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关注写作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灵、情感、情绪和状态,适度调控,让学生愿写、能写、善写。  相似文献   

2.
“真情实感”,是高考评分标准中对考生提出的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但是,评卷场中总会发现,一些考生缺乏对生活的思考,缺乏对真挚情感的体验,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多的是缺乏写作中的生活细节的真实,因而写作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成为作文中的硬伤,影响了整体分数。  相似文献   

3.
陈睿宁  韦静 《广西教育》2006,(1C):60-60
文章构思精巧,耐人寻味,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了积极的立意——同样的风景,同样的世界。用心体会生活,才会领略到生活的真谛与美妙。作者独特精巧的见解、清新流畅的语言、自然中肯的叙事说理。表现出其不凡的才气、骄人的灵性。  相似文献   

4.
[招数指津]“画龙点睛”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吧,缺少眼睛的龙显得呆板僵硬而没有一点生气.点上了眼睛就活灵活现.腾飞而去;这一“点睛”真是神来之笔,奇妙无比啊。写文章,往往也需要有这样的点睛之笔来使立意深刻,主题升华.增强感染力。作者在构思写作时.都十分重视“点睛”之笔。《荔枝蜜》、《白杨礼赞》就是其中的典范。阅读文章时,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整体内容的把握,最直接简便的方法就是抓文章的点睛句段。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第三、四学段做了这样的表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十分清楚地表明:有创意不等于胡思乱想,其前提是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以及观察的多角度。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中明确指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所谓“要留心周围事物”,主要要求勤于观察生活、自然和社会,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所谓“乐于书面表达”,就是要激发学生产生写作欲望,形成一种“乐于动笔”的心态。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乐于动笔”,着力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教自学考试中的作文试题,是对自考者思想水平、生活积累以及写作技巧的综合检测。无论是中文专业《写作》中的作文,还是其他有关专业《大学语文》中的作文,尽管有少数考生在文章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技能技法等方面无可挑剔,但绝大多数考生在这些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得"和"宗旨"是黄宗羲编撰《明儒学案》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指导和规范心学发展的重要原则。学贵"自得"的"自得"是一种强调主体意识的治学精神,是黄宗羲编著《明儒学案》时选案的重要参考;"宗旨"不但是对"自得"的肯定和提升,而且体现了黄宗羲的学术脉略和治学精神。"自得"和"宗旨"既是我们后人研究黄宗羲和《明儒学案》所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又为我们以后编撰学术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崔真真 《考试周刊》2012,(9):132-132
两千多年前孟子的“自得”思想与当今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暗自契合,学生对中学物理的学习要经历“生活-物理-生活”的过程,本文就如何用“自得”思想指导其中各环节的教学实践做一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0.
观察出新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多角度地观察、多方面地积累,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学文科》2005,(7):25-30
根据《语课程标准》的规定,初中阶级的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13.
王向阳 《小读者》2012,(5):36-36
一、彩线串珠法就是用线索将体现文章主旨的各个材料连接起来组织成篇。如魏巍的《我的老师》,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蔡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表现了老师美好的心灵。作者以回忆——留恋——思念,这条感情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逝者如斯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巾学生写作有这样一条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这一点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做到,闪此,要想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教师该怎样实施这一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16.
胡祖信 《学语文》2003,(2):39-39
“意在笔先”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唐朝诗人王维就曾提倡“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山水论》)。清人沈德潜以绘画为喻,说作诗之道,谓“写竹者必成竹在胸,谓意在笔先,然后着墨也。”所谓“意在笔先”,就是作诗(或写文章)时,必须首先对全篇内容和旨意有一个通盘的谋划和明确的方向,做到胸有成竹。否则,兴之所至,断断续续,必将无所归依,支离破碎,杂乱无章。任何写作活动,只有“意在笔先”,才能对所有的材料作出合理的选择与安排,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技法和语言,使内容得到合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何伟红 《教学月刊》2006,(12):12-13
感悟就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心有灵犀一点通”所指的其实也就是感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感悟写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读促写,联系生活,整体感悟,创设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慨然有感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感知其写作示范性的能力。在感悟式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世界,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从平平常常的小事到惊险奇特的大事。都能以一份好奇去体察和思考,以几分细腻去寻觅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以多样情怀去挖掘生命的智慧和哲理。为了把感悟写作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8.
唐华 《学语文》2007,(3):49-49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中倡导个性化写作,其具体表述是:“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19.
杨晓燕 《课外阅读》2010,(11):138-13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从“要我写”到“我要写”,我一步一步地努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有话爱说。  相似文献   

20.
生活的每一次经历,都可以写成动人的文章,感动自己,打动他人。这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就写人记事的文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已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运用想象联想,丰富表达的内容"。这一点对于有志把文章写好的人都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