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问难,深入探究。这样,才能充分拓展学生的创造潜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基点,探究更多更新的问题,要求我们在关注认知目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值得指出的是,问题意识并不是简单的提出和解决问题。它是人们对疑难客观事物做出自觉反映的心理过程,是揭示问题本质的发现过程,是研究和发现问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不仅会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学习愿望,能自主地、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池永香 《考试周刊》2024,(14):163-166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当前历史教学中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文章从问题意识角度及重要性入手,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一蹴而就,何不从“三心二意”入手呢?“三心”指的是疑心、安心、众心。(1)疑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自己如能拥有一颗善疑之心,那学生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熏陶,何不在每节课中设置一个“师生共疑”的环节?当然,教师“先要会疑”,学生  相似文献   

6.
高海涛 《语文天地》2011,(18):28-29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基础。它应该贯穿学生成长的整个历程,推动学生情感和思想发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7.
最近,到一所学校采访,看到一份学生行为规范的“打分表”,比如“上课讲废话”扣几分、“下课乱奔跑”扣几分、“广播操缺席”班级集体扣几分,反正有一条规范就有相应的具体“加分”和“扣分”标准。这样“做”到极致,效果如何呢?结果许多学生都有被束缚的感觉,做得好的学生也是为了做而做,有的学生在校内能做到,但一到校外就什么也顾不上了。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巴尔扎克也说过:“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创新来源于问题,只有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创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首要的工作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创新意识 ,主要是指个体从事创新活动的主观意愿和态度 ,常表现为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探索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自信心与创造呈正比 ,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课堂上饱含支持、鼓励、肯定、接纳、承认、赞扬、欣赏等积极成分的环境气氛对学生好奇心、自尊心与自信心的保护是必需的 ,因此也必然适宜创造力的发展。一、激发好奇心 ,培养问题意识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 ,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 ,它是创新精神的基础 ,也是主动学习精神的最初源…  相似文献   

10.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如小鸟会哭吗?小兔子为什么前腿短、后腿长?有的孩子爱把家里的钟表、玩具拆开看看里面的究竟。这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里,一上课教师就让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壹分、贰分和伍分的硬币,按顺序排列(在黑板上示范贴出)5分、1分、2分、5分、1分、2分,师(神秘地)说:“老师有个‘神奇’的本领:老师根本不需要看你们桌上的硬币,随你报第几个,  相似文献   

11.
陆伟生 《化学教学》2004,(11):16-18
笔者从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一个自由和民主的学习环境、课上留出问题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些实践和思考,提出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何秀芳  考传超 《考试周刊》2012,(68):152-153
创新始于质疑,知识源于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本文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角度.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有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求有端正的思想品德、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壮的体魄,特别还需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等.对青少年的这些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依靠全面的素质教育才能够做到.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能,也就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问题意识的形成,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们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16.
王彬 《云南教育》2005,(34):24-24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理学大师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好问的精神蕴含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或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18.
朱婵莲  薛佳 《云南教育》2005,(11):21-21
正当教育改革的思想与策略如火如荼开展起来的时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却出现了一些“跟不上脚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以“问题”为基点,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是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式。本文试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切入点。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