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扼要介绍了许建忠教授的新著《翻译生态学》,回顾了该书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理论框架,对书中翻译生态学指导翻译理论和实践的主要观点做了一一介绍。该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翻译学与生态学的理论紧密结合,并将翻译研究的历史进程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的大趋势渗透其中,对此笔者在文中也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生态学为研究基点,从翻译生态环境和生态女性主义翻译两大方面探究张爱玲文学翻译调和:张爱玲游离动态性、时代性和地缘性的社会政治环境,对出版(赞助)主体适应与选择,守护主体是张爱玲文学翻译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张爱玲彰显女性意识,并积极对生态女性主义翻译进行调和:因为忠实,所以叛逆.  相似文献   

3.
张秋云 《海外英语》2012,(15):10-12
文章以生态学为研究基点,从翻译生态环境和生态女性主义翻译两大方面探究张爱玲文学翻译调和:张爱玲游离动态性、时代性和地缘性的社会政治环境,对出版(赞助)主体适应与选择,守护主体是张爱玲文学翻译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张爱玲彰显女性意识,并积极对生态女性主义翻译进行调和:因为忠实,所以叛逆。  相似文献   

4.
朱玲 《英语辅导》2010,(3):234-236
许建忠教授的《翻译生态学》是我国第一部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系统、全面地进行翻译研究的著作。本文对该书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析,希望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能够更多地应用于我国的翻译研究中并取得更多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生态学研究前沿与进展》作为首批教育部研究生课程改革试点对象之一,受到了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的高度重视。学院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学者等12人为该门课程授课。该课程讲述了国内外在气候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植物生理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生态模型、微生物生态学等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该课程既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讲解,又适时延伸了相关的研究前沿与进展,有利于生态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贾文娟 《山东教育科研》2014,(19):I0007-I0007
在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中,翻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不可小觑。有不少文学家说:“文学是没有国界的。”翻译可以说就是一座连接不同国家文学作品的桥梁,正是这座桥梁的存在才让文学没有了国界。  相似文献   

7.
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翻译生态和翻译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中的翻译行为九大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翻译行为的翻译生态环境。这九个要素形成了三个层次,即原语、译本和目标语之间的语言层面,原语文化、翻译行为和目标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层面,原作者、译者和受众之间的主体层面。主体层面要素构成了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翻译生态,而语言层面与文化层面构成了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翻译环境,而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和谐共存就达成了翻译生态与翻译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社会生态学的环境哲学理念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生态学是一种辩证自然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认识自然("第一自然")与社会("第二自然")是大自然内在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生态学认为,我们人类当今所面临的所有生态问题,都根源于深层的社会问题。一个以"要么增长,要么死亡"为基础并将其作为普遍规则的社会,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影响。社会生态学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寻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精神文化的生态化,建设一个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生态翻译学视野下,以美剧Desperate Housewives的字幕翻译为研究个例,对比分析央视组和字幕组在不同翻译生态环境中主体性的体现,指出译者的主体作用受到翻译生态环境的限制,体现为对生态要素的适应与选择。我们提出,翻译生态学的"译者中心"指翻译生态系统中译事的"中心",并非生态系统的中心。译者的翻译行为是基于生态学基本原理的、受制于生态要素的主体性生态行为。这是"译者中心"的翻译生态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生态翻译教学模式是在生态翻译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一种新型的翻译教学模式.它是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搭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生态系统,通过“适应/选择”的相关机理,以学生在整个翻译教学生态环境中适应与选择为主要特征,教师指导、同学协作与环境互动、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获得翻译技能,从而实现翻译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许渊冲先生以中国古典诗词的英、法译而闻名遐迩,同时,他的小说汉译也颇具特色,并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本文对许氏小说翻译的策略与风格做一探究,以弥补此一空白或研究的薄弱.  相似文献   

12.
Professor Xu Yuanchong is one of the most distinguished translator in modern times.He proposes"Three beauties"theories and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ranslating Chinese literary classics into English.this paper aims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conveyed in Professor Xu’s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13.
从科学主义视角来看,许渊冲先生的某些翻译观点,特别是他提出的文学翻译的"超导论"、"克隆论"和"化学论"具有跨学科研究的意义.但是从科学主义视角来仔细分析,他的这三个观点又存在缺乏深刻性、新瓶装旧酒、借用不严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许渊冲诗歌翻译“三美论”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美论”是中国古诗词英译大家许渊冲先生总结出来的古诗英译美学追求。三美之中,作为内容的“意美”本应是翻译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作为形式的“音美”和“形美”次之。但是,在许先生的翻译实践中却表现出一种对形式的极端追求,以“音美”和“形美”作为翻译时先入为主的前提条件,从而导致了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15.
许启贤教授,我国著名的伦理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长期从事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史、中国传统道德、比较文明理论、青少年德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明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伦理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伦理学会会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职业道德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等。先后被中国矿业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10多所大学聘为兼职教授。许先生1935年1月出生于陕西省扶风县。1957年考入…  相似文献   

16.
17.
“不为一时之名利,不争一日之短长”,这是徐蓝教授的治学态度,也是她的人生格言。徐蓝教授的学术研究成果累累,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读者可有选择地去阅读,但采访录中有关“学术规范”的论述,是值得历史教师认真思考的。唐代史学家刘知己在《史通》中,总结治史者应具备“才、学、识”三长。“才”,指历史学者驾驭编纂史书的能力,即其才智;“学”,指占有史料的多寡,即历史学者掌握的知识、学问;“识”,指史家的思想方法,即见解,史观,这是编写史书的灵魂。读读徐蓝教授访谈录的相关内容,也有助于读者对刘知己三长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徐达是我国古代一位有勇有谋、且能恰当运用兵法甚至有所创新的良将名帅。他在战役中以智取胜,或知己知彼,或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围点打援,或化敌为友、瓦解敌人军心等的战略战术,多次取胜,屡建奇功,而成为一代军事名家。  相似文献   

19.
20.
国外课堂生态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堂生态属于教育生态学的微观研究,国外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国外研究从视角、方法、理论等方面体现了生态的核心内涵“关联”。具体到课堂生态,国外研究中存在两种理解:课堂环境和课堂生态;以后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国外研究在课堂生态的具体内容、对象群体、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