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如何拉近学生与古典名著的心灵距离,切实提升名著阅读的教学质量,是教师在名著教学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联结”的阅读策略,从“文本—文本”“文本—读者”“文本—世界”三条路径入手,丰富阅读形式,将《水浒传》阅读教学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古典名著《西游记》是广东省中考必考的十八部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四位主人公性格迥异,各路神仙妖怪个性鲜明,情节充满想象。这学期我打算推荐给学生阅读,为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我先在班里做了个调查。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班级总人数五十七人,  相似文献   

3.
关于名著导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做了如下相关阐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以“部”为单位的作品通常是指长篇小说,其字数多在三五十万字到一百多万字之间。譬如四大古典名著就是这一类。“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意味着每学年要再增加一百万字到一百五十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然而由于教材只对少数几部名著做出了相应的提示和引导,导致学生对于名著的认识仅限于冰山一角,因此,笔者在实践中做了如下深入名著阅读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明确规定:“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为了达到这一标准,新教材在每学期都推介了三部名著,七年级到九年级阶段共推介名著18部,每册教材中都有三部名著的导读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就安排了《繁星&;#183;春水》、《伊索寓言》、《爱的教育》三部名著的导读文章。这三部名著中的《繁星&;#183;春水》对学生来说,阅读兴趣低迷,而对其它两部都有较大的兴趣。学生阅读时或被一些生动的情节所吸引,或草草地浏览一遍完事。这样的“浅阅读”状态不可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受益。为此,我根据三部名著的不同特点,开展了三次活动,让名著阅读走出低迷、卡向纵深。  相似文献   

5.
在“素读”了大量的文言选本之后,我带着孩子们进入高年段的经典名著阅读期。经典名著的阅读分为精读本和略读本,五、六年级的精读本锁定四本:《三国演义》《西游记》《世说新语》《孟子》。略读本是我开给学生的一长串书单,每一本附有简介,每学期学生挑选5本以上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6.
一、依“标”据“本”,引导学生享受名著阅读的乐趣 1.用课本做引线,引发学生阅读原著兴趣 首先利用课文抛砖引玉。《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以及“课外读物建议”中对名著阅读教学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苏教版初中阶段“名著推荐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有:《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等,体裁涉及童话、小说、散文。  相似文献   

7.
古典名著的进阶阅读让学生感受、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化遗产,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进阶阅读首先要选配古典名著书目,扩大阅读量;其次寻觅进阶阅读的方法,提升古典名著的阅读感知力;其三要摸索进阶阅读的方式,体验阅读古典名著的乐趣;其四要积累进阶阅读星制,感知古典名著的内涵;最后是拓展进阶阅读活动,走进古典名著这本书。如此,方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阅读能力,让学生感受名著语言的魅力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教师把学生"领进门",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懂名著,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引导他们多读、精读,并大胆质疑,使阅读常态化,推动名著阅读的有效开展,才能读有所得,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如何缩短初中学生与名著阅读的距离,让学生主动阅读并能让老师可以督促和检查,是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像《西游记》这样内容丰富的经典名著教学,我们能够借助"微信接龙打卡""作业""制作名著思维导图""网站、微信公众号阅读展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高效完成《西游记》整本书的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强调要深入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以古典名著《红楼梦》为例,论证探究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外阅读”与“教读”“自读”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将课外名著阅读纳入教学之中。由于学生受到认知经验的局限,教师在推进名著教学时往往会遇到各种障碍,难以做到引导学生将名著读通、读懂、读透。结合学生必读名著《儒林外史》,从“循趣”“循法”“循理”三个角度寻找阅读资源,搭建阅读支架,优化阅读方法,最终构建名著阅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入了部分古典名篇名段,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晏子使楚》《“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这些名段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孩子了解名著。引领孩子走近名著,去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进而激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列出了必读书目。近年来,对名著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阅读内容已不单单是名著人物性格、作品名称及相关情节,逐渐增加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真正能够检验出学生是否真的读了名著,而非单纯了解基本文学常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阅读实践,才能在解答名著题时应对自如。那么,三年的初中学习时间有限,怎样合理安排名著的阅读时间呢?  相似文献   

14.
每个高中生都知道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但很多学生刚开始阅读就被吓怕了,特别是那些不爱读书的学生,看到像《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样的“大部头”,光看厚度和密密麻麻的字,读下去的信念早就烟消云散。所以,要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首先就要解决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5.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新课标》要求初中生“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建议初中生阅读《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长篇文学名著。而作为教师,就面临一个难题,这么大的阅读量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非常重要,教师应设计有效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在任务驱动下进行整本书阅读是阅读名著的有效方法。拟以阅读《西游记》为例进行探讨,教师阅读前应注重任务引读,形成整体建构;学生阅读作品时,教师应注重任务研读,形成知识整合;学生阅读作品后,教师应注重任务测评,形成阅读整理。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其中还增加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建议主要包括如《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等长篇文学名著。虽然"名著"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好的典范性,但由于大多数的名著  相似文献   

18.
古典名著因其内蕴深厚而为读者喜爱,其中蕴含的正能量对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大有益处。小学语文古典名著阅读教学,可以通过精选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古典名著片段、搜集与古典名著故事相关的关键信息、表演与古典名著故事相关的情节等方式,帮助学生挖掘出名著的精髓,提高名著阅读水平,培养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9.
徐海霞 《考试周刊》2014,(13):40-41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学生提出了如下阅读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苏教版教材就在每册书中设置了《名著推荐与阅读》版块,将整本书的阅读引入了课堂,扩展了语文学习资源,逐步培养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近两年的中考名著考题逐步采用截取名著片段,据此展开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考查的形式。如:2013年江苏苏州市中考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中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让学生走近名著,让名著走近学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近年来名著题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2006年安徽省高考语文专门设题6分,考查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