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娟 《双语学习》2007,(8M):18-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怎样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尤文君 《教学随笔》2009,(12):26-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实施新课程倡导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必由之路。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领学生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3.
语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个体,阅读教学应努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性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强化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也就是说我们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一、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多角度解读文本发散思维是一种多向开展的思维,它不墨守成规,不拘于一种想法,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不同方向进行探索,对问题作出多种解答,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它的核心是关注和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但是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文  相似文献   

8.
矛盾青春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强调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看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外去发展这种独特的经历呢?  相似文献   

9.
申延龙 《天津教育》2007,(11):46-47
阅读是一种高度自主化的心智活动,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每一位学生都是各个不同的生命体,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个性特点。阅读中感悟是学生凭借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绪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下面笔者就谈谈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受到审美乐趣。”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逐渐积累了一些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兴趣是学生参与阅读的主要动力,因此,培养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目前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其阅读的个性与创新意识,意义深远。个性化阅读,我们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实施建议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从以学生发展为本出发,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那么在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精神,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得到飞扬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怎样进行具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而学生正是阅读的主体,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