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鼎盛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德治”伦理思想的发祥点.周之代商,其“维新”之处不仅表现在西周“天命”观上的变化,更体现在西周“德治”观念的自觉.与殷商神权政治不同,周人开始注重人事进取精神.始于“德治”观念自觉,西周社会上层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德治”伦理思想体系,包括君王道德、道德榜样、道德教化、道德修养、道德礼制等内容.以“德治”思想为基石,西周社会最终得以确立一套以恭敬畏惧、勤俭无逸、孝友惠爱为核心的“德治”道德规范,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兴会”说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的核心,是中国古代文论家对文艺创作构思活动中灵感现象的描述.中国古代哲学在自然观和认识论方面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由此,形成中国人重视直观感悟和直觉体悟的传统思维模式.同时,传统思想极为强调主体的道德学识方面的修养.而中国古代艺术灵感论——“兴会”说,则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意境”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核心范畴,可谓高度凝结了中国人的哲学智慧与艺术经验。文章主要通过对“意境”生成的溯源探流来分析意境诞生的美学基础,并在“意境”理论形成过程的简单梳理中,分析它对“意象”范畴的继承与超越,探究其之所以超越“意象”,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审美最高理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写作教学是汉语教学中重要的一翼。而在现实中学生似乎“无米下锅”,因此,将写作内容、写作 知识、写作技能分解成“点”,再将点由浅到深,形成一条线,在写作中称为“格”。将“分格”训练用于写作教学中,势 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济州河”和“会通河”探析袁静波一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达北京,流经浙、苏、鲁、冀及津、京6省市,为纵贯南北、全长2500公里的一条人工河流,是我国与“万里长城”迄今并存,驰名中外的古代两大工程之一,是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利...  相似文献   

6.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论诗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系统阐述作者理论思想论诗诗。诗中作者坚持儒家传统的对待文学的标准,认为诗歌的写作和评论要突出“诚”与“正”的标准。本文论述元好问的文学标准以及这种标准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体育本质追寻的“自然体育”方法论源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体育”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体育本质,是体育的方法论、实践论,同时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文章基于体育本质的视角,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和逻辑推理等方法,从西方“自然体育”思想的形成源头、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自然体育”思想两个维度,对“自然体育”思想及其方法论进行了梳理和探讨.研究表明,“自然体育”思想及其方法论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自然体育”思想及其方法论诞生以来一直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表现出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和实践价值.自然体育思想及其方法论对我国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体育智慧,提出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一致的自然体育概念:“自然体育”是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法自然”思想为终极依据、以“守自然之道,顺自然而动”为方法论原则、以“回归自然,天人合一”为终极目的的体育观或体育形态。“自然体育”的方法论包括:运动负荷“自然”、运动动作“自然”、运动时机“自然”、运动心理“自然”等内容。“自然体育”概念的提出,能够充实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多元化的体育社会提供一种本土化的体育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9.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的传统习俗和生活审美处处承接着节气的智慧,成为我们开展教育的丰富素材。我园在“亲自然、悦成长”的办园理念下,深入挖掘幼儿园所在地姚集的地方资源特色与人文风俗,并着眼于幼儿生活经验,将二十四节气带到幼儿身边,生成了“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我们引导幼儿通过对节气的探索,以节气“阅”生活,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教育中真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获得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两军争斗以列队布阵为先。历代军事著作中,都很重视列队布阵在行军作战中的地位,甚至提出,军队作战,只有当其数量达到能够形成一定的战斗队形时,才谈得上相互敌对,把“和于阵”作为出战的先决条件。所谓“阵”,即由一定数量的兵士组成的战斗队形;所谓“阵法”,即依据一定的基本队列和战术要求,进行各种队形组合的方法。而各种队列队形的操演,则称之为“走阵”。《司马法》云:凡战之道,“立卒伍,定行列,正纵横。”首先要求形成最基本的战斗  相似文献   

