜欢上了古典文学,直到参加工作以后,床头的一本《唐诗三百首》已被我翻烂了,像背外文单词,我逐篇背诵,反复咀嚼,静心玩味。我喜欢南唐二主的词,尤其  相似文献   

8.
柯林 《新闻界》2003,(3):62
入伍的第一年,我便幸运地当上了中队文书。闲暇之时,总喜欢“舞文弄墨”地划拉几下。时间长了,我就想起了投稿。大报大刊一时不敢问津,于是就试探着敲当地报刊的门坎。我做梦都没想到,第一次投稿竟然见报了,虽说那篇短文刊载在当地报纸的第三版,而且只是巴掌大的一块,但仍然使我兴奋不已,激动不已。当第一次领到20元钱的稿费时,如何用这笔钱,着实让我费了半天脑子,中队指导员见我左思右想就建议买只钢笔剩下2元钱,我一直都舍不得用,现在还锁在办公室的抽屉里,成了永久的纪念。第一次投稿的成功,使我一发不可收拾地写了起来。单位领导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我们频道有出镜服,我觉得它就像战士的衣服,穿上它非常光荣。很荣幸我有,每次穿上它,我就觉得自己像变了一个人。因为知道穿上它出门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带着频道的荣誉在做事。  相似文献   

10.
“工业社会”演进为“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羽化成“后信息社会”。现代人挂在嘴边的,已不再是“信息爆炸”一类的词语,而是“数字化生存”和“网络空间”。那种“驾车遇险,本能去找‘后退’键”的故事不再是一个冷笑话。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时代日新月异。 我也一天天成长起来。 突然有一天,我和我的时代遭遇了新经济。毫无疑问,我们都被卷入其中。 政府在上网,企业也在上网。中年人在网上下围棋,青年人在网上聊天儿,商人们把商店搬上网,玩得大的,甚至可以在整出个行业平台来。不管站着进来(垂直型),还是躺  相似文献   

12.
13.
兰江 《档案管理》2007,(2):84-84
说到收藏,还得从我刚参加工作时说起.1986年我刚调入档案部门,那时,档案工作正处于恢复整顿时期,经常同几位"老档案"一起指导乡(镇)和县直机关的档案工作.在整理档案中,有一些不在归档之列的重份资料和一些旧信封之类,它们鲜明的时代特征,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于是便一一收集起来.我发现,其实档案和收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久而久之,我慢慢喜欢上了收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线电视》从筹办、创刊至今,历经十三四年的风霜雨雪,我一直担任执行主编、主编,后又兼任社长,与杂志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可以说,我把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献给了它,我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杂志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李明德 《今传媒》2007,(2):51-53
<中国有线电视>从筹办、创刊至今,历经十三四年的风霜雨雪,我一直担任执行主编、主编,后又兼任社长,与杂志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可以说,我把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献给了它,我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杂志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明湖语丝》是1994年12月我在济南日报开辟的时评专栏。这个专栏是我省报界60年代继《历下漫话》之后第二个报人个人言论专栏。今年它被评为山东新闻奖好专栏奖,这是它第二次在省里获奖了。由于专栏较好地做到了指导性与接近性、说理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受到了读者的认同。新闻由头的贴近性是言论专栏赢得读者的重要因素专栏的选材关及专栏的可读性,绝对不可小觑。选材对头,文章就成功了一半。那么怎  相似文献   

17.
我和我的博士生甘惜分在我的书斋兼客室里,常常坐着一位或二三位既非青年,又不到中年的三四十岁的壮年人,我们一谈起来就是两个小时甚至半天,有时有主题,有时天南海北。他们就是我的博士研究生。从1983年我开始招收博士生,到现在已有11位(1位在国外),7位...  相似文献   

18.
提到《上海早晨》,观众自然就会想到这档节目的四个主持人——袁超、郭桦、国林和陈帆。观众或许很熟悉荧屏上的他们,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也有不为常人所知的喜怒哀乐。这四个主持人的自述,或许能让您更深地了解他们。  相似文献   

19.
王晓明 《声屏世界》2006,(12):67-67
向来比较感冒“颁奖典礼”之类的活动,这倒不是自己常年周旋其中,拿奖拿到手软,也不是吃不着葡萄就直泛酸水,而是觉得这种“排排坐,分果果”或者说“矮子里面拔高个”的游戏,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尚可,实在没必要通过大众传媒的黄金时段浓墨重彩地昭示天下。免得让一群像我这样不爱委屈自己将就别人的观众朋友抓住把柄,有话可说。最近在上海搞的那场“2006中国电视主持人颁奖盛典”,就让人觉得有些眼花缭乱。中国制造的这场“盛典”学足了美国好莱坞“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气派,众位国嘴、国脸们腕儿虽小,但被伺候得也是威风八面,星光大道上遛遛红…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每个人在这三十年中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而几个老北京讨回私房产权的故事,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普通民众维权意识觉醒的历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