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孩子走后 3月15日下午3时,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化北屯乡政府,二楼,乡领导们正在开会;一楼政务大厅里,有一群衣衫不整、土里土气的人正在哭闹。其中一个中年妇女不停地在哭诉:“我的孩子没了,谁还我孩子……”她有点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一个中年男子却在使劲吸烟,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著名的短篇小说《祝福》,写了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其中有这么一个情节:祥林嫂被迫再婚后,生了一个男孩叫阿毛。可她第二个丈夫得伤寒又死了。幸而还有阿毛与她为伴,使她对生活没有绝望。可不久,狼又把阿毛吃了,这对她是一个惨重的打击。她又只身一人,便再度到鲁四老爷家当佣人。“我真傻,真的,”她逢人便讲她的阿毛被狼吃的经过。“我只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  相似文献   

3.
爱的力量     
本溪钢铁公司南芬露天铁矿的女工高凤芹,由于爱了个失足青年,不少人都瞧不起她。然而她却用纯真的爱,使一个曾多次被拘留、劳教的人成为先进生产者。那是一九七八年,二十一岁的高凤芹第一次面临人生的抉择:她相爱的人——谢福贵,因打架斗殴、行窃、赌博,被抓走了。这时,她父母及周围的人都劝她:“趁这机会和他黄了吧。”可高凤芹认为,小谢还不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人。小高还记得,有一次小谢上医院看望住院的母亲时,曾从兜内掏出仅有的两  相似文献   

4.
叙述学认为,当小说故事中的某个人物又去论述另一个故事时,小说的论述就出现了层次。比如这样一个故事的叙述:“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这种故事之中套故事的情形是典型的叙述分层,上一层故事为下一层故事提供叙述者,这样每一层故事就有各自的叙述人,而且他们不是同一个人。叙述学上把占了主要篇幅的层次称为主故事层,为其提供叙述者的上一层次就是次故事层。从理论上讲,这种故事中的故事可以无限地讲下去。但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提起“老风口”的惊险故事,对于“老新疆”来说,大概早有耳闻。对于“老塔城”来说,就不仅是耳闻,而是如雷贯耳了。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也许就是这些惊险故事的主人公。听这些故事,不外乎是每逢隆冬季节,通过塔城三县交通要道“老风口”时,每每遇上狂风裹着大雪铺天盖地而来。在这人站不住脚,车开不动的风雪中,行人、车辆是如何面对死亡的威胁而历尽艰险。听了这样的故事,真是令人不寒而慄。在这人与大自然的一次次拚搏中,人们只留下了千千万万个惊叹和回忆,却几乎没有人将这常有  相似文献   

6.
从中央电视台“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沈冰是一个追求较高境界的人,她有自己对“境界”一词的界定:那就是细水常流式的长期修炼。关于阅历 她从耀眼的阳光中走进来,个头高挑,一袭粉衣,有着一张不施粉黛的清新面孔和一种婉约含蓄的典雅气质。这就是沈冰了,比镜头前还要美丽。 一场主持人大赛,让人们认识了她。这个年龄不大,刚刚大学毕业还未过25岁生日,却有着较为丰富的阅历的女孩,在短短的大学四年中,以一种青春昂扬的姿态,不断向自己的梦想靠近。她学的是财会,做的是记者,而今又入主央视的品牌栏目《对话》;曾经…  相似文献   

7.
这个女人,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一生都在追求,她走了很多路,爱过许多人,也被许多人爱过,最终一个人在挣扎与孤独中穷困潦倒。她有才气,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用痛苦的生命,创造了文学史上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却在生命中最灿烂的年华如流星般陨落。  相似文献   

8.
一八六七年九月三日,瑞典马拉伦湖上有只船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响,船身晃动,浓烟滚滚。人们惊恐地喊道:“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正当人们要冲进去的时候,从硝烟里扑出来一个面孔乌黑、浑身是血的人,他狂呼着:“成功了!成功了!”这就是诺贝尔发明炸药的一段故事。在这之前的四年时间里,诺贝尔进行了四百多次试验。其中一次把实验室炸飞了,他弟弟和他的四名助手当场炸死。他父亲惊吓、伤  相似文献   

