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处理教材文本,努力寻找贯穿整个教学的突破口,一定会使得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自如。  相似文献   

2.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整个地球。”如果我们也给学生一个支点,学生也就能掀开课文的“红盖头”。这个支点,就是教学突破口,就是文本解读的最佳切入点。所谓切入点,就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突破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若能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萌发出一种渴于求知的学习动机,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有效互动”.文本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它是编者根据一定的目标,用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语文素养的文字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个语文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指导学生阅读,但常常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歌德曾说过:“文字人人都认得,关键是发现文字背后的秘密.”作为一名教师,寻找文本的突破口,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文本,从而实现有趣有效的课堂阅读非常必要.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如果我们也给学生一个支点,学生也就能掀开课文的“红盖头”.这个支点,就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是阅读教学过程的突破口.教学中,若能找到一个最佳的突破点,就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让他们萌发出渴求知识的学习动机,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古人云:“牵一发而动全身.”找到文本的突破口,阅读教学便势如破竹了.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分析和感悟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现在课堂教学仍普遍存在着“文本教学”上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现在的高中生无论是阅读的量还是阅读的能力都有所欠缺,难以对文本特别是文本的深层次内涵进行个性化的感悟解读;二是不少语文教师或由于教学进度的需要,或因教学能力的限制,缺少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文本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师习惯以自己的解读代替学生的感悟,学生习惯以聆听教师的讲解代替自己的理解的违背教学规律的不良现象,这最终使得课堂“文本教学”成为单一的讲解课、听读课.这样,必然造成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下降.本文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去主动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文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语文课标根据现代对话理论把阅读教学过程界定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激活知识、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建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语文考核内容偏重知识性、概念性,缺乏情景性、实践性,教学过程固守于“照本宣科”、“满堂灌”,  相似文献   

6.
李会影 《考试周刊》2010,(30):58-59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在课堂上有效把握好这一环节,这是需要每个语文教师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文本阅读的独特性出发,从多个角度阐述课堂文本阅读的方法与步骤,探讨教师如何在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课堂文本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学生真正有所学,学以致用。并且教师应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学生整体的素质发展,指导学生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张红 《现代语文》2011,(8):44-46
文本的解读是一切阅读教学的起始点,也是关键点。审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在文本解读方面存在着种种弊端。为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了从语文学科本位、编者意图、文本教学价值、拓展教学资源、主题多元化五个视角来准确解读文本的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本"一词来自英文text,另有本文、正文、语篇和课文等多种译法。朱立元先生的解释是:文本,就是以"语言"为载体的一种客观存在,是以"语言"为载体有待阐释的对象。[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所以文本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媒介,而文本价值功能开掘的深度和广度,往往又决定着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如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课文例子,寻找突破口,学习用语文,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黄秀媚 《广西教育》2007,(7A):31-31
课堂讨论交流是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情感的桥梁。在语文“自能学习”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其实是一个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和解决的过程,因此讨其实是一个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和解决的过程,因此讨论交流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在“自能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恰当地、适时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打着“对话教学”的幌子,脱离文本,一味追求课堂的纷繁热闹;另一方面,无视学生的认知水平,漠视文本,开掘所谓的“深度语文”,课堂上教师层层盘问,强调思辨,结果使崇高而深刻的理性流于虚妄。新课标虽提倡教师个性化教学,但无论哪一种个性的凸显,哪一种角度的侧重,都不能脱离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文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放飞思想,把文本视作“活的生命体”,“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文本的情感。通过改换文体、挖掘课题等方式激活凝固的文字,创生出文本的生命活力,折射出文本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这“半壁江山”“壮丽”,人们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做法。以作者为中心的一元解读。强调在阅读活动中作者、文本、读者三方,以作者为中心,阅读的目的就是从文本中追索作者的原意,作品的意义主要是由作家决定赋予的。  相似文献   

14.
时下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对话偏离或脱离文本,教学效率低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教学中缺乏引导学生披文悟情、因文析理的意识和策略无疑是主要的因素。把握语言永远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阅读的一切效用得以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课文文本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适当的拓展又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认为,拓展应该首先根植于文本,而同时又超越文本,即在学好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拓展之后又反过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一、拓展——活化文本思维案例一:《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出示  相似文献   

16.
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凭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载体,可是在现实的语学习中存在着越来越多的肢解本、曲解本、窄化本、冷落本的现象。这让我又一次忆起全国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白杨》一课中对“高大挺秀”的解读与把握。他以为“高”就是高大,而“挺”就是直立,这里的高、大、挺本身就是白杨的外在美。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张元进 《福建教育》2007,(12):29-29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恬文本,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新课伊始,教师自己读课文了吗?教师的读促进学生的文本学习了吗?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如何去教一篇篇课文?按部就班条分缕析,势必重复哕嗦支离破碎。因此有必要打破常规,寻找一种事半功倍简单明了的教法。我在教学实践中多年摸索,总结出突破口式课文教学法觉得切实可行,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孔雀东南飞》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洋洋洒洒1700多字。怎么去教?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