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评价是指任何说话人或作者对世界诸方面表达意见的语言的功能和使用.参数模型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语篇评价研究路径.作为一种类型学模型,它以广义的评价语义观为基础,整合诸多评价研究路径,提出一系列评价参数.参数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组合,形成评价融合和评价搭配,可以有效解释评价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参数模型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等鲜明特点.这一模型在理论建构上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在实践中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语篇分析之中. 相似文献
2.
孙建波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12)
本文在文[1]基础上,针对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因素的多样性,评价标准的模糊性,运用粗模糊软集,给出了教师教学评价的思路和方法,为更加客观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对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0%和75%的150 mm×150 mm×300 mm再生混凝土棱柱体进行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测得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通过ABAQUS建立与试验尺寸相同的再生混凝土棱柱体有限元模型,并设置再生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参数。对有限元模型采用时间—位移的线性加载方法进行了单轴轴心压缩模拟,以验证ABAQUS中再生混凝土棱柱体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评价是语言学领域一个新兴的热点话题,而主流的研究框架便是Martin和White提出的的评价理论。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评价研究应该开辟新的方法论视角。德国学者Bednarek基于自建的英语媒体语篇语料库创建的评价参数模型便是有益的新尝试,让分析者通过评价参数实现对媒体语篇的灵活分析。该文旨在介绍该理论的分析框架并针对其优势和不足分析它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对于学报质量的评价,目前采用的评价方案是权重加平均,这种评价方法难免会产生一些“主观随意性”,为使评价结构更加科学,借助同异反教学评价模型,对学报质量的评价做一初探。 相似文献
6.
7.
运用集对分析理论建立了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对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指标和各评价因素的联系度进行了同、异、反分析。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模型不仅计算简便,而且具有在评价过程中对信息的利用率较高、评价体系客观合理以及评价结果置信度高等优点.该模型应用到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覃明勇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6):196-199
本文通过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再处理,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可测量指标,通过开发测量工具,形成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数据集”;对不可测量的指标,通过设计多种记录表及持续的观察记录,获得学生发展的“证据链”。最终通过“数据集+证据链”,形成对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将评价建立在大量数据支撑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做法;同时,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改变过去单纯强调结果不关注发展变化的做法,评价在有关项目学校进行了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粗集理论的教师导向性评价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该方法更简洁、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0.
11.
李植斌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1,(3)
本文对桂东县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作了初步评价,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贵州省要实施好西部大开发这项世纪工程,人才资源开发是关键,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有利于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的良好环境,是贵州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清代前期的封禁政策与内蒙古西部的土地资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之恒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1):16-19,31
清前期封禁蒙古的政策,内地的“劝令垦荒”,皆是清廷巩固清朝封建统治的重要举措。封禁蒙地法令虽未严格执行,但由于清廷采取的限制措施,内地农民出边耕种定居的范围较小,因而对内蒙古西部的土地资源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李海燕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2):118-121
内蒙古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地理环境,为此,有关部门应利用这些资源开发民族体育旅游,即开发富含体育项目的民族节日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开发以自然资源为主的体育旅游,如冰雪体育旅游、沙漠体育旅游、草原体育旅游、森林体育旅游等。 相似文献
18.
19.
20.
于永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6):62-68
过度垦殖是内蒙古沙化的直接原因之一,但不是深层原因。沙化的深层原因是制约人们活动的政策。在内蒙古自治区五十余年的历史上,或开荒,或退耕,不同时期执行了不同的开荒政策。1947年5月—1952年7月,实施奖励垦荒政策;1952年8月—1955年底,实施禁止开荒政策;1956年初—1976年底,在有条件开荒与无条件开荒政策间摇摆;1977年以后,实施禁止开荒政策。只有弄清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的垦殖政策及其成因,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沙化治理方案,也有利于深化人们对目前实施的“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政策的认识,避免政策反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