9.
努力精进,但不执着。李平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人们,人可以用勇气与智慧把握命运。台阶上的青石问佛像:"同是石头,为什么你受膜拜,我被踩?"佛像回答说:"你成为台阶受了四刀,我成为佛像却受了千百刀。人们拜的是我的苦难和修行。"这是2007年李平刚来到鼎程传媒创业团队时讲给属下的故事,那时,她刚刚做了人生的第四次归零,重新踏上筚路褴褛的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10.
邢晓春 《中国广播》2006,(10):67-68
“从小我们就爱听故事,人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今天听故事的你,就是明天讲故事的人。”这是《故事新天地》节目宣传版的开头。看似平常的四句话,却道出了这个节目产生的原由、丰富的节目资源以及目标受众和讲述形式。2006年5月18日,《故事新天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全新亮相。顾名思义,这是一档“讲故事”的节目。其实,文艺之声的频率本身就定位为以语言类文艺节目为主,又称为“故事频率”。因此,这档节目的推出无疑是对频率主题概念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钦鸿 《出版史料》2002,(3):73-75
我珍藏有蒋锡金的三册《鲁迅作品诠释》油印本。这三册资料得自东北师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授张芬老师。1985年间我在该校学习时,经常去拜访她。有一次偶然聊起蒋锡金在“文革”后期的情况,她告诉我蒋锡金曾编印过许多鲁迅作品的注释材料,引起我的浓厚兴趣。后来,她找到了其中三册,便寄赠给我收存。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联名句,高吟肺腑,辞婉情深。这名句中的“孺子牛”,后人多解释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给“孺子牛”赋以新意,催人奋发,激人斗志,对人们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的伟大,学习鲁迅先生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相似文献   

13.
郜莹 《出版参考》2009,(10):47-47
在新疆旅行时,同房的是位看起来应该有五六十岁的日本妇人。 她自我介绍叫洋子,一个人以自助旅行的方式走丝路。从她被晒得黧黑的肤色来看,她的丝路之旅应该走了好一段时间了。果然,她说,她已用搭班车及卡车的方式,行南闯北走了三个多月。但让人吃惊的话还在后头呢,她说:“为了能独自走这趟丝路,我先去沈阳读了一年的汉语,然后再从沈阳坐火车到北京,北京坐火车来新疆乌鲁木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周刊》2003,(19):66-67
看过《黑客帝国》的人很多,但是能把影片中这段故事看明白的却很少。因为这故事委实复杂。所以好像有必要把它再讲讲。这是一段有关ZION(中文名叫“锡安”)的历史,这段历史被来人称为“二次复兴”——(THE SECOND RENAISSANCE) 在“二次复兴”的初始,人类社会的文明已经进入到一个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品在新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减少,而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却第一次入选了大陆高中语文教材。梁实秋与鲁迅都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因文艺观点不同,两名文坛大将当年有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笔战,两人也因此结仇,成为了一生的宿敌。现在两人却在同一套语文教材里现身,而且出现的时机正是鲁迅作品日益减少的时候。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一再谈路,意在激励人们摆脱传统观念,摆脱习惯势力,摆脱因袭心理,披荆斩棘,开辟新生活的路。 读了《全国省级新华书店经理研讨会侧记》,笔者不禁  相似文献   

17.
似乎每一代的《古墓丽影》新作问世时,都在向人们重复着这一不变的主题:“劳拉又回来了。”而劳拉本次的回归,更多地却带有“重生”的味道。这不仅仅是相对于她在前作中最后的消失而言,更多的是对这一享誉多年的经典动作游戏系列所做出的革命性的进化。全新的《古  相似文献   

18.
冰心走了,她走过了漫漫的百年之旅,苦苦地寻觅她那朝思暮想的精神家园。人们认识自身是一个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关心人类灵魂的哲人苏格拉底发出的“认识你自己”这一著名的醒世命题两千年后,莎士比亚依然排遣不开对人的认识迷们,他借李尔王之日呼喊着:“谁能告诉我:我是谁?”又过了五百年,法国的印象派画家高更的不朽之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个命题正是现代主义文艺的心境象征,也贯穿着人类对自身本质的种种认识的思考。冰心是五四以来“自觉意义”的儿童文学的先行者,但她却惊呼“我也不知道我是怎样…  相似文献   

19.
这些年,尽管人们迅速遗忘过去,然而有一种能唤醒人们童年深沉记忆的母题——故事,却以片断、段落在残存着。吴文昶,这个生活在江南水镇的故事大王,没有被人们遗忘或者说没有从脑际彻底退却。享有“故事大王”荣誉者,据说要有三个条件:讲的故事至少要在千场以上,听众要在一百万次以上;创作发表的故事作品至少要在  相似文献   

20.
一家媒体的评论栏目办了10年,设置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纪念性议题:说说那些陪伴了你10年以上的人、事、物,你和他们有什么故事么?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吾日三省吾身”,回顾10年陪伴,不仅是一次个体生活史的梳理,更是一次在熟悉的事物中寻找生活坐标、从熟悉坐标中认识自我的机会.在这个快得让人窒息的时代,人们似乎已经没有能力慢下来去思考这种“没用”的问题.智者与愚人的差别,很多时候就在于智者常看些貌似“无用”的书,思考些貌似“无用”的问题.人们常常厌恶庸常生活的重复单调,可静下来仔细想想,“不变”的事物其实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