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受韩愈散文的影响,刘基的赠序文能够突破应酬局限,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喜抒身世之感,好发不平之鸣。文中议事、说理,精辟透彻,"理明气昌";行文顺畅自然,骈散相间,代表了明代赠序文的较高成就。  相似文献   

2.
刘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也取得了很高成就,沈德潜等人推为"明代之冠".然而,对其成为"明代之冠"所以然,古人语焉不详,近人鲜有论述.本文抓住刘基诗歌"苍深"的特征进行深入论述,以期正确理解和评价刘基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3.
刘基<郁离子>一书继承并发展了先秦诸子的辩证思想,为我们构设了一个诡异奇幻而又充满哲理思辨的文学世界.刘基以辩证思维入文,全书"辩博奇诡",又"不失乎正",充分展示了奇正相生、理用相融、虚实结合、理明气昌等艺术审美特色,系有明一代"子书之第一流", 体现了中国文化以形见理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黎庶昌是著名的学者、外交家、散文家,被誉为贵州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在古籍整理、研究,散文创作及外交等方面的成就早为世人所崇尚与称颂;此外,黎庶昌对我国教育事业甚为重视,提出不少改革封建传统教育的真知灼见,并创办“新学”付诸实施,亦可谓是一位教育改革家。  相似文献   

5.
戴名世的游记散文虽然数量不多,却很能代表他在古文方面的创作成就.其游记散文从体例上大致分为日记体游记和山水游记,其中山水游记或是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或托物寓志以抒发胸中郁郁不平之气.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中国散文的成就,与外国散文理论与创作的译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美文”、“纯散文”的概念及其具体分类,幽默与“絮语散文”等的倡导,受到韩德、小泉八云、厨川白村等外国作家的散文理论与创作的积极影响,周作人、王统照、沈泽民、鲁迅、林语堂等在译介与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代散文文坛上,季羡林卓然成家。他反对以"散"和"随"的态度对待散文创作,而提倡散文创作应该"惨淡经营",由此取得了丰硕的散文创作成果。季羡林的散文创作实践表明:散文不一定要写大事,身边小事琐事同样可以成就散文;散文作家不一定是天才,勤奋也可以造就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大家,他的散文创作具有“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方面艺术成就独特.对我国散文创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从苏轼散文有补于世的创作态度。自然天成、闲适旷达的创作风格,以及对完美人格的创作追求等三个方面探索分析了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探讨了苏轼散文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品格形成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大散文的角度,选评20世纪60年代四位香港作家:司马长风、叶灵凤、黄蒙田、思果,并以其创作反映这阶段香港散文的创作情况。文章指出上述作家的创作内容丰富、成就显著,表现了大散文多样化的特征,对80年代以后的散文创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内蒙古散文作家,舒正钟情于散文创作,近年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化散文和抒情散文。作家在创作中。摈弃矫揉,以传统抒情之美成就了一组具有审美意象韵味的抒情散文。“花”是舒正散文中最常见的意向。散文以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花”意象,与人生情感中最珍贵的亲情自然糅合成亲情之“花”的意象,素朴而令人感动,使舒正散文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与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刘基故里青田,以《季氏湖山义塾之记》碑、《祭诚意伯碑》、《明诚意伯刘文成公故里》碑和"刘诚意伯庙"、"刘文成公祠"三碑、二庙(祠)为代表的有关刘基的多处遗迹,是刘基文化非常珍贵的实物组成部分和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通过考辩、梳理,还其历史事实,突出人文价值,从而对深入研究刘基、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刘基弃元仕明,虽不克获得大用,赍志以役,有识之士为之抱屈不已,但毕竟在入明后官拜御史中丞,爵封诚意伯,后世更视其为开国军师,配享宗庙。但自钱谦益在《列朝诗集》暗示、金堡澹归在《列朝诗传序》中明言刘基有遗民心态之后,400多年来一直未有很好的回应。其实,刘基的仕明,几番荐举征聘,绝非轻出;出山之后,又多有荐人,则显非如钱谦益所谓"迹与而心不与",实出"天命有归"的志愿;后来生出的遗逸之想,乃是不尽其志的牢骚心态而已;而其荐人之举,在明初的政治环境中,尤具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英烈传》所塑"刘基"这一历史人物形象为范本,以刘基生平履历和小说故事情节发展脉络为次,与《行状》、《神道碑铭》、《明史》、《明太祖实录》等文献纪实相比较,逐一解读、认真考辨,以期还原一个真实的刘基,同时也为刘伯温传说衍变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刘壎是宋元之际著名的文士,《隐居通议》选评历代文人的文章,以此来表达他的文学见解:提倡文法的应用,注重脉络条理、结构统一;将风骨、简严、自然视为文章风格的指归,并提出"揫敛"的方法;散文内容上,强调根据性理、祛腐趋新;重视散文史论的提炼和总结,首倡"江西(文派)体",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寂交游考     
王寂为金源一代重臣,还是金代中期的重要作家,其诗、词、文的成就都很可观,本文主要结合他本人的诗词文以及史书等相关资料,对其交游作一考辨,以使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其人其作。  相似文献   

16.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散文家,经过钱谦益广泛介绍,清初散文学唐宋渐成风气。由于特殊时代文化背景和归有光的散文艺术成就,桐城派从众多明代散文家中选择归有光作为祖述典型。  相似文献   

17.
侯方域的散文受到汉代史传散文、唐宋散文、唐代传奇及宋元话本小说的影响,同时亦受到元、明时期戏剧及明代小说的影响。他汲取小说创作的营养,在表述中运用小说化的语言,使得作品的题材范围更趋广博,叙事艺术更为独特,行文特点更加鲜明;加之在创作中揉进了个人的身世之感、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使他的作品在情感上更易打动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从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中探讨了刘基诗歌创作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在元明鼎革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刘基诗歌具有"一代宗师的文学地位",与同时代的高启比较,刘诗是士君子言志之诗,高启是文人之诗,两家诗歌,各有千秋,未可轩轾。刘基的诗歌创作于仕元期间,在越诗派就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入明后,因其政治地位而影响更著,对有名一代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刘诜平易文风在元代庐陵作家中是比较突出的,他的平易文风表现为对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平易的叙述代替情感直接的抒发、语言朴素行文纡徐三方面。他的文风和个人气质、文学主张及时代背景有关。他这种平易近欧的文风赢得了虞集、揭傒斯、欧阳玄等盛世文派大家众口一词的推崇,这对于我们认识元代庐陵文风的演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徐渭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自谓吾书第一。其草书不受成法束缚,出于真情至性,可谓其悲愤人生的真实写照。通过与前贤张旭、怀素、黄庭坚、祝允明草书相比,可以看出:诸前贤草书之"狂"是有限度的、有条件的,虽狂放无边但法度谨严。徐渭狂草则感性居上,无视传统用笔法度,更加强化了艺术家的主观性,把草书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