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可再生能源开发、风力发电、氢能开发技术、光热能利用等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河北省,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利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新能源发展前景广阔。但是,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落后于产业发展,培养新能源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在不断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制造,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走向全国普及的道路。在此背景下,我国新能源行业面临人才匮乏的严峻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应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加强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带动我国经济及绿色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行业人才的需求和就业现状,分析了当前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高质量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开发绿色能源,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对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与日俱增。文章从高职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亦工亦学,产学合一"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促进5G通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创新,推动新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文章阐述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能源企业投资现状和经营现状,针对企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包括缺乏对市场导向的有效把控、复合型人才匮乏、新能源技术到产品转化的技术性障碍、新能源复杂产业链条下资源整合难度大、新能源企业规模化程度偏低、产业集群数字化程度低等具体问题,从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新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群人才培养在当前产业发展现状下面临的校企合作不深入、人才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专业群提出的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打造育人基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改革举措,为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传统方式的人才培养凸显弊端。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地方高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吉林农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于全国专业联盟教学平台,通过人才培养理念、专业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制度、教学形式、评价方式及隐性课程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以期为地方新能源产业培养出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科技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新技术、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更多更优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对产学研合作模式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的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德州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结合德州市新能源产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新能源装备特色的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国家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能源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培养的迫切性。论述了常州大学光伏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工程人才培养案例:充分利用所属区域的光伏产业优势和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改革工程教育模式,在培养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工程人才方面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较好的培养效果。最后,结合自身情况,提出工程教育的进一步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围绕长三角光伏产业背景,针对光伏人才巨大需求,以及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新能源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特点,创新教学理念,提炼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与专业特色;以“新能源产业链、知识体系、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纵横协同的课程体系,围绕学科发展,科学合理地设置“模块化、系列化”新能源技术专业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产业快速发展初期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出现供需失衡状态。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出发,归纳该行业的岗位和对应的职业能力。按照职业能力和专业特点,提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模式的引导下,对相应岗位群及其职业能力进行工作任务分解,重构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为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大连市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步提高新能源产业发展比重,目前已成为全国风力发电设备最大的生产基地。随着科技创新,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新能源汽车、核电、光伏产业、新材料等绿色产业也成为大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多数学者认为金融政策的支持和激励是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从金融工程角度入手,通过系统分析大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利用产业集成分析方法,以产业价值链研究为基础,以产业融资体系为核心,以风险控制体系和产业管理体系为保证形成金融工程支持的总体框架,重点突出政府政策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并对现行产业发展实施现状及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金融工程支持下的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正常运行需要强大、稳健而持久的动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包括技术进步、市场需求、产业链构建、政府政策和发展环境等。其中,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产业链构建构成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内部动力系统,政府政策和发展环境构成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外部动力系统。内部动力系统和外部动力系统本身以及两大动力系统之间的协调运行构成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完善的动力机制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能源汽车被国家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着专业人才匮乏、后备人才梯队不完善的问题。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模块能力培养角度出发,提出具有专业建设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模式、知识体系、培养平台和目标体系,试图建立基于工程项目的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模块能力培养平台,缓解高技能人才短缺,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能源材料产业高速发展与行业专门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的矛盾,促使国内高校新能源材料相关专业的建立,但专业人才培养尚处于发展阶段,针对新能源材料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成熟。基于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以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对新能源材料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纽带和桥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适应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新能源材料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南京邮电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基于"卓越计划"培养要求,面向新能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学校在信息学科的传统优势与特色,提出将特色型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学科发展、产业需求相结合,并提出了以多学科专业知识复合为主体,以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交融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实施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达到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知识面宽"的目标,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将来的工作和继续深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河南省新能源产业开发现状及发展潜力的分析发现,河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面临规划滞后、缺失,产业规模扩大与核心技术短缺,产业集聚度低,产业组织水平低等矛盾,应从制定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组建行业技术联盟、拓宽融资渠道以及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突破,以促进河南省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要求、国际竞争新形式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新方向。结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本文将新能源发电行业细分为光伏、光热、风能、地热和生物质能发电五个领域,分别就其国内外规模、地域分布和从业技术人才的技能要求等方面展开分析,从数量、质量等方面提出"新工科"背景下该行业面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研究可为"新工科"工程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新能源车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和新的人才需求增长点,论述了新能源车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对新能源车辆专业人才的培养原则、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体系建设等方面加以研究,探讨了新能源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政府及企业培养新能源汽车高端复合型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产业革命发展方向,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的发展要点。发展战略性新能源产业,可以实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河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已初现成效,但也存在缺乏核心技术、受环境限制等问题,应结合实际,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寻找发展河南战略性新能源产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