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渊(名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同时,在我们这个以“人物寓言”为传统的寓言国度里,也是一个颇为常见的寓言人物。一部《庄子》,就有关于他的寓言十三则,其他,汉至近代,寓言中亦不乏他的形象。直至当代,寓言作者们仍乐于借助他的形象来创作寓言。可以说,颜渊作为寓言人物,其“知名度”,恐不次于淳于髡和东方朔。  相似文献   

2.
寓言和童话一样,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文学体裁之一。教学寓言,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感悟寓意,而是要让学生理解分析形象,在形象中感悟寓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寓言的语言、情节,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寓言形象,掌握学习寓言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创作论角度探讨柳宗元寓言对先秦以来中国古代寓言的革新,通过比较两者在创作过程中对寓言形象的不同把握及两者寓言形象在各自文学创作意识、文学文本中的不同地位,指出柳宗元寓言形象具有后者所没有的典型意义,进而得出结论:典型化是柳宗元寓言取得独立文体地位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创作论角度探讨柳宗元寓言对先秦以来中国古代寓言的革新,通过比较两者在创作过程中对寓言形象的不同把握及两者寓言形象在各自文学创作意识、文学文本中的不同地位,指出柳宗元寓言形象具有后者所没有的典型意义,进而得出结论:典型化是柳宗元寓言取得独立文体地位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寓言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寓体生动形象,寓意抽象概括,手法讽刺夸张,语言简洁准确。教学时抓住寓言的特点,充分挖掘寓言自身的审美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的有效途径。一、感知形象美,强化审美感受法国寓言作家拉·封丹曾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灵魂。”让儿童了解寓体并不是教学寓言的最终目的,但是教学中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再现寓体的生动形象,才能促使儿童的感受从感性美向理性美飞跃。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寓言角色有狡猾的狐狸,爱听奉承话的乌鸦,自欺欺人的盗铃…  相似文献   

6.
析寓言教学     
析寓言教学江苏省江都县实验小学李文会寓言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小语课本中选编了不少寓言,它们是我们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和语文知识教学的一种生动有效的文学形式。教学实践启示我们,寓言教学中应当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再现形象寓言中都有生动的人物或人格...  相似文献   

7.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生动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这是寓言的定义,也是寓言最基本的特点。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夫曾说过:“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这是对寓言特点最形象的描述。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里,选编7课寓言,共10个故事。这些寓言可分两类:一类是人物寓言,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一类是动物寓言,如《坐井观天》、《狼和小羊》、《狐假虎威》等。寓言是教育儿童的艺术工具,教育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寓言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儿童形象地去认识抽象的哲理,提…  相似文献   

8.
庄子一书中描述了大量的寓言形象,作者通过这些寓言形象来说明哲学道理,阐明自己对生存困境的认识,描述了心中志者的形象,表达了对外物的认识观。  相似文献   

9.
寓言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包括两个方面: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朗读在寓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朗读是教好寓言的重要手段,而寓言也是提高朗读能力的合适教材.因为,寓言的意义是蕴藏在故事情节和寓言形象之中的,只有通过认真地、反复地朗读,才能让儿童感知寓言形象,揣摩领悟出作品的含义.通过认真反复地朗读,不仅能使学生吸取思想营养,而且能使学生吸收语言营养,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寓言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灵魂。"《揠苗助长》是一则非常经典的寓言。在组织教学时,笔者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在感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揭示和"消化"寓言内涵。  相似文献   

11.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以寓言的运用著称。该书中的寓言文本具有密度大、与文章主旨融为一体、具多层意蕴、形象大于思想、运用的艺术手法多样等特点;寓言中的人物形象众多,有逍遥者、劳动者、残疾者、丑恶者、庄子形象、拟人化形象等等。因此,谈论中国的寓言文学,《庄子》是绝对绕不过去的。  相似文献   

12.
寓言能通过简单形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在诸子散文中得到广泛运用。孔子作为当时颇有影响的人物,经常被诸子用在寓言中担当一定的角色,表现出不同的形象特征,在墨家的寓言中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在道家的寓言中是道家思想的寄托者,在法家的寓言中则成为以严刑峻法来治国的法家代表。这种现象和时代背景有关,也和诸子异彩纷呈的复杂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13.
黄珍 《陕西教育》2007,(10):17-17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寓言。它们都是通过讲述一个情节简单、形象显明的故事,进而告诉人们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每则寓言都有“故事”和“寓意”两个方面。通过寓言教学让学生分析寓言形象,了解故事内容还不够,还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是寓言教学的难点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文学艺术的百花园中,寓言就是那朵不娇艳却清丽可人的花儿,独自绽放,任花香四溢……当你爱上寓言作品时,你不难发现,狐狸是故事里的常客,它的语言、动作、神情……让人挥之不去,它丰满的形象、多样的性格使这个角色在寓言故事中充满了艺术魅力。狐狸形象的魅力何在?一、寓言的含义与历史形成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寓言具有双重结构:表面的故事是"寓体",而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把先秦的哲理寓言发展为社会讽刺寓言,使寓言成为一种具有独立艺术效果的文学形式,创造了一批生动的寓言形象,把我国古代的寓言文学推向了成熟阶段;柳宗元在寓言创作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源于作家良好的文学修养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同时也与其本人的文学主张和个人遭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是一位杰出的古代寓言作家。他以独具风格的讽刺艺术,单独成篇的形式,将中国古代寓言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中国古代寓言创作,在柳宗元之前,还只是处于一个浑沌的摸索阶段。不同的故事殊途同归,为建立一个理论体系服务,这是先秦寓言的一个共同特色,故被称为哲理寓言。先秦寓言中,虽有些故事具有讽刺性,但其立意却不是为了塑造某一社会阶层的形象,而在于批判  相似文献   

17.
对儿童进行寓言教学的作用,当代著名寓言作家金江先生是这样说的:“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不仅得到成人喜好,并且深受青少年儿童的欢迎和喜爱。学校教师透过寓言教学儿童最适宜不过了。寓言既简短又具体,既生动又形象,使儿童懂得道理,受到教育,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第三、四单元包括寓言、童话和谜语共8篇课文。寓言都有明确的寓意,这个寓意又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只有当学生具体而完整地感受了形象,才能领会它的寓意。因此,教学时不应把寓言的形象简单地当做寓意的比喻告诉给学  相似文献   

19.
徐强华在当代系列寓言创作方面有开拓性的建树,系列寓言的构思奇特而新颖。他的科学知识寓言,能将文学性、哲理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寓言形象具有立体多元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庄子》的社会批判精神借他的寓言放出了夺目的光彩。庄子认为,一种观点如果没有其本身之外的一些客观事例证明是很难被人接受的,庄子援用、杜撰寓言的真正目的在于有力地论证某个思想,所以在《庄子》中,一个清晰的理性观点,一个哲学思想并不是随着一个寓言而产生的,它只是在寓言中又获得了一次形象的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