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选编的散文,文质兼美,情深意长。在作者的笔下,心灵手巧的姥姥凭借着一把剪刀,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始终编织着五彩的世界,编织着内心最美的梦。课文通过姥姥的剪纸,传达出浓浓的祖孙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姥姥对孙儿的爱,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为此我挖掘剪纸的两个神奇之处,通过解读姥姥剪纸的"熟"、"神"、"栓",让学生走进姥姥的内心世界。一、抓剪纸之"熟",品姥姥的熟能生巧  相似文献   

2.
<正>《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和她的善良勤劳,以及通过剪纸联结的"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一同事执教校级教研课,在阅读理解课文第2至6自然段时,通过让学生找关键词、相关语句来领悟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课堂教学过程值得咀嚼、推敲。  相似文献   

3.
操作策略:把握介入时机,选择综合切口《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十一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属于一篇情感类课文。它为我们介绍了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通过高超的剪纸技艺,姥姥那纯朴、善良、热情的形象,以及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12课。教材分析《姥姥的剪纸》一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剪纸技艺非常高超的"姥姥"的形象。"剪纸"是本文贯穿前后的一条主线索,也承载着人物的情感。沿着这条线,我们就可以走入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全文措辞优美,教师只要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牵挂。同时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的融融亲情,教学时可以充分地运用和联系,以此来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5.
一、复习导入,再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姥姥的剪纸》,重点感受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及其原因,并用这样的句式(出示:姥姥的剪纸,剪出了。)进行了概括,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生说,略)二、想画面抓细节,感受姥姥剪纸的情深意长1.整体感受姥姥剪纸饱含的情意。师:透过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你还能感受到什么?生:我还能感受到姥姥对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用一个词说一说。生:惟妙惟肖;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师:文中有一个字高度凝练地把大家的意思都概括进去了,是哪个字?生:神。师:是的,好一个"神"字!(板书:神)二、研读课文,体会姥姥剪纸技艺之"神"师:课文哪些语句写出了姥姥的剪纸技艺真"神"呢?是怎么写的?用了哪些特别的词语?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的呢?请默读课文1耀6自然段,画一画,圈一圈,可以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和发现。(生自学)  相似文献   

7.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选编的散文,文质兼美,情深意长。在作者的笔下,心灵手巧的姥姥凭借着一把剪刀,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始终编织着五彩的世界,编织着内心最美的梦。课文通过姥姥的剪纸,传达出浓浓的祖孙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姥姥对孙儿的爱,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为此我挖掘剪纸的两个神奇之处,通过解读姥姥剪纸的“熟”、“神”、“栓”,让学生走进姥姥的内心世界。一、抓剪纸之“熟”,品姥姥的熟能生巧 《姥姥的剪纸》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似是写姥姥的剪纸,实则是围绕姥姥的剪纸,引发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姥姥是一个没有知识的农村老太太,她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也不懂什么高深的知识,但她有一双会说话的剪刀,凭借这把剪刀,她有了令人惊叹的人格魅力。师:读完《姥姥的剪纸》,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生:神。姥姥太神了。师:姥姥的“神”表现在哪里?将你喜欢的句子圈画起来,一起来交流。  相似文献   

8.
<正>《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以散文化的手法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之间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文章的结尾部分语言委婉含蓄,是作者情感的高潮,是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地方,但也是学生最难以读"透"的地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亲密对话,读出文  相似文献   

9.
<正>一、知晓内容,明确方向1.复习。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读题)。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笑源的姥姥,她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手中的剪纸栩栩如生。她心地善良,广结善缘,为乡亲们剪得最多的窗花是什么?(喜鹊登枝)而她为"我"剪得最多的是什么?(牛兔图)(板书:牛兔图)2.过渡。这是一张张饱含温情的剪纸,这节课,我们就跟着文字感受我和姥姥之间的祖孙情。(板  相似文献   

10.
汉语体态成语是记录汉民族体态语的语言符号。它不仅具有汉语成语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多样的组合方式、鲜明的组合结构以及丰富的组合效应。汉语体态语通过多种体态的组合,集中而深刻地体现了汉民族文化中"重纲常、守伦理、谦虚谨严、男尊女卑"等思维模式和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1.
《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12课。 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一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剪纸技艺非常高超的"姥姥"的形象。"剪纸"是本文贯穿前后的一条主线索,也承载着人物的情感。沿着这条线,我们就可以走入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全文措辞优美,教师只要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牵挂。  相似文献   

13.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看老师写课题。(板书:姥姥的剪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姥姥的剪纸》教学片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亲情呢?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情的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的融融亲情。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解: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十二篇课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16.
"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是《姥姥的剪纸》中左邻右舍对姥姥剪纸艺术的称赞。"你们铜山区的滕衍平神了,少年老成,35岁就评上了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真让人羡慕!他是怎样快速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定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那么,语文课堂上如何做才能落实"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根本大计"呢?本文以苏教版第十一册《姥姥的剪纸》为例,谈一谈我的思考与探索。一、锻炼关键词语,体会表达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词语教学的要求侧重点是推想意思、辨别感情、体会效果。教《姥姥的剪纸》第4、5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关注有关"我"的几个词语,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8.
《姥姥的剪纸》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浓浓的亲情感人至深。在教学中,执教者依托姥姥的剪纸,在课文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进而深化主题,把朗读与想象、抒情、表达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人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一度浓缩,把课文读成几个镜头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看老师写课题。(板书:姥姥的剪纸)师:作者的名字很好听,叫笑源,微笑的源头,哈哈。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亲切。我们一起学着笑源,来叫一声——姥姥。  相似文献   

20.
夏静 《考试周刊》2008,(25):195
<姥姥的剪纸>是一篇带着我们走进童年心梦之境、感念亲情的朴实优美的散文.它引领我们走进姥姥那剪纸艺术的天地,更彰显出一份人文精神里永远甜蜜的值得同味的浓浓的亲情.如何读出作者童年的"心梦"之境,体会人文领域的亲情的可贵可亲可爱,懂得珍惜亲情,我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搜集资料、情境体验、情景冉现、朗读引发等方法,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