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天华的《独弦操》又名《忧心曲》,作于1932年1月。从曲名上看,独弦就是单用一根弦演奏。这种奏法显然是借用了我国古代稽琴上的一时应急奏法,以及小提琴上的一种巧妙奏法。据[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有一段徐衍奏稽琴的故事:"熙宁间,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稽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自此始为‘一弦稽琴格’。"这  相似文献   

2.
二胡曲《月夜》是民族音乐家、教育家刘天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中左手演奏技法最为丰富而繁多的一首作品,同时也是一首思想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乐曲。  相似文献   

3.
王一涵 《文教资料》2012,(29):76-77
刘天华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他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创作二胡独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3首、民族乐器合奏曲2首。除此之外,刘天华为国乐的改进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介绍二胡音乐家刘天华20岁之前的人生境遇,具体论述分析刘天华20岁时写的二胡处女作《病中吟》,意在抒发对刘天华先生的崇拜之情。  相似文献   

4.
刘天华于1928年创作《闲居吟》,此时是他音乐创作的高峰期。生活日渐稳定,但社会大格局仍处于动荡,闲暇和怡然自得的状态下还有着一丝隐隐不安之情的背景下创作出了这首乐曲。针对二胡的演奏技巧上融入了泛音演奏的技法。该文章通过曲式结构、音乐风格、演奏技巧等方面来解析《闲居吟》这首二胡大曲。  相似文献   

5.
《空山鸟语》是刘天华创作的十首二胡曲中,唯一与大自然现象直接发生联系的一首。也是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尤为出色的一首。此曲大约在1918年前后初稿,1928年定稿发表,前后一共用了十年时间,说明作者对此曲确实是花了很大功夫的。据后人回忆,刘天华创作此曲的灵感,是来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两句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们知道,唐代在画论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出现一种以诗咏画,以诗意发挥画意,进而以诗境开拓画境的形式,这就是山水画的形式。虽然山水画起源于魏晋时期,但真正取得较大发展的是在唐代。像大诗人杜甫就作有题画诗18首,而王维也  相似文献   

6.
曾枣庄《需》文全盘否定饶晓明论《竹枝》等40首为新增东坡词。但据史料考证《,竹枝歌》可入东坡词,而非曾文所说“的楚声即楚辞”的纯诗。因为早在唐代《,竹枝》即为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刘禹锡并已有了《竹枝新辞》“的倚声填词”词作,五代或宋初的词总集《尊前集》中也有《竹枝》词调,宋人和苏轼自己也认为《竹枝》是词。清代万树《词律》和康熙《钦定词谱》都在卷一首列了《竹枝》词牌,因而可确认东坡《竹枝歌》应属词作。文末对曾枣庄的文风献了忠言。  相似文献   

7.
吴文耘 《文教资料》2011,(34):10-12
《六州歌头》是宋词中用得较少的词牌之一,这个词牌来源于军乐,体制适合填写豪放词,然而这个词牌在宋词史上备受词人的冷落,仅有25首,本文对该词牌做简单介绍,并对该词牌不受词家欢迎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神话是神秘的,它留给后世一个又一个可解不可解之谜.即以千古流传的脍炙人口的牛郎织女神话为例,它不但以其主题、内容、手法征服了千千万万读者,而且也以其神秘之谜吸引了千千万万的研究者.别的不说,单是牛郎织女相会时天河上忽然出现又很快消失的“桥”就足以让人大费脑筋了.《鹊桥相会》,这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目,由这个剧目演绎生发出去的剧目不胜枚举;《鹊桥仙》,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著名词牌,用过这个词牌的文人难以数计;至于诗词中提到“鹊桥”,那就更洋洋大观.北宋大词人秦观不但多次用过《鹊桥仙》词牌,而且还在一首词中这样吟唱:“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见鹊桥归路.”  相似文献   

9.
这是词人在一个夏夜走在上饶黄沙岭途中为路边景物所感而写的一首词。它明快生动,意境幽美,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唐玄宗时教坊曲名。首见于敦煌曲辞,但虚谱无词。至宋,成为常用的词调。  相似文献   

10.
《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此曲以一支风格新颖、节奏明快、旋律豪放的二胡曲,确实可以说是作者创作的最为光明的一首乐曲了。在刘所处的时代,不仅政治上混乱不堪、黑暗无比,经济上国破家亡、民不聊生,而且在文化上尤其是音乐界更是"重西轻中",民族音乐已到了奄奄一息的程度。然而,刘天华对民族音乐怀着深厚的情感,这与他从小接触民族音乐与乐器有很大的关系。以后又学习了西洋  相似文献   

11.
钟贺 《教学随笔》2008,(11):66-66
六、词牌"虞美人"是从这种花得名的吗?相传虞美人花与项羽的美人虞姬有关。虞姬自杀后,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  相似文献   

