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阳明心理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心”的基础之上的,在王阳明的心理思想范畴中重要的是良知。本文主要从王阳明心理教育思想良知的角度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两大基本点。  相似文献   

2.
探析王阳明“致良知”的教育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明的教育哲学思想是其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哲学思想的具体运用。本文首先论述了“致良知”的教育原则思想,其次重点论述了“致良知”的教育原则及其对现实的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良知是王阳明最重要的思想,良知思想源于王阳明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生活经验。王阳明良知思想的内容是不可模仿的,形式则是可模仿的。本文从良知质量与数量、良知与致良知、良知的现在与历史、良知独知与共知四方面论述良知概念的二重性质,说明良知的限度。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根据哲学上的“良知”本体说,以种树为喻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虽然他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但是他的许多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在今天仍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大学生群体逐步成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护心育心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基于此,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为基础,对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护心育心工作的必要性和实施方式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李慧霞 《文教资料》2009,(33):127-128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明朝中期.王阳明心学出现,对以往教育理论进行了扬弃,提出了心性一体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致良知”教育论。这一理论推动了当时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在现代教育中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从树立良知准则、重视意念用功、强调行实事三个方面来阐述王阳明的“致良知”教育论。  相似文献   

7.
伊丽娜 《绥化学院学报》2008,28(2):F0002-F0002
王阳明,这位宋明时期的儒学大者,在追求儒家哲学的生命终极目的时,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程朱的路向。相对于程朱理学从偏重客观存在的入路、外向性施教方法入手,从外到内,从客观到主观来教人进行道德修养、提高道德境界而言,王阳明则偏重主观的入路、从内向性施教方法入手,从内到外,从主观到客观来对人进行道德教化。  相似文献   

8.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多年来,我们一直进行教育实践的探索,寻找教育的真谛。我们始终认为教育应从“心”而发.把自然的人培养成社会的人,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基于此,我们依据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在“厚德启智、以心育心”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教育实践探索,开拓了一条学校心理教育技术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一生以学圣成圣为治学与教育宗旨。他以自身心性实证为基础和前提,继承了先秦儒家"心通天道而为圣"的思想理路,在教学中先后提出"心纯乎天理而为圣"、"心之良知是谓圣"的观点学说,为弟子及后学"学以至圣"指点了明确的方向与切实可行的路径,对我们当前学术研究和民间国学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教育心理联盟"是广州市天河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心育教师培训过程中构建的一个学习共同体。在目标策略、模式策略和活动策略指引下,"教育心理联盟"以搭建平台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引导心育教师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把个体的成长融入到团队的成长中。心育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探索规律的同时,思考吸收心理学科发展成果、立足本区实际找准定位和设法促进联盟个体成长等问题,有助于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要获得质的提升需要完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人的哲学、生命的哲学。人的身心是一个整体,心灵则是生命之体,身体则为生命之用,身心畅通是生命机体活跃充沛的条件,自孔子"六艺"到阳明"良知学"都以此为本。依照心灵大体的观念,当下及未来之教育必须着眼于具有平民人格的"精神贵族"即儒家之"大人"或"大丈夫",如儿童教育则重在心灵开放、气机通达,使之身心舒畅,进而步步提升前进。教育理念上必须"由器入道",方法上要以生命的养成为鹄的,才能造就健康、向上、奋进的社会栋梁。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结合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章通过对昼与思想、心理咨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分析,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结合不应是外在的、硬性的“板块”式合并,而是在保持学科独立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融通、方法的借鉴和国际工作中的“扬弃”,这样的结合才是有机的结合,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德育改革的实践呼唤心理教育介入高校德育。德育与心理教育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特点使这种介入具有可能性。因此 ,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既是心理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也是新时代德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独立意识的形成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体现,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是主体性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独立意识现状的分析,简要阐释大学生独立意识涵义以及与主体性教育的关系,提出推动大学生独立意识健康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明了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强调了师范院校重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四方面论述了师范院校心理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教育规律和教育对象认识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势必引入到高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不失时机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闯出一条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和新方向,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吸引力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受到高度重视,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却出现问题。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提出置疑,同时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或“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任一选择。  相似文献   

18.
心育,即心理教育或心理素质教育,心育这个素质教育组成部分的位置,不应和德、智、体、美并列为“一育”,它们不是同一类型的事物,而是它们更深层次的、内在的心理机制,它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因。因此深入研究推行素质教育应以心育为其核心。研究探索心育定位与内涵,才能更好地去育心。  相似文献   

19.
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心理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从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来看,社会的需要推动心理教育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当前心理教育应成为学校和政府行为,加强学校心理学报机构建设、心理教育专业人员培养和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校这项工作也开始起步了。本将在贯彻落实教育部件精神的前提下立足我校实际,同时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对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思索和探讨,力求摸索出一条既符合我校实际情况。又切实可行的我校心理健康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