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公开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之路。虽然我们怕上公开课,但我们又期盼着能上公开课,这种矛盾心理基于公开课"三生三世"的磨砺。我们给公开课起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叫"劫"。一次公开课就是一次"劫",磨课过程的反馈、反思、修正自然就被称之为"渡劫"。经历一次"劫",感受阵痛与蜕变,享受成长与喜悦,是其中最大的乐趣与价值。其实,对于...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在同一个地方我们跌倒了好几次。 这是市里的一次同课异构活动,研讨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旅游费用"。每当我们呈现主题图,总有几个学生钻牛角尖:"团体5人以上(含5人)"是什么意思?如果是4个人能不能买团体票?  相似文献   

3.
黄琳 《教师》2014,(13):75-75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顺利的进行,这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我们要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重视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目前的生物课堂虽然已不是传统的"独白式"教学,但是与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必须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而"交流型"教学则是改变生物课堂现状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我们针对苏教版"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进行了研讨。在研讨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无论是运算顺序,还是计算方法,学生都能很快迁移得出。但是教师们在对是让学生选择"逐步通分"或"一次通分",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无为"隐退,才能获得学生的"有为"展示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把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们一起看看一位老师教学"认识钟面"的两次教学活动。【第一次教学活动】师:现在你们可以随便玩自己带来的钟表,你能发现里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吗?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一篇课文接着一篇课文地学习,一次又一次的课堂练习、家庭作业,一次接着一次地考试,一学期又一学期匆匆而过……当我们稍作喘息时,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想想一下我们语文教学:我们语文教学到底做了些什么,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吗,学生在我们的教学中能力提高到怎样的程度。一、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反思作为教师你关注的是什么呢?大概许多教师都会回答是"成绩"。对学生成绩的关注本是无可厚非的,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工作中,也许你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一次次不做作业,你反复的教诲,他依然如故;一次次插嘴,你不断的告诫,他我行我素。我们的学生到底怎么了?"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种说教往往是失败的。"一位教育家的格言给我以启迪:或许是我们太刻意了,或许是我们过于急躁了,或许是我们还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为此,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应注意分析学生心理,联系实际,对症下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转化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出示"海宝"动画片,感受欢乐 1.热身运动,认识"观察"。师:同学们,今天这堂作文课,首先考考大家会不会读这个字。(板书:观)谁会念?(一生读后,师表扬他读得响亮。数人读后,师在"观"后板书"察",请生完整地读词语)师:作文最重要的就是会观察。请大家观察观察,"观"的字形好像在告诉我们:观察时要注意什么?生:观察要用眼睛,认真仔细地看,因为"观"的右边是个"见"。生:"观"提醒我们观察要看一次又一次。师:说说你是怎么发现的。  相似文献   

9.
课堂上的"意外"往往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意外",精心取舍,灵活应对,把"意外"演绎成"精彩"。 一、借题发挥,化腐朽为神奇 笔者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次语文课上,我正在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  相似文献   

10.
郭涛 《考试周刊》2011,(46):224-225
我不只一次听到一些家长对我说:"老师,拜托了,你的话比我们家长的话管用……"也不只一次地看到孩子扬起天真的笑脸自豪地对自己的父母说:"我们老师说的!"每当听到或看到这些的时候,都会有一股股暖流流进我的心田。学生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美好的、纯洁的,  相似文献   

11.
玻尔互补性原理的准确意义已引起了许多争论。这里我们并不打算对玻尔的观点进行详细的评论,而是对在一种明确的意义上包含互补性被我们称之为C-理论的理论所能理解的东西作尽可能有道理的解释。那些理论的基本逻辑是一种通过对经典逻辑的演绎概念作恰当修改而得到的所谓"次经典"逻辑。粗略地说,C-理论是含有"物理上"不相容定理(尤其是矛盾定理)的非平庸理论。因此,其基本逻辑是一种次协调逻辑。本文被视为我们有关C-理论及其应用的一系列作品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12.
【主题导语】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生命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要用唯一的一次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我们确定了"一",就拒绝了九百九十九。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不可拒绝的密友。拒绝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在拒绝中成长和奋进。如果你不会拒绝,你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  相似文献   

13.
梦想,就是你从小到大总会谈起,却很少好好想想的那个东西。 第一次仔细考虑梦想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写自己的梦想,却又在黑板上写下"老师"、"警察"、"医生"、"司机"、"厨师"、"清洁工"等一串词语,  相似文献   

14.
童心 《少年月刊》2010,(5):35-37
帕特老是喜欢嘲笑埃维斯:"都说上帝是公平的,可为什么他给我们两只手,却给你三只手?"面对讥讽和挑衅,埃维斯总是强忍住心中的怒火,一次又一次松开紧握的小拳头。  相似文献   

15.
王红益 《考试周刊》2010,(36):67-68
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个教师都期盼着教学是师生情感有效互通、精神轻松愉快的过程,都追求课堂是师生双方共同得以提升生命价值的"场"。因此,面对一节课有限的时间,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地追问自己:今天的40分钟,  相似文献   

16.
淬火交际     
刘瑾妮 《大学生》2014,(24):12-13
第一次听到"淬火"这个词儿,是在高中的化学课上,它是一种提炼和筛别的工艺,以提高金属工件的性能。生活中,很多无形的东西其实本质上也是一个大熔炉,帮助人们去辨明是非。我们身处社会就离不开朋友圈子,它看似只是帮我们把一群相识的人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团体,但实际上,也有"淬火"的作用:当某一件事儿成了导火索,所有现实因素都成了熊熊烈火去"冶炼"朋友们的质量,这时,到底是"点赞之交"还是"生死之交",就很容易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需要追问。 追问是一种深度思考,其间可以质疑、批判,可以进行新的阐述,也可以改进、调整,当然还可以否定以致颠覆。这一过程用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的话来说,是一种"再定义"。追问,再定义,可以让我们寻找到新的生长点,找到新的起点,于是,我们又一次出发,又一次寻找与建构。  相似文献   

18.
幻想朋友     
李化 《科学启蒙》2014,(8):31-33
我叫小明,这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名字。有一次在大街上有人叫了一声"小明",共有26人回头观望,其中包括一位老奶奶。"小明。"又有人在叫我……是在叫我吗?"螃蟹!"这肯定是在叫我了,我的外号叫螃蟹,这个外号的起因并不是我横行霸道,而是有一次上课睡觉,我吐起了泡泡——不提也罢!但是我转过身,没有发现任何人。那个声音又一次响起:"螃蟹!"这声音好像来自空中,又好像在四面八方。听起来他的年龄应该和我相仿,我十岁,算他九岁好了。他继续说:"我们交个朋友好吗?"  相似文献   

19.
一次学生评教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最讨厌的课堂教学行为居然是教师拖堂。这必须引起我们反思,认真分析"拖堂"原因及其危害,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以及教学观念等方面采取措施克服"拖堂"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余思宇 《现代语文》2010,(10):64-65
备课是将教师已有的素质变为现实教学能力的过程,是教师内在素质的"外化",是教师对教材进行钻研和处理的一次重新"编码"的过程。新课标已隐含着教师是"用教科书,而不是教教科书"这一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新课标准确定位,巧妙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