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族民居是汉文化在白族地区传播影响的产物,具有地方性与民族性.从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民居建筑文化,来看白族民居对汉文化思想、审美趣味、建筑风格的接受并最终形成了白族民居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化逐步在消亡,这是个让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白族化面临危机,白族语言会不会消失?白族风俗习惯会不会在开放中消失?白族研究会不会得到重视?作作在白族地区生活了四年多的外国学,对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向杰 《华章》2012,(31)
民间建筑反映民间文化,它是民间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共同体现,既离不开对物质条件的依托,更离不开思想观念的指导,又是人们追求理想生活、讲究好尚、遵守禁忌等精神意识的体现.本文以相关的文献为理论依据,经过实地考察,从艺术的、人文的角度探讨了在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中充分体现了吉祥文化的风水文化、宗教文化、礼教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34):19-20
文章阐述了汉化效应的内涵,从语言、服饰、宗教信仰、民居建筑、桑植白族游神等侧面,指出了桑植白族文化在强势汉文化的冲击下正在逐步消亡,提出了制订桑植白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专项规划、开展研究汉文化下桑植白族文化保护机制的基础研究、树立桑植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等建设性应对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崇拜是白族的一种民族民间宗教信仰,其产生,形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它和白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村社生活,民族意识等密切相联。形成了一种具有农耕文化特征的,以村社和水系为纽带的民间宗教文化-自族本主文化。其核心是保万民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白族本主文化与白族其它文化一样,是一种多元的开放性文化,早期唐南诏时期,南王室即“不读非圣之书,尝学字人之术……阐三教(儒,佛,道)”,儒,道,佛在白族地区有着重大影响。本文试就白族本主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作粗略探析,试由此出发揭示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云南大理是白族主要聚居区,地处滇西交通和南方丝绸之路的枢纽,白族古代金石文献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一是尽情书写“苍洱境”淳美自然山水家园的地域本色;二是持续不断地吸收儒家文化,并以之为核心建构白族地域文化的有机结构;三是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创造白族地域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白族的宗教文化、民族服饰、民俗风情、建筑装饰、白族语言等都是白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对这些载体进行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元素,探析白族文化和数学文化的共通性,有利于白族文化的传承,丰富民族数学的内涵,促进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族的原始宗教,在历史上都和本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民俗习惯密切联系,对本民族的心理特质、社会意识、行为规范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全面了解民族历史、了解民族宗教,将是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本文详细阐述了云南白族本主文化的发展、特征及其文化体系,由此展现了本主文化对白族社会的深厚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概述了明清时期大理白族文化的变迁情况,随后探讨了这一时期白族文化发生变迁的原因.指出:明清时期,大理白族文化的变迁可以归结为两点主要原因:(1)就内部而言是经济基础的变化;(2)对外部而言是汉文化大规模传播.  相似文献   

10.
运用符号学的理论方法分析了白族家具文化的内涵,指出白族家具文化符号是由具有既定含义的图形和实物,又有结构、色彩、装饰、陈设、空间布局、尺度以及肌理等功能构成。现代白族家具的继承与发展离不开白族家具文化符号,并从社会文化环境、生活方式、使用方式等出发,提出了进行白族家具文化传承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白族的水神文化融合了外来龙文化,逐渐形成了白族龙文化,集中表现为对龙的崇拜。白族的节庆活动中随处可见龙的身影,主要是祭龙和龙本主崇拜。在白族龙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和美好,崇龙意识寄托着白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白族龙文化不断继承与发展,至今仍焕发着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本首先概述了明清时期大理白族化的变迁情况,随后探讨了这一时期白族化发生变迁的原因。指出:明清时期,大理白族化的变迁可以归结为两点主要原因:(1)就内部而言是经济基础的变化;(2)对外部而言是汉化大规模传播。  相似文献   

13.
云南白族刺绣纹样与其他民族纹样有着密切联系,又有其独的风格特色,章通过与其他民族纹样的对比,逐步分析出大理地区白族纹样的地方特色及其独特的化内涵,并简述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理白族地区历来崇拜本主,白族对本主信仰可追溯到白族先民的原始信仰,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远古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的一种解释,也是白族人早期生活的历史真实及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巫术是实现白族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心理价值的基本手段,是白族本主教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构成白族社会文化生活和审美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白族文化发展中的白、汉双语教育,依据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的白、汉双语教育现状,探讨白、汉双语教育对白族文化传承的影响。认识到白、汉双语教育是在白族地区发展民族教育和保存发扬白族传统特色文化的必要手段,并针对白、汉双语教育对白族文化传承的影响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调查了白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状况以及影响该认同状况的背景因素。通过对来自云南省5所大学的260名白族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得到研究结果。结果显示云南白族大学生处于民族认同归属阶段,也就是对白族的高度认同。四个主要的背景因素对这种高度认同产生了影响:白族大学生的居住地(包括老师和朋友的民族)、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收入和父母的受教育层度)、语言流利程度(包括白族语言和汉语的流利程度)以及白族大学生对白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以及对白族人和汉族人的观念和态度。  相似文献   

17.
白族霸王鞭是白族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它承载着白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价值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白族霸王鞭的传承不断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传承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喜洲镇中小学传承白族霸王鞭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为白族霸王鞭的传承贡献一点力量。  相似文献   

18.
白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 ,至今已有约 4千年的农耕历史 ,因农业对水的过份倚重 ,水崇拜在白族社会生活中影响深广。本文试就白族水崇拜与农耕文化的关系进行探讨 ,以求揭示传统精神和传统文化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认知角度调查了白族高中生在三语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认同、主流文化认同和西方文化认同情况。通过对大理市某高中的高三白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白族学生对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有较高的认同,同时,对西方文化认同度较低,说明西方文化对白族高中生的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并未产生威胁。然而,白族学生对本族文化的认同并没有对主流文化认同高,说明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本族文化的传输和教育,以保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伦理思想,白族的伦理思想体现在白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宝库的有机组成部分。白族伦理思想不仅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而且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