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路制是北宋王朝的一项重要制度。 北宋王朝分路,以转运司为主,除此而外,尚有因军事而设之路。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曾说:“志(指《宋史》地理志)所云路者,以转运司所辖言之。若庆历元年分陕西沿边为秦风、泾原、环庆、鄜延四路,八年河北置大名、高阳关,真定,定州四路,熙宁五年陕西又置熙河路,此特为军事而设,……故不在十八路、二十三路之数。”〈1〉因军事而设之路,情况相当复杂,兴废不常,且非全国性制度,而转运使之路则是北宋的一项长期的全国性的地方区划,本文所论述的范围,仅限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寇准为北宋时期一代名相,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澶渊之役中表现出极为出色的政治、军事才能。他力挽狂澜,一举扭转战场颓势,为维护北宋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本文通过对澶渊之役前后相关史料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力图揭示寇准分析形势、知人善任、和谈力保宋朝利益的历史本相,深入认识寇准对北宋初期宋辽军事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写《伶官传序》是有一定的社会根源的.北宋初期整个社会出现了繁荣景象.统治者从初期就加强中央集权,以巩固统治,并实施一系列加强军事统治的政策.北宋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治国之策,加剧了社会矛盾,影响了北宋的整个社会生活.作为政治家的欧阳修积极倡导政治改革,并用文学作品以唯物主义观客观地警示统治者.  相似文献   

4.
学习宋辽关系史,首先碰到的是幽云十六州问题,这是五代时期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围绕着它,北宋和契丹政权展开了收复与反收复的激烈争夺,并影响着双方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变化。北宋初期,宋太宗曾进行两次大规模的军事收复行动。  相似文献   

5.
作为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集团中的重要成员之一,薛向于江淮等六路发运使、三司使、知定州等任上,表现出杰出的理财才能。  相似文献   

6.
正在河北省定州市,不仅保存着文物古迹雪浪石和东坡槐,而且一直在传唱着地方戏曲"定州秧歌"。这些,都与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有关。苏东坡,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省眉山县,嘉年间进士。宋朝熙宁年间,他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后又因"爱性刚偏,黑白太明",敢直言谏君,于元八年(1085年)由礼部尚书贬为定州知州(刺史)。那时,定州北临契丹,是宋朝的边防重镇。苏东坡上任后,首先整饬军纪,修建引箭社,以鼓舞士气。他在定州任职虽  相似文献   

