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丰子恺翻译了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他认同厨川白村"文艺是苦闷的象征"的相关论断,与厨川白村一样关注个体生命的精神世界。但是,情感体验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关系以及对人格自我完善的坚持,使丰子恺对"苦闷"的接受、对"本我"的解读以及对"文艺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认识与厨川白村颇有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决定了丰子恺对厨川白村只能走近而没能融入。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79):176-177
本文从《竹影》这篇文章着手,探讨了丰子恺的儿童艺术教育思想,他强调儿童艺术教育必须与生活相关联;必须坚持"儿童本位"思想;大人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大人要因势利导设计孩子学习。同时论述了丰子恺对艺术教育目的的三重解读,他认为艺术教育可以使人学会艺术的生活;摆脱"人生的苦闷";培养良好的人格和德行。  相似文献   

3.
丰子恺趣闻     
<正>丰子恺的漫画,在那个时代,为什么能获得如此多人的喜爱?除了他画里蕴含的独特思想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责任感。在他的画里,他把心与民生融在一起,与人类生存融在一起,因此,他的漫画多了一种厚重感。(小博士)丰子恺原名叫丰仁,子恺是他就读浙江第一师范时国文教师单不厂先生起的。丰子恺从日本留学归来,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漫画,"子恺"之名也就随着他的漫画而闻名于世了。  相似文献   

4.
最近十年来,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中流行丰子恺。初中语文课本(人文本新教材)也选录了他的名篇《竹影》,为中学生认识丰子恺提供了一个窗口。虽然是略读课文,但《竹影》这篇文章充满童稚和艺术蕴藉,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不过,要准确领悟它的深厚立意和艺术妙味,还需要了解丰子恺其人其事,特别是他的儿童崇拜思想。丰子恺(1898—1975)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画家、翻译家和艺术教育家。浙江桐乡人。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名新锐和健将。20世纪20年代,他与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等人先后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上海、重庆等地从事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5.
在上个世纪最初的几年里,李叔同经常去他的高徒丰子恺家里。李叔同有一个奇怪的动作,吸引了丰子恺。丰家有一把藤椅,每次来,他都坐在上面。然而,每次坐上之前,他都要轻轻摇动一下那把椅子。有一次,丰子恺终于忍不住了,他问这是为什么。大师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许多小虫。突然坐下去,会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坐下去,好让它们走开。"丰子恺听了,非常吃惊。  相似文献   

6.
正在现代艺术大师中,丰子恺是对杭州最钟情的一位,在他结缘杭州的60年岁月里,杭州被他称道最多。丰子恺曾说:"杭州山水秀美如昔。我走遍中国,觉得杭州住家最好"。杭州于丰子恺,不是令人彷徨的异地,而是温存的故乡。1914年,17岁的丰子恺第一次来到杭州。刚刚从家乡石门高等小学毕业的他,是带着母亲的期许和自己的憧憬来求学的。家中没人能带他来,来了也不懂什么考学的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丰子恺在重庆生活与工作,其文化活动及文学创作是他人生和创作道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为抗战文艺运动和重庆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抗日战争文学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丰子恺在重庆生活与工作,其文化活动及文学创作是他人生和创作道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为抗战文艺运动和重庆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抗日战争文学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大师。他的画,笔墨简练自然,形象鲜明生动,内容蕴含哲理诗趣,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丰子恺先生还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文学家。他所写的散文《缘缘堂随笔》,和他的漫画一样,深受中外读者的喜爱。丰子恺故居“缘缘堂”坐落在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木场桥西堍,在这里收藏了他大量的书画作品、照片和遗物。国内书画家及文化界著名人士赵朴初、叶圣陶、李可染等送来的珍贵作品,更为“缘缘堂”增添了神圣的文化色彩。石门镇中心小学的队员们几乎每天都要路过这里,感受文化的魅力,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一颗种子己经发芽:队员们组建了丰子恺漫画馆“红领巾讲解团”,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讲解。从此,“缘缘堂”里便多了——  相似文献   

10.
丰子恺的童心信仰使他以一种独特的姿态进行童话的创作。在为数不多的童话作品里,他描绘了纯净的童心世界。在他笔下的童心世界里,他竭力表现的不是他作为成人对儿童的某种俯就或训诫,而是他对童心世界的虔诚仰慕以及对构筑理想国的渴望。  相似文献   

