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把朗读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建议“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町见朗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把朗读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建议“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朗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而且应让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内容时,我通过逐步分解目标,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要想把每一堂语文课都上精彩,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艺术,把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语言带进课堂。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能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用真情激起学生的心灵.能用风趣的语言引人人胜.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心得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谈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当前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放”与“收”进行简要的分析。对教学的主导性.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可行性设想,目的是能用更好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加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理解文中重点词浯的意思,能用“屏息凝视”“任凭......也”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  相似文献   

7.
王琍 《江西教育》2004,(15):58-58
“欣赏与设汁”是新课标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的基础上.通过欣赏漂亮的图案来分析基本图形.使学生能用这些基本图形设计出漂亮的图案.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学生能听懂、会说“wine,vinegar,onion,garlic”4个单词,能用“What's it?”“Do you like…?”来进行问答。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喜欢笑。无拘无束的。放肆的,忘我的.疯癫的.那种笑。一个人笑不是快乐.三个人笑才是快乐。光有你“天天”不快乐.再有我“逍逍”也不够快乐.还要有他一个“遥遥”,才是快乐。“天天逍逍遥遥”了,便有了真正的快乐。六个字凑齐了,才能够有那种无拘无束的、放肆的、忘我的、疯癫的笑。  相似文献   

10.
本课为起始课,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并知道直线点斜式方程的局限性,能用直线方程的两种形式表示直线的方程.通过研究方程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僻析几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本课重点是学生能用点斜式、斜截式方程来表示直线的方程.难点是理解直线方程与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能用想象情境、字理分析、形音比较、书写等多种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及“人声鼎沸”“肃然无声”“袭”等词语。2.能用明白、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和表现居里夫人美丽内涵的事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渎第一、二自然段。3.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交流及感悟,学习运用外貌和场面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代凤 《教师》2013,(29):44-46
俗话说:“三分教学,七分管理”,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从某一方面来讲管理重于教学。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教师的教学方法、工作态度都很好.学识水平高.教学准备也很充分,但是他在课堂教学中侃侃而谈,课堂疏于管理.学生似乎对老师精彩的讲解不在意。常常是老师讲老师的,学生玩学生的.打的打.闹的闹,笑的笑.老师学生根本就是毫无联系的两路人.教与学根本就是不着边际的两码事,课堂教学结果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试想,对于世界观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的初中生来说,这种疏于管理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根本不在教师的“管控”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根本没有听讲,没有学习,更没有开动脑子积极思考,如此这样数学还能学好吗?  相似文献   

13.
许多作家认为,“写作是件快乐的事”。因为能用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倾诉自己的心绪。然而,这在学生们看来,写作是件最让人头疼的事。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那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朗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沈香梅 《语文天地》2010,(11):30-31
作文是语文综合知识的实践运用.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因此,作文也就成了教与学双方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对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并写好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如何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好的作文.让作文“信手拈来”.是他们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书写“种、拔、浇、施”。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用“也”、“还是”练习说话。4.明白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刘军 《考试周刊》2013,(89):107-108
一节成功的体育课,不论是平时的课堂教学还是教研活动.都应该做到“三笑”:教师笑、学生笑、观者笑。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充分的准备,争取在课堂上做到“三笑”,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关于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19.
李影 《黑河教育》2012,(11):56-5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到处”的含义,体会“一个一个”的读法,区分“喝、渴”,能用“慢慢”说一句话。  相似文献   

20.
近一时期.“杜郎口”旋风刮遍全市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线工作的我.惊叹于他们的“三三六”模式.惊奇于他们的“10+35”模式的同时.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仿杜造杜”.通过“仿杜造杜”以后.班上的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数学课上.孩子们脸上有了会心的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