11.
对流行于宁夏六盘山地区被称为“山花儿”的一种民歌进行了形态上的初步考察。以实例为依据,归纳出“山花儿”的四种形态,并对“花儿”和“山花儿”进行了比较.认为所谓“山花儿”即是“具有某种花儿特征的区域性山歌”,是花儿音乐由中心地带向四周传播过程中在地域上所形成的自然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2.
“言意之辨”不仅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 ,在中国古代审美心理的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一系列独特美学范畴的逻辑起点 ,“言意之辨”逐渐发展成一种方法意识 ,继续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理想和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关于“南北”问题的探讨遍及乐、文、诗、词、书、画、曲等多个门类和领域。尽管不同门类艺术发展成熟次序不一,探讨“南北”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但古人区分南北差异的着眼点主要在于风格,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词,概括南北艺术整体风貌,彰显南北审美特色。历经不同时代层累积聚,形成一系列的对立性“风格”范畴,体现出古人对艺术“南北”问题的深刻认知与多元思考。从艺术学理论学科视角出发,借鉴比较学方法探究艺术的南北差异,尤其是不同门类艺术风格范畴之间的内在关联,对当前建构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擦大钹”是流传在保山市隆阳区瓦房彝族乡彝族聚居村落的一种将舞蹈、杂耍、武术、打击吹奏乐融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彝族民间传统舞蹈。“擦大钹”舞蹈具有蹈多于舞,“顺边”体态;粗犷豪迈,诙谐风趣;类型丰富,程式多样;动作反复,即兴表演;大钹主导,伴奏多样等的风格特点。其特点的形成与彝族的自然生活环境、生产劳动、民族精神、人生态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舞蹈所属的风格类型和古代军事战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垄断”在古代汉语中又写作“陇断”、“龙断”.“陇断”最早见于《列子》,其义当为“高丘隔绝”;“龙断”的最早用例见于《孟子》,其义已发展为“独立的高丘”,并由典故引申而有“把持和独占”之义,是“垄断”一词现代意义的源头.从三词在不同古代文献中的用例可见,明代以后“垄断”逐步取代“陇断”、“龙断”,其“把持和独占”之义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散文写作,同古代诗歌写作一样,都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最早的散文家,都是历史家;最早的散文,都是历史著作。那时,一类以记言为主,如《尚书》,另一类以记事为主,如《春秋》。《汉书》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春秋》文  相似文献   

17.
“穷”在古今汉语中都是一个常用词,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其词义也有变化。“穷”在古代常常和“达”形成一对反义词。如: 1.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2.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述例句(皆出自《古文观止·梅圣俞诗集序》)中,第1例的“穷”和“达”构成了一对反义词,第2上例中,只有“穷”没有“达”,但从文章的意思看,他们都是“达”的反义词,都指“不得志”、“没有出路”、“处境困难”等。由于对“穷”的古义缺乏正确的认识,致使有些译注古书的著作对“穷”字的解释欠妥,如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文观止全译》,就把这二句中的“穷”解释为“穷苦”。其译文  相似文献   

18.
“吉金”考     
“吉金”一词在古代典籍中很常见,是学术界对于商周以来的彝鼎之类古器物的统称。随着古代器物的不断出土和发现,在宋代发展成“吉金学”,各代学者一直在研究。对“吉金”一词本身的含义,多数人认为与“吉礼”有关,并释为“吉祥”之义。但通过古文字和文献的佐证,我们可以认为“吉金”一词中的“吉”应取其本义,即坚固之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辩识我国古代文论“气”之含义。综析了“阴阳二气”说、“养气”说之丰富内涵,“气”与“理”“才”之间的内在关系,论述了“气”与文章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乃至创作方法上的相联。对散见于古代文论中的“气”说缕条析理,组成一个独特的“气”之体系,作了较为明晰的辩识。  相似文献   

20.
民族间的不平等起源于氏族社会因眼界狭窄而产生的“部落中心主义”,它是民族国家形成的外部动力,以后又是民族国家得以长期存在的理由。“部落中心主义”形成后,经济的、政治的因素才渐次渗透其中,中国古代的贡纳制度、国野制度、畿服制度、盟会制度、华夷不婚制度都是以它为文化基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