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等方式,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吟诵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索未知美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村居》。谁愿意来读课题?师:古人写词之后,要配上相关的曲子进行歌唱。  相似文献   

2.
周静 《湖南教育》2013,(8):28-29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词的韵味。背诵课文。2.通过借助注释、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理解大意,想象情境,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3.通过比较阅读,初步学习文学作品的比较方法。4.在诵读经典、拓展阅读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  相似文献   

4.
洪艳 《广西教育》2014,(13):66-67
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整首词画面感极强,词中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通过对农村朴素恬静、清新秀丽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的生动描摹,抒发了词人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之情。教学中,笔者采用"读一首词""赏一幅画""悟一份情"的教学法使词中优美的画面"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充分感悟农村生活的意境美,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上)第26课。 【教学理念】诗词是一种美,是一种艺术,从诗词的特点探究其教学,应强调美育在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教学中应注重诵读欣赏和想象品悟,以画面的形式再现诗歌的意象,诵读激活画面,  相似文献   

6.
余家友 《考试周刊》2013,(78):25-25
<正>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是写乡村词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词人。他摆脱了当时乡间词以都市化为背景,满足士大夫审美趣味和市民消遣需求的这一潮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乡村词的顶峰。究其原因:第一,在1182年辛弃疾43岁那年之后的整整20年中,他一直生活在江西上饶、铅山农村。他热爱乡间自然风景,熟悉乡村生活情态,体悟农民喜怒哀乐,甚至自号"稼轩居士"。第二,辛弃疾终身心怀报国之志,  相似文献   

7.
有一座美丽的小村庄,四面围绕着青山,一条清澈的小溪贯穿而过。阳光照耀着田地上的稻子,闪着淡淡的金光,一切显得那么美丽。一路走来,我看见毛茸茸的小鸡在青青的草丛里找虫子吃;毛色不一样的小狗对着陌生人不停吼叫;勤劳的老黄牛慢慢地走着,不停地“哞——哞——”叫唤;小孩子在乡间的小路上相互追赶,嬉戏打闹,好一派和谐的画面。  相似文献   

8.
《清平乐·村居》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课文。回顾上课的前前后后,笔者有两个特别深刻的印象,一是精心备课:课前,不仅对这首词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词的语言形式、情感内容、文字意蕴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更对教程的推进、板块的组成、环节间的衔接、教学媒体的辅助、学生反应的预期以及教学语言运用都进行周密的考虑,且几度调整、修改;二是从容上课:在教学中,没有拘泥于预设,而是灵活“生成”,机智点拨,使学生情绪投入,思维活跃,发言富有新意。概括起来就是.在“有备”中实现“无拘”,让课堂呈现创造的精彩。  相似文献   

9.
黄丽英 《课外阅读》2011,(9):172-172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画面感极强。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抓住醉字研读文本,展开想象,感悟田园生活的美  相似文献   

11.
清平乐 村居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词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多种方式灵活理解词语。3.结合图意,在正确解释词语、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4.想象词描绘的意境,先说一说,再写下来。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相似文献   

12.
1.自主阅读,借助资料,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意思。2.反复诵读并借助想象,着力体会“醉”与“无赖”的情味。感受这首词内隐的情绪,引发与词人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3.
一、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板书课题。 2.指名读课题。哪位同学把课题读一遍?这个"乐"还有什么读法?"清平乐"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  相似文献   

14.
一、揭示课题。了解“词”的特点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宋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让学生齐读课题,观察、比较词的题目与以前学习过的古诗的题目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5.
1.尊重学生实际需求,充分调动、利用好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做好“加、减法”。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给其合作的方法,使学生在具体合作实践中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16.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制莲蓬。  相似文献   

17.
18.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笔下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了解词的基本特点。三、教学重点通过读词、赏词、想象,感悟作者笔下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在逐步的体验感悟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生通过品味咀“嚼无赖“”、醉”等词语,深入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生借助朗读、析词、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剖题切入,培植阅读心境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2.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时,边板书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