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弗洛姆社会无意识理论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认为社会无意识是由社会不允许其成员所具有的那些思想和情感所组成 ,主要是指普遍的精神在社会中所压抑的部分。社会无意识主要通过语言过滤、逻辑过滤和社会禁忌过滤三种途径而起作用。他的社会无意识理论 ,克服了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生物学化的局限性 ,具有一定的社会洞见 ,但它并没有跳出社会批判理论之“心理革命”的框架  相似文献   

2.
社会性格是弗洛姆直面社会的理论工具,在弗洛姆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为弗洛姆的理论、经验研究,更重要的是为他批判社会奠定了基础.社会性格的形成是文化、教育、家庭及社会的无意识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性格论.他过于注重心理的作用,从而偏离了马克思思想的原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弗洛姆提出的社会无意识范畴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并筒要论述了弗洛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社会理论综合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4.
"孤独"原是一个通俗名词,指一个人主观意义上的孤单、寂寞感,但却被弗洛姆作为其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分析学的对象,形成了相关理论,包括社会性格、社会无意识等。以小说文本为基础,主要以弗洛姆社会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专注于表现孤独和其原因、指出打破孤独的出路,对小说文本的主题进行了探讨。作品中的"孤独"主要表现为心灵扭曲的人格障碍、施虐与受虐倾向、落后的社会无意识三个层面。造成孤独的根源则是爱的缺失,包括畸形的情感观念、社会压力下的心理异化和异常的生存需求状态,而走出孤独迷宫的出路则在于爱与团结。  相似文献   

5.
弗洛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其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他理论的重要部分。阐述弗洛姆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分析其重要的特征:即注重研究心理学向度、以文化批判为中心、发挥社会性格和社会无意识的作用,辩证评价其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得以展现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审视先秦儒道之争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庄子对儒家思想持反动态度的深层心理原因及文化内涵。儒道之争是对人性的不同理解,是对社会无意识控制权的争夺。  相似文献   

7.
用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审视先秦儒道之争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庄子对儒家思想持反动态度的深层心理原因及文化内涵.儒道之争是对人性的不同理解,是对社会无意识控制权的争夺.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应用弗洛姆的社会过滤器理论,从语言、逻辑和社会禁忌三方面对葛浩文英译《我不是潘金莲》文本中的过滤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葛浩文对原文的过滤方法具有多样性,但总体上以归化为主。  相似文献   

9.
文章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分析得出卡夫卡的"惧父情结"是《城堡》中"父子"关系选材的个人因素,同时又根据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分析了卡夫卡作为一个处于时代混乱荒诞社会的作家,站在人类共同心理的社会高度去创作。因此"父子冲突"集体无意识又构成《城堡》中"父子"关系选材的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弗洛姆始终信奉社会主义,把人看作人,追寻人与社会的和谐。他们视角一致,极为冷静和理智地看待人和社会,不愧为诊断人类疾病、指点人类命运的思想大师。相比较而言,马克思着眼于国家、社会的宏观架构,弗洛姆着眼于微观环境的改善;马克思强调国家行为,弗洛姆强调个人、群体的心理、行为可改变社会环境。马克思的人本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实现铺设了经济、政治、文化的框架和基础,而弗洛姆的人本理论则是各个方面的细化和深化。他们的人本理论合在一起,显示出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具有真正的活力和吸引力,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教条,并且使社会主义者不再感到气馁,从而可以切切实实地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建立在分析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双重基础之上,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性格的类型和社会性格的特质两个方面。该理论虽然不具备一个完整的形态,但其批判社会、关照现实的精神却具有积极意义。从教育学角度看,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探索培养健康人格的路径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国家的进步和强盛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人们的精神需求,以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人的精神需求的满足,精神生活的丰富,精神力量的增强,精神世界的发展,需要消解消极心理,去除精神压抑。如何通过有效途径达到这一目的?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论,将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内隐社会认知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内隐社会认知作为一个崭新的心理学构想,旨在揭示无意识成分参与了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它是无意识思想、认知理论和社会心理研究日渐整合、凝聚的结果。内隐社会认知的提出对丰富和发展社会心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规范学习是个体品德形成的基础。由于忽视了社会规范学习的特点,社会规范学习成了令人厌烦的灌输与说教。内隐学习理论对社会规范学习的启示在于:社会规范学习中,必须激发学生内隐学习潜能;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人生观;个体在无意识中形成内在品质;以外显可量化行为间接考察内隐的观念。在社会规范学习中运用内隐学习理论应注意:正确处理社会规范学习中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选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内隐学习材料;懂得内隐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似文献   

15.
乡土情结是鲁迅强大的心理创作动力。少年时期在故土遭受的痛苦经历导致了鲁迅个人无意识因素的郁结,对血亲和“家”的思念源于集体无意识的积淀,而对故土的批判、对乡民的启蒙则是鲁迅集体无意识的超越;社会历史的巨大变革不断冲击着鲁迅的心灵,富国强民、启蒙救亡的新思潮强烈影响着他,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突对峙使他倍感生存环境的挤压与拒斥,个人无意识因素的郁结和集体无意识的积淀与超越作为主观内因促进了鲁迅乡土情结的最初萌生,而社会历史变革的陶铸、时代思潮的熏染与城市生存环境的挤压则作为客观外因导致了鲁迅乡土情结的最终形成与成熟。  相似文献   

16.
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主要包含:爱是对人类存在问题的回答;爱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爱是一种态度;爱是一种实践等等。弗洛姆生活的社会背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法兰克福学派及其社会批判方式以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其异化理论都对这一思想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虽然是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意识形态下的产物,但是弗洛姆反思爱的失落与危机,追寻真爱的过程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advocates a nonviolent approach to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First,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literature is reviewed, and two contrasting and influential approaches—critical theory and poststructural theory—are the focus of critical analysis. A nonviolent approach is proposed as an alternative. Second, the notion of social justice is reexamined to reveal its tie with the notion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ncept of nonviolence in its emphasis on relationality is discussed. Three facets of nonviolence are further elaborated: relational dynamics, inner peace, and nonviolent means. Third, these facets are translated into important aspects of a pedagogy of nonviolence: Integrating the inner and the outer work; shifting the struggles of opposites to the interdependence of differences; using and improvising nonviolent teaching strategies. To enrich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s and inspire practical insights, this article also interweaves international wisdom traditions (including African ubuntu, Buddist nonduality, and Taoist dynamics), my teaching experience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a nonviolent social justice pedagogy in teac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在弗洛姆看来,"不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条件。不从是指对一切阻碍社会历史进步的事物的反抗。而要做到不从则需要拥有理性和自由,拥有高尚的人格结构。不难看出,弗洛姆的"不从"说有抽象、思辨和直观的局限,但其中蕴含的合理内核却具有超越时代、不断进步的价值成分。我们应批判其局限成分,吸取其精华成分,为中国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