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学校教育中,话语权对教育和教学模式影响较大,话语者的意志力渗透到学校的各个领域中形成话语霸权,共同的期待行为是“利益”和“暴力”的语境生成,对教育教学环节进行话语形式的控制是“利益”与“暴力”的表现形式,制定教育活动中的话语权是实现话语者意志力需求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学校高高在上,是绝对的选择者,处于毋庸置疑的地位。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十分明确,即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驯化”与“被驯化”的关系。学生毫无选择地成为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教育到了改革的攻坚阶段.正如三角形的稳定性,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教育者”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如何将“两个教育者”有机结合起来.家访便是联系二者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如今越来越多的儿童遭受到强迫式教育的毒害,非“常态”的家庭日益增多,“养”和“育”的割裂正逐渐加深;学校教育也日趋异化为儿童的紧箍咒。回眸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其中“顺其自然”的教育原则以及有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精髓仍熠熠闪光。教育实践者要坚持以人为本,顺其自然的教育理念;营造宜居宜学的家庭氛围;建设宜教宜乐的学校殿堂,为儿童舒展羽翼,助其展翅翱翔。  相似文献   

5.
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理解教师及其教育教学行动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师“行动”与学校“结构”紧密关联。作为能动者,教师拥有丰富的结构性知识,并在不同的意识层面通过反思性监控等在“例行化”“同质化”行动中维持了“本体性安全”。从教育教学的发展变革审视,教师不能满足于作为依照实践规则与逻辑行事的“能动者”,应成为在积极价值导向下坚持教育内在的善性要求,在自主学习与专业实践反思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在行动中主动改善教育教学现状的专业能动者。从“能动者”到“专业能动者”的角色嬗变,对教师专业发展及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校“创造人管理”的探索●刘永安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学校管理,其主管校长与管理对象——教师,都是教育者,教育过程又必然涉及受教育者。而教育工作是通过创造性劳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学校管理应是对“创造人”的管理。一、学校的管理对象是...  相似文献   

7.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面对21世纪教育的挑战,中小学校长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木来社会目标和共同理想的引导者、学生素质的培养者,也是学校与外界关系的沟通协调者。  相似文献   

8.
美国“有效学校”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鉴于学校的“平庸”和“低效”,致力于改进学校,开展“有效学校”研究。什么样的学校是“有效学校”,美国教育实践者的观念不尽相同,研究涉及到教师的“有效学校”观、学生家长的“有效学校”观和学校领导的“有效学校”观。美国教育研究者则对“有效学校”的影响因素、一般特征以及框架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调整企业与学校的关系,改变育人与用人者之间的“两张皮”现象,使办学者与用人者携起手来,使企业与学校从分离走向合作,借企业之水行教育之舟,以教  相似文献   

10.
放眼古今中外,著名学校无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内涵发展、轻负高效”成为时代和社会对学校教育要求的最强音时,学校开展文化建设更加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健康发展、快乐成长,学校文化的构建之路应从育人者文化开始,而营造育人者文化的核心就在于文化自觉意识的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职能必将做出相应的转变,特殊教育学校作为资源中心的功能将日益强烈.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重新定位,成为融合教育的支持者;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从单一教育功能转变为多重服务功能,即为特殊儿童提供评估服务,承担起“资源教室”功能,成为融合教育学校教师及家长的“培训中心”,发挥“巡回指导”的作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由单一教育者角色转变为兼具“教育者”、“合作者”、“协调者”和“督导者”的多重角色.  相似文献   

12.
建设“学习型学校”的理念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观念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者;学校不再是“教育工厂”,而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是陈旧课程(教材)的“传声筒”,而是“反思性实践者”,特别是在推行综合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校课程和倡导研究性学习及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教育思想核心是生活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他的领域论,“生活即教育”是他的本体论,“教学做合一”是他的方法论。此外,还有“即知即传”、“在劳力上劳心”、“教人者教己”、“小先生制”,等等,构成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社会大学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方面,是他的“社会即学校”中不同于晓庄、育才一类正式学校的大学校,即社会大学校。关于这个大学校,陶行知先生有一套完整的理论。重庆社会大学和后来的上海社会大学,就是实践陶行知先生关于社会大学思想的场  相似文献   

14.
薄弱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择校”问题,遏制教育腐败的重要途径。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应采取“不均等地对待不均等者”的不均衡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今日教育》2011,(11):47-47
康德式的学校教育话语回避了紧张的社会关系,只是在表达古典哲学美好的“人类”教育想象.而马克思之后才诞生的学校生活社会学叙述则要深入万千“无名者的经验”,理解学校中各类人群的生活及其复杂的社会关系,揭示其中的冲突、抵抗、不平与痛苦等悲剧性事实。  相似文献   

16.
教育向来为国人所重视,有“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之说。学校常被人们看作象牙宝塔、圣洁之地;从教者亦受人敬仰爱戴,古有“天地君亲师”之列,今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誉。学校和从教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但随着金钱至上观念的日益渗透人心,学校也难保完全干净,成了一块被污的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青少年时期主要在学校度过。学校教职工既是青少年灵魂的塑造者,又是学生学习征途中的引路人。我们要求教职工在政治思想教育上做到:有德育意识,强化管理,有机渗透,循序渐进,从而达到有效的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在教育内容方面,以国情教育为纲,坚持“四结合”,“三突出”的原则。“四结合”是:国情教育与四项基本原则相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人生理想教育相结合,与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三突出”是:小学突出“三热爱”教育,初中突出“理想”教育,高中突出“明辨事非和信念”教育。在教学上要求备课、讲课做到:抓知识点、重难点和德育渗透点三点一线贯穿,水乳交融,以便达到文道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终身教育内涵在于教育的连续性,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融合,注重人的发展,强调自我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启示我国终身教育建设应该以开放的教育体系取代原有封闭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实现教育与生活的融合,学校教育培养具体的人,教师的角色应为“教育者”,教育学生成为自我教育者。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建设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让教师能体验职业幸福,献身教育事业,是教育管理者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得民心者,得天下”,学校要发展就必须从“心”出发,对教师实施人本管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许多学校和教师的共识,很多学校试图通过教育科研唤醒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变革学校,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