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作为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认知理论在学校教育、神经症诊治等领域有较为成熟的应用。然而,《新视界心理学》沿着"用知识描述心理"的思路,主要从两个篇章聚焦一种新的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及其应用。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是一个由"意识和潜意识共同构成心理的容器",通过这个"容器",人们可以认识到认知结构的知识模型及其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学术界将伯恩施坦"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的思想视为社会主义运动是没有任何确定目的的典型,实际上伯恩施坦并不是认为社会主义运动没有确定目的,他对于"最终目的"的理解是"未来社会的具体模式或设想",但在他看来这是不可想象的。因而他认为应该关注于日常合法斗争,而不是"最终目的"。伯恩施坦认为关于最终目的与运动是分离的,而马克思整个理论的魅力恰恰是发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中蕴涵着新社会的因素。伯恩施坦的失误归根到底还在于他对辩证法的蔑视。  相似文献   

3.
陈伟 《班主任》2012,(11):15-16
"班级经济体系"在雷夫的班级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其成功背后是他在设计和实施这一体系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教育实践智慧。关注这种实践智慧,是我们分析、学习雷夫成功教育经验的重要方面。一、设立内涵丰富的教育目标通过建立"班级经济体系",雷夫达成了丰富的教育目标,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总的来讲,他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第一,培养学生日常生活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日后生活中能用得着的常识"是雷夫建立"班级经济体系"的初衷,他通过让学生承担一些设定的工作而对社会生活有基本的了解,获得一些基本的技能,以满足学生El后进入社会的需要。“班级经系体系”要教给学生组织和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能力,雷夫认为这是一项“孩子终其一生都能派得上用场的技能”。  相似文献   

4.
林格 《辽宁教育》2010,(4):60-60
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论代表着中国教育发展前进的方向,其核心理念就是"全面依靠孩子",教育者要"退后"。有人问郭教授什么是教学?他回答:"如果你告诉学生3×5=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5等于几?  相似文献   

5.
王美  何燕 《林区教学》2012,(7):43-45
中学政治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灌输理论"面临着"学起来困难,教起来吃力"的困境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下,教育主体需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坚持"灌输理论",实现"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实践对德育模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实践是道德发展的天然"关系场",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必然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通过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体验,能够更真挚、更鲜活地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意识的觉醒,形成明确的自我引导和自我控制能力,最终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因此,高校必须优化德育模式,纠正对"灌输"模式的片面理解。高校德育并非道德原则的单向"灌输",而是做出理智的道德选择的逻辑基础,德育重在结合社会生活实践,唤醒个体自我对美德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更是上海"十二五"的发展核心。那么,教育何为?我认为——一要思想对头。当下经济社会特征体现"三化",即: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教育未来化。在此大背景下,人才将越来越呈现国际化特征,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面向全球招聘。因此,教育要主动对接经济社会的变化趋势,着眼未来、引领未来与培育未来。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能拥有发展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为了把他制造成一个个特别的容器。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人们在不断地摸索,探讨和总结着。近十多年来我国提倡"愉快教育",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历程,我们对"愉快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明朝社会的专制化、世俗生活的功利化、程朱理学的官学化,加剧了儒学的内在紧张。王阳明以"心即理"为理论起点,提出了"致良知"的本体功夫和"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要求人人都"学做圣人",强调教学中要做好"精一功夫",并非常重视儿童的蒙学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立意独特、开创风气、影响深远,对于今天的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传习录》是他的教学语录和论学书信合集,全面体现了他的心学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夏山学校恢复人性的本来位置,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成人意志生活。实现学校教育对现实社会的超越,走在人的发展的前列,引领社会发展,这也许正是夏山实验的魅力所在。面对"顽童"或"问题儿童",成人社会惯常使用的办法是管教,更加严格的管教。而亚力山大·苏瑟兰德·尼尔却与众不同,他所创办的夏山学校"是一所让儿童自由发展的学校,摒弃一切管训、约束、指导、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目的就是"使学校适应儿童,而非儿童适应学校"。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进行了持续而广泛的讨论。在关注重心上,这些讨论经历了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的转移,而在提问方式上则从"教育理论怎样联系实际(实践)"转向"教育理论如何走向实践"、从"如何建构面向实践的教育理论"转向"教育实践者如何建构理论"。在梳理有关上述问题讨论的基础上,认为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凸显"专业视野",走向"实践分析",关注"中国语境"。  相似文献   

12.
清代巴蜀著名诗人、学者李调元有论述诗词赋戏曲的理论著作四十卷。从人类发展的角度,他认为诗歌是"天地自然之乐",人情应当同于天籁;从哲学的角度,他认为万物源于气,人也"禀气成形",进而认为"忧悲喜怒,人之气也"。为此,他鲜明地提出"诗道性情"的观点,进而提出诗歌当抒发真情,所谓"语语从肺腑中流出"。这种诗歌本质论较前人有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标签理论源自犯罪心理学领域,该理论把个体失范行为定性为"越轨行为",同时对所谓的越轨行为的形成赋予独特的诠释。透视其内涵,其在教育评价方面亦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性质上可把标签划分为"积极标签"与"消极标签",不同的标签反映出不同"教育评价"价值取向,同时,对于学生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及理解"标签理论",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评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一则有关"鲁迅作品在教材中即将下架"的讹传引起了一片哗然。有人认为鲁迅先生是用显微镜来观察社会的"斗士",他的一双辣手,一支妙笔如同"匕首"、"投枪",可以直刺社会的黑暗;有人认为鲁迅的作  相似文献   

15.
对高职教育不同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变化的研究发现,其背后隐含着文化自觉和文化价值选择的博弈。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坚持教育的"高等性",强化职业的"针对性",突出技术的"应用性",体现发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传统价值观念中的"义利之辨",严复认为,中国两千多年来把义利分割造成了近代中国经济进步缓慢。他根据功利主义的观点并吸收进化论思想,对"义利之辨"的旧说进行批评,构建了自己的合理利己主义价值观,试图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杜威,进步主义哲学家。但他反复说明,讨论教育无须顾及一些"主义",甚至连"进步主义"也不必考虑,而应当只思考教育本身的含义。教育的含义是什么呢?他坚定地认为:"在全部不确定的情况当中,有一种永久不变的东西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即教育和个人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进一步地说,"相信一切真正的教育是来自经验的",因此,"新教育哲学专心致志地寄希望于某种经验的和实验的哲学"。显然,经验,是新教育哲学中一个核心概念和核心理念,是他的教育哲学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内部产生了新的社会因素。根据恩格斯关于历史发展的"合力理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内部新社会因素的形成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弄清楚该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9.
在《自我的他性》一书中,流心提出"自我的他性"是由于个体在商业实践中的结构位置错位而导致的人格的断裂。文章以维克多·特纳的"结构与反结构"理论来审视"自我的他性",认为"自我的他性"并非"自我的迷失",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我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教育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主张,力求教育的各个主体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都能很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于理论的"非专业性"与实践的"模糊性",主体性教育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