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心灵去倾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2.
一、课文简说《用心灵去倾听》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心灵之歌"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篇幅很长,讲述了接线员苏珊用心灵倾听"我"的困难,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帮助"我"的真情故事。苏珊用自己极好的耐性、一次又一次的倾听以及她那富有诗意的语言使一个孤寂、无助、对死亡充满恐惧的男孩变得快乐、自信。文章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  相似文献   

3.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我在故我思”,“人的本质基于绽出之生存”,人应在相互理解和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在由“去蔽”走向“无蔽”的途中不断地实现自我“敞亮”、敞开和“绽出”地生存。折射在教育领域,它主张教育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自由和选择;主张基于真诚的诗意之交往建构起“我-你”的关系,在自由与平等、理解与倾听、信任与尊重、开放与分享的心灵沟通和精神相遇中,达成师生对话的澄明和实现。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的心灵对话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中,师生间的“心灵对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平等交往为基础,双方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意义和价值的分享”。(《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张天宝)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所倡导的先进理念,尤其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积极的心灵对话过程中进行”的理念,已逐渐地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及接受,并且潜意识地在课堂上化为自觉的行为并努力去影响学生。然而,由于“心灵对话”理念是一种新生事物,人们对之又认识不足,于是出现了在课堂上按图索骥,为“…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能够围绕自己最喜爱的帽子,谈出有关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情。 2.初步学习倾听别人的发言,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3.提高幼儿用语言和同伴交往的水平。 活动准备 1.用正方形的纸做“四角帽”。  相似文献   

6.
凸显“综合”特色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下简称“两品”)新课程,已经跃然进入小学课程体系,正在全国城乡学校逐步实施。按照新课改的精神,教学不是教师单向培养学生的活动,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我们应从主体性、互动性、互惠性等方面来把握“师生交往”的本质特征。主体性。既然是交往,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而不存在谁依赖谁的问题。师生之间也不是师尊生卑,而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理解的人与人的关系。互动性。既然是交往,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建立起学习的共同体,进行对话和信息交流,彼此之间实现双向和多向的互动。互惠性。从学生一方看,交往无疑有助于主体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章志光《心理学》)。就课堂教学而言,师生之间能否实现正常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教师的态度分不开的。大凡教师抱着倾听、尊重、友善学生的态度,就能建构接纳、支持对方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坐在教室里,如同置身于一种自然、自由的空间,使心灵感到敞开和舒展,与教师交往无遮无障;反之,教师对交流者持有负面、否定的态度,学生就不愿意与之交往。教师如何优化自己的态度呢? (一)倾听师生交往是以彼此倾听为条件的。在交往过程中,不仅学生要倾听老师的话语,而且老师要倾听学生的感受、体验。无论与学生个体交往,还是与学生群体交往,教师都要全神贯注,耐心听取学生  相似文献   

7.
曾毓平 《地理教育》2013,(Z2):114-114
倾听是指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倾听不仅仅是对说话声音的捕捉,更是心灵的感悟。曾经有人这样描述倾听的魅力:倾听是心灵之花,它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它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倾听是划破漆黑夜幕的流星,它能给人们带来希望;倾听是一朵开不败的花,它能绽放出生命之蕊,获取人们的欣赏和信任。积极倾听是新的师生交往方式。在学生问卷调查中,99.8  相似文献   