7.
北宋时期,见于史料记载的黄河"河清"现象约21次。从时空分布和发生原因两个方面分析了北宋时期的"河清"现象。经过分析,发现北宋时期"河清"现象的发生时段集中于北宋初期和末期;发生季节上,中游集中于冬季,下游集中于夏季和秋季;多发地段集中于龙门口—陕州—同州、澶州—滑州—冀州一带。影响黄河"河清"现象发生的因素非常复杂,而且往往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黄河特殊河段的地质地貌基础、干旱、决口与"河溢"、宋金对峙下的军事屯垦这四项因素极有可能与北宋"河清"现象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8.
巡幸是指古代帝王巡视地方州郡。宋代因其所处外部环境,其帝王巡幸不仅有北宋初期带有军事性质的亲征巡幸和南宋高宗朝的逃亡性质巡幸,亦包括祭祀性质的巡幸和纯粹的省方。宋太祖与太宗几次地方巡幸均带有军事性质,其规制不如太平盛世时一样铺张奢华。北宋祭祀性质的巡幸及地方州郡巡幸不仅其仪仗具有一定规制,而且在服饰、迎驾、途中恩赐、考察地方制度以及回京等环节均有相关仪制。而南宋高宗朝处于遭受金人一次次南侵的窘境下,其所谓"巡幸"不过借此名义向南逃亡而已。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后周世宗的军事改革进行了论证。指出后周世宗的军事改革,不仅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皇权低落的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以后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尽管北宋的统一有其局限性,但是如果没有后周世宗的军事改革和其它改革,北宋这种局限性的统一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北方是北宋的政治军事重心,但当时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为了以南方的经济实力支持北宋统治,所以漕运对赵宋政权的意义超过以往任何朝代。本文对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的漕运状况以及对北宋的政治、军事意义作了详尽的考证、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1.
汉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官方认可的主导思想,官僚政治也逐步发展成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主导力量,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影响了国家各项政策的制定。北宋时期,由于生产力继续发展,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科技有了很大发展,这一时期军事科技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同时国家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军事科技政策。此外,北宋时期的儒家思想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官僚政治十分成熟,占据了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导。本文通过介绍北宋时期军事科技成就,论述当时儒家思想及官僚政治发展情况,研究了其对军事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北宋时期,北宋政府在边境地区征募了大量乡兵协助禁军戍守和作战.乡兵的编制、教阅制度多参照禁军制度而定.北宋中后期,乡兵的军事地位有了很大提升,乡兵的编制、教阅制度逐步完备.但多数征籍制乡兵的教阅弊端很多,在军事活动中收效甚微.而招募制乡兵如弓箭手和蕃兵等的编制、教阅比较严格,逐渐成为北宋巩固边防和维持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两宋时期,在今青海、甘肃等地散居着许多吐蕃部落,他们“族种分散”,“无复统一”①。在北宋与辽、西夏鼎峙争夺时期,西北吐蕃的向背对北宋有着较大的影响,尤其在军事方面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一北宋承五代格局,政治重心东移,北失军事天险长城,从而使“畿甸无藩篱...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在宋夏沿边交界处,因战事不断,宋朝设置的民兵性质的弓箭手发挥了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军事领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戍守捍边、耕垦备战、参与战斗御敌和修筑军事工程,以及代正兵以省军费、开发地方、战斗御敌等方面。这一民兵性质的军事建制及其所发挥的军事效能,不但对北宋政府有效抗御党项、契丹族的扰攘侵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而且影响到周边辽朝和金朝的军事建制。  相似文献   

15.
北宋初期王禹偁的《端拱箴》是一篇价值非凡但被长久忽略的讽谏之作,可谓作者政治主张之纲要、文章经营之佳构。从北宋初期政治文化特点与唐宋文体革新倾向之双重视角来考察,《端拱箴》具有重要的文化史与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宋西北地区因其军事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北宋经略西北,战争频繁,对宋夏边境蕃族人口的发展有严重影响;战争及运粮过程中北宋兵力与民力的损伤也极其严重;北宋民众的劳役负担逐渐加重,沿边居民的生活亦受到影响.战争影响下的民生是认识北宋经略西北历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一生跨越了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宋之交,对当时北宋末年政治腐败黑暗、异族入侵致使  相似文献   

18.
北宋政权的建立是在唐末五代军阀割据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军阀混战给了赵宋统治者建立政权的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政权潜在的隐患。北宋政权的开拓者及其后继者大力推行文治,以文御国,借以达到消弭军阀混战,实现政权长治久安的效果,逐步形成了有宋一代以"崇文抑武,守内虚外,强干弱枝"为主要标志的祖宗之法。文章拟从北宋初期崇文抑武政策的形成背景及表现来考察北宋初期政权内省性人格的形成对官僚士大夫心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们往往将北宋初期的都部署视为地方统兵官,将当时的统兵体制概括为“枢密院—三衙体制”。其实.北宋初期的都部署主要是中央统兵大员或前敌总指挥.宋初的统兵体制应概括为“枢密院—三衙—都部署体制”。  相似文献   

20.
狄青是北宋杰出的军事将领,在抵御西夏的战争和平定侬智高叛乱的战争中功勋卓著,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为人缜密,智勇双全,有远见卓识,善行兵法,且不贪功不贪财,现存的平蛮碑、墓志铭等碑刻材料也给予了狄青很高的评价。狄青虽成为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牺牲品,却仍旧流芳青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