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无效花哨的表演,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空,引导学生将知识层层由表及里地剖析,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优化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
"让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教学理念,就是教师把课堂让位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能在课堂上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学习、享受学习。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践行"让学"理念,把课堂的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让位于学生,立足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自主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把握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形成正确的知识概念。实践教育智慧,建构开放生成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成为数学教学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亲自经历、体验、感受和探索的过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轻过程重结果"的落后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体验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发展体验式教学,带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知识的精髓,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共  相似文献   

4.
正倡导"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征。课改以来,大部分数学教师认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但是因为受以往教学习惯的影响,困于对课标和教材理解不到位,不少教师总担心学生学不会,教学中时时强调结果,处处给以暗示,把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学生经历过程,收获成功,才能使数学课堂因学生的经历而精彩。  相似文献   

6.
现代数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数学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教材或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要通过教师组织合理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从而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因此,精心创设课堂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体验并感悟,让课堂凸显生命主旋律,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进行知识重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激活重构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课堂中最精彩,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过程。是师生间、生生间交流、沟通、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得到"四基"培养的重要环节。而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学生之间知识、能力、经历、想法的不同,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如果教师能把握住这些"突发"问题,灵活高效地调整教学方法、手段,那就将出现教学的"闪光点",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形成美丽、生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王成敏 《考试周刊》2013,(14):182-182
<正>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需要向学生提出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艺术地进行课堂提问,能创设师生沟通的问题情境,形成"疑义相与析"  相似文献   

9.
李静 《师道》2007,(6):23-2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是基础,教会学生思考是根本,教会学生创新地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能力、涵养素质是目标。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一个成功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与践行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0.
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仅靠教师单向地传授数学知识,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和学习兴趣,也无法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数学课程提出了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过程性目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机会获得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中领悟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概念的形成和同化过程,强化数学规则学习的体验,使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能够有效地利用数学的抽象思想、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学习数学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  相似文献   

12.
过程性教学以经历、探索、体验为基础,可以呈现数学思维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课题为例,教师可以基于过程性教学原则来进行教学设计,采用问题探究的形式,展开过程性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应用四个阶段,在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实现过程性...  相似文献   

13.
"活动化"教学强调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生成、发展的过程,课堂必须利于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积累,强调在"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生本教育理念引导下,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潜能、施展才华、主动汲取。教师可以从数学工具的形成过程、知识前后的链接过程、策略的建构过程这三方面入手设计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此所说的文本特指语文学科的教材,它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沟通的其中一座桥梁。教师在使用它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细心、认真的解读,从而形成课堂预设,使知识有效地通过教师这一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入学生的知识河中。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应该经历从"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文本解读心路历程,才能使文本成为自己美丽的倒影,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周华  杨良春 《教师》2019,(3):60-61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充分经历感知、体验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从而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在知识的有效迁移和灵活应用中,实现学习经验的积累和数学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精准把握教学目标,有效预设教学过程,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从本质上理顺理念与学情、过程与目标、形式与内容三种教学关系,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建构起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堂,不断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历数学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得深刻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数学教学中还原知识形成过程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它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方法的完善而忽视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还原知识形成过程也要因课而异,把握好"度",不能喧宾夺主.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题的提出2012年,嘉兴市对四个县(市、区)的12所小学进行了"学生数学素养与教学方式转型"的抽样调研活动。调研结果发现,教师已自觉或不自觉地意识到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从学生实际情况看,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一过程。这说明教师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而这一点也成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理念的最大阻力。事实上,要实现  相似文献   

18.
教参是教师备课的重要资料,它对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较明确的说明。然而,教师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教参,就很难打造出符合儿童学段特点的数学课堂。通过对"按不同标准分类"一课提出问题环节的三次教学设计,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理解教参,才能真正发挥教参的作用,因为只有学生能理解的、亲近的知识,他们才会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体验到解决问题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与"学"两个方面。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教师不断地讲,学生不断地听,学生没有自学教材和主动思考问题的时间与机会,学生只能被动地记忆教师的思路和知识点,学生用记忆教师的讲解代替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思维。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一、认识"学"的重要性,教师要克服不放心的心理弊端  相似文献   

20.
高效课堂是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的课堂活动,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从而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有计划,有组织地执行这一活动。教师将"教"变为引导,将教材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进一步转化,让其变为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下,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对所有教师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