8.
听.是人们用以沟通、交往的基本方式之一。倾听.是人们在沟通、交往时表示对讲者尊敬或重视的一种行为方式.也是听者对讲者的一种评价态度。学会倾听.意指要会运用“听”这种沟通、交往方式来了解对方,让对方在你的“倾听”中感受到被尊敬或被重视.并在你的“倾听”鼓舞下能够尽情“倾诉”。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沟通交往过程中,会不会“听”,能不能够“听”;会不会“倾听”,能不能够“倾听”,直接决定着你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也直接决定着学生对你的反应.更直接决定着教育引导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如何以就业为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倾听多方声音熏激荡智慧火花”,这是本刊于新的一年增设“倾听”栏目的初衷。栏目的设想来源于去年底我刊和上海市教科院分部共同举办的一个关于职业教育的小型座谈会。与会代表围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代表们的发言不拘形式,兴之所至,酣畅淋漓,触及到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这使我们感到十分有必要将他们的发言以“原音重现”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展示嘉宾们智慧火花的激荡与交融,使读者也能在“倾听”的过程中产生心灵的共鸣。“倾听”是一种学习,我们将和广大读者一起在“倾听”中采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倾听”是一种方式,今后我们将会不定期地就某一主题去聆听多方声音;“倾听”更是一种姿态,我们将走出编辑的狭小圈子,去了解不同领域的人对教育的看法,也欢迎您将所关心的话题告诉我们,我们愿意和您在“倾听”中共同成长。本期就让我们来倾听这次职业教育座谈会上四位嘉宾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曾扬明 《青年教师》2006,(12):31-32
“文章应该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支玉恒)。在执教《匆匆》一课时,他抓住“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这条主线,尽情地展示朗读的功能,让学生倾听文字背后的声音,达到了阅读中的一种美妙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理论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作为体现交往哲学理念的“对话”,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更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因此这种双方的"对话"同时也是一种彼此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的关系。今天,河北邯郸的焦美玲老师给我们带来这堂颇有新意的课,正体现了这种“关系”。我注意到焦老师在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在微笑中“走上讲台”,在微笑中“赞扬”、“追问”、“点评”,在微笑中“想握学生的手”......这微笑是平等与尊重的自然流露,是心灵散发的芬芳。不过,我这里还想说点美中不足:这堂课是否“语文味儿”淡了些?如果离开了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只是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又怎样与一堂“情感培养”的班会课区别开来?我总觉得,“对话”也好,“分享”也好,“感情交流”也好,“思想碰撞”也好,都应该以“语文”为基础;换句话说,语文课还是应该回到语言文  相似文献   

12.
公鸡和闹钟     
“天窗”系列童话,仅仅是我的心灵飞翔时的所见所想.仅仅是我的一种表达。当你的心灵已经自由了以后,需要做的,便是享受这种自由,并且寻找表达了。什么才是你独特的声音?要耐心地等待和倾听,然后用文字固定下来。我希望更多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天窗”,找到自己的表达.写作就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13.
专栏作家     
“天窗”系列童话,仅仅是我的心灵飞翔时的所见所想,仅仅是我的一种表达。当你的心灵已经自由了以后,需要做的,便是享受这种自由,并且寻找表达了。什么才是你独特的声音?要耐心地等待和倾听,然后用文字固定下来。我希望更多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天窗”,找到自己的表达。写作就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14.
童话     
“天窗”系列童话,仅仅是我的心灵飞翔时的所见所想,仅仅是我的一种表达。当你的心灵已经自由了以后,需要做的,便是享受这种自由,并且寻找表达了。什么才是你独特的声音?要耐心地等待和倾听,然后用文字固定下来。我希望更多的弦予找到自己的“天窗”,找到自己的表达。写作就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15.
专栏作家     
编辑让我给专栏起个名,我说就叫“天窗”。“天窗”系列童话,仅仅是我的心灵飞翔时的所见所想,仅仅是我的一种表达。当你的心灵已经自由了以后,需要做的,便是享受这种自由,并且寻找表达了。什么才是你独特的声音?要耐心地等待和倾听,然后用文字固定下来。我希望更多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天窗”,找到自己的表达。写作就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16.
“倾听教育”追求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自由言说与真诚倾听,并提出: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教师需要有一双“道德的耳朵”。然而,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仅有尊重学生的生命存在、民主平等、倾心专注听取、真诚交往等道德责任意识是不够的。倾听教育实践中,“好心办坏事”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教育教学中倾听智慧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师生对话与交往走向自由境界的“绊脚石”。研究教师的倾听智慧及其养成途径,对推进“倾听教育”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本单元围绕着“真情”的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穷人》是俄国小说,《用心灵去倾听》源于西班牙,《唯一的听众》和《别饿坏了那匹马》是我国民众生活的再现,虽然四篇课文的主人公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也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但他们美好善良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朱彦体 《今日教育》2010,(12):32-32
尝试着用眼睛和心灵去倾听教师,是校长“理”出民主和谐校园的“应然”,过多地用耳朵和大脑倾听,是现时不少校长的“实然”。“实然”和“应然”之间的落差告诉我们,在现代学校内涵式发展尤其是校园民主文化建设上,校长还有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能力后,则要教会他们保持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  相似文献   

20.
友谊的故事     
倾听古老的传说只有你和我感受心灵的呐喊让友谊彼此传播心灵的碰撞激起点点余温让智慧的双眼沟通你我开创天地的那一刻缘分把你我牵在一起我的诉说你的倾听美好的期盼永远围绕着你我朋友,是你 是我友谊是你我的完美结合听,不要打断那美好的故事让你我去创造另一个完美的传说 友谊的故事@赵安琪$北京八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