12.
此曲作于1928年6月。这年,由于学校停办失业后又恢复了上课,同时刘天华开始考虑创办"国立北平音乐学院"。因此,生活稍有了安定,心情也比较愉快,在这种情感氛围下创作了此曲。有人把刘天华创作的10首二胡曲分成两类:一类是"苦、独、病",一类是"悲、空、闲"。据刘氏的学生陈振铎回忆,在1945年重庆国立音乐院国乐组学习时,又有学生杨其铮取乃师创作的10首二胡曲名,编成五言联以便记忆,颇  相似文献   

13.
刘天华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优秀民族音乐家。二胡曲《空山鸟语》是一首多段体结构乐曲 ,乐曲运用了装饰性跳动音型、八度大跳音调、同音换指以及三连音等手法 ;描绘了大自然给予人们的绚丽多彩的万千景象。演奏要灵巧、连贯、流畅、用真挚的情感表达出刘天华先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热情向往  相似文献   

14.
自现代二胡学派的鼻祖刘天华先生创作出二胡"十大名曲"以来,几十年来经久不衰,成为二胡爱好者们争相学习的曲目,甚至有人抽出每首乐曲题目中的第一个字作诗一首,谓之曰"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其风靡程度可见一斑。本文以其中一首作品《病中吟》为例,分析刘天华先生二胡作品演奏版本的不同,希望可以对不同的演奏版本加以对比说明。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一生中用《沁园春》这一词牌,先后填写了两首词:《长沙》和《雪》。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词原是供人们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它音乐性的调名,也就是曲谱名,后来人们称之为词牌。换句话说,词牌就是表明这首词是用什么曲谱来歌唱的,犹如我们今天所说的"京调""黄梅调""越调"。如标有《菩萨蛮》词牌的词,它的句式、字数、声调、平仄、押韵等都必须符合《菩萨蛮》这个曲调的规定;歌唱时,用《菩萨蛮》这一曲调来歌唱。 那么词牌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产生主要见于以下五个方面: 1.产生于边地或外域 唐代时西域音乐大量传入,它的曲调也随之到处流行,渐渐被采作词调。例如,在唐代最  相似文献   

17.
清初著名词人顾贞观自称为"第一飘零词客",虽名重当时,但仕途坎坷,生不逢时,进身无望,后半生退隐家乡,生活凄苦潦倒,其《弹指词》中许多词作都表露了牢骚、怨恨、愁思等情怀。其中《贺新凉.用稼轩韵代别》、《烛影摇红.立春》、《鹧鸪天》(往事惊心碧玉箫)三首将身世打入艳情,抒写块垒难平,抑塞难抒的心情。这种写法,早在宋代词人秦观即以运用,《满庭芳》(山抹微云)及《木兰花》(秋容老尽芙蓉院)都是这样写成的。顾词与秦词互有异同,而顾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代表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遭遇,反映了他们的普遍心理,因而比秦词更具有品位和非同一般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重要词人孙光宪是五代荆南词人,《花间集》收其词共25调61首,仅比温庭筠少5首,却比韦庄多13首;另外,《尊前集》收其词23首,皆《花间集》所无者,合计起来共达29调84首之多,除了南唐的冯延巳,孙光宪可谓唐五代文人中写词最多的一个。若单就《花间集》而论,温庭筠是晚唐词人,那么《花间集》中五代词人写词最多的  相似文献   

19.
《苦闷之讴》,又名《苦中乐》,刘天华作于1926年8月。《苦闷之讴》即《苦闷之歌》,其"讴"字是借用了楚调、蜀音、蔡讴等传统腔调的称谓。今所谓"讴歌"作叠字解,讴即歌,歌即讴;作动词解就是唱歌。此曲又名《苦中乐》,说明刘氏在写作之时,虽感到异常的苦闷,但苦闷之中还没有丧失自信心,丧失进取心;还能苦中自乐,苦中找乐。在写作此曲的1926年,对刘天华来说确实是十分地艰难与困苦的。是年,发生了震  相似文献   

20.
在外国音乐中,有些曲名与实际内容并不完全符合,甚至完全不符.如果只按曲名来理解乐曲,将会“受骗上当”,试举几例:《阿佩乔尼奏鸣曲》是舒柏特在1824年写的一首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而“阿佩乔尼”则是一种形似吉他的;弦乐器;舒柏特因对此乐器饶有兴趣,就为它写了这个奏鸣曲,但演奏此曲时,从未使用过“阿佩乔尼”,都是用大提琴主奏,后来人们也不知何谓“阿佩乔尼》了,还以为是人名呢。《圣安妮赋格》是巴赫在1739年写的一首《降 E 大调管风琴赋格曲》,不知怎么的,此曲的主题与一首名叫《圣安妮》的英国教会颂赞歌相似,于是,人们就习惯地把巴赫这首赋格曲称作《圣安妮赋格》,其实巴赫并不知道英国的这首颂赞歌,主题有些相似则是一种巧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