11.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大师。他的画,笔墨简练自然,形象鲜明生动,内容蕴含哲理诗趣,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丰子恺先生还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文学家。他所写的散文《缘缘堂随笔》,和他的漫画一样,深受中外读者的喜爱。丰子恺故居“缘缘堂”坐落在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木场桥西堍,在这里收藏了他大量的书画作品、照片和遗物。国内书画家及文化界著名人士赵朴初、叶圣陶、李可染等送来的珍贵作品,更为“缘缘堂”增添了神圣的文化色彩。石门镇中心小学的队员们几乎每天都要路过这里,感受文化的魅力,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一颗种子已经发芽:队员们组建了丰子恺漫画馆“红领巾讲解团”,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讲解。从此,“缘缘堂”里便多了——  相似文献   

12.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身上特有的温文敏感、从容和善的气质,使他总  相似文献   

13.
陈先生:49岁财务与陈先生是在电话里交流的,他的声音里透露出无限的苦闷。令我觉得苦闷的是,他是个完全不用劝慰的无可奈何的明白人。我所能做的只是——倾听。事实是,对一个中年男人来说,他的  相似文献   

14.
提到丰子恺,人们首先想到他足一位画家,其实,丰子恺的散文创作也是自成一格的。诚如郁达夫所说:“人家只晓得他(丰子恺)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的确,丰子恺的散文是耐人咀嚼的。 丰子恺深受李叔同和夏丐尊两位老师的影响,特别是后来成为弘一法师的李叔同在思想  相似文献   

15.
让心串串门     
1921年,丰子恺从日本回到上海,带回一批书,其中有一本是厨川白村写的《苦闷的象征》。丰子恺觉得这本书很有意义,就把它翻译出来。当交商务印书馆排印时,听说鲁迅也翻译了这本书,正交给北新书局出版。丰子恺就去拜访了鲁迅。丰子恺说:“早知道你在翻译这本书,我就不会译了。”鲁迅听了,马上说:“早知道你在译,我也不会译了。”说完两人都笑了起来。不久,鲁迅和丰子恺的两个译本都如期出版。为了给当时在文坛上毫无名气的丰子恺留一碗饭,已是成名作家的鲁迅先生特地将自己的译作推迟了一段时间上市。丰子恺和鲁迅都值得我们称道…  相似文献   

16.
正《苦闷的象征》是日本学者厨川白村的文艺理论著作,1924年2月在日本由改造社出版。该书的问世,某种意义上是对中国当时"苦闷文学"的一种理论总结。两个月后的4月8日,鲁迅买到日文版原著,9月22日便着手翻译,10月10日译完。第一、二部分于10月1日至31日在《晨报》副刊上连载,1925年3月作为《未名丛刊》之一出版。而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候,丰子恺翻译的《苦闷的象  相似文献   

17.
在上个世纪最初的几年里,李叔同经常去他的高徒丰子恺家里。丰家有把藤椅,每次来他都坐在上面。然而,每一次坐上之前他都要轻轻摇动一下那个椅子。有一天,丰子恺终于忍不住了,问他为什么。大师说:“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许多小虫。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  相似文献   

18.
丰子恺的散文创作涉及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元素,特别是在对故乡人事的回忆和描摹的散文以及在抗战时期逃难桂林的见闻日记里,丰子恺以清新趣味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民情风俗画卷。丰子恺散文创作的民俗文化元素具体体现在,通过对饮食、方言俗语、人物称谓、岁时节日、信仰与禁忌等民俗文化元素的运用,构成他的散文的一些主要情节,揭示人物性格,营造环境氛围,体现作品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9.
丰子恺的散文能"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起到见微知著,小中窥大的的最佳效果。他的的散文,洋溢着艺术家的直率和真情,富于情趣。难怪丰子恺曾说他把自己写成了一个"天真的、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了!本文以《白鹅》教材为例,谈谈其中的妙趣。  相似文献   

20.
老师的高度     
<正>据说弘一法师李叔同给学生上课时,先给学生鞠一躬,下课时,又给学生鞠一躬,每天如此,儒雅竟至此。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人品善良的人,虽然他不爱说话,但这不影响学生对他的喜欢。画家、散文家丰子恺是他的学生,丰子恺说,李叔同给学生的,是一种"母爱"。李叔同几乎影响了丰子恺的一生,丰子恺一生,都沿着李叔同的足迹,做一个"像老师那样的人"。丰子恺从李叔同身上学到的,不只是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