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举老师     
列举老师叫谢如斗教历史。谢老师记忆力很好表层光光的脑袋里面井然有序地排列着许多古人的档案。他说,学好历史并不难,关键是在熟悉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总结,找出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于是,在他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列举”。比如,让我们列举一下,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农民的皇帝。又比如,我们列举一下中外曾是木匠的思想家,等等。我们都叫他“列举老师”。关于谢老师,有许多趣事。有个同学常在课堂上睡觉。一次,谢老师叫醒他说,我向你列举一下中国历史上被尊称为“圣”的人物,杜甫为诗圣,顾恺之为画圣,张仲景为医圣,…  相似文献   

2.
赵俊辉 《小读者》2013,(3):38-39
描写人物总是因为真实而可爱、可敬,如何将人物写得真实7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欲扬先抑”的绝招吧。一、找找人物的缺点和优点写人之前,先在草稿纸上列举一下人物的缺点。比如写爸爸的作文.我们就可以在脑海中收集一下爸爸的毛病.如不讲卫生、爱抽烟、睡觉打呼噜、说话嗓门大等。  相似文献   

3.
一些父母常向老师反映孩子不良的“自我中心”行为,并想寻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 下面,我们就列举几个幼儿不良的“自我中心”行为的事例,分析一下这些行为形成的原因,和大家共同探讨教育引导的方法。 事例一:“是我吃的,你们不能吃。” 一天,田田的爸爸下班回家,带回了他最喜欢吃的巧克力,让他拿出几块分给爷爷奶奶,可田田就是不肯。爸爸批评他,他干脆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说:  相似文献   

4.
陈丹丹 《班主任》2023,(10):64-65
<正>开学没几天,Z就成了我们班的“名人”,因为他敢于在课堂上公然怼老师,老师说一句,他就怼一句,只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他一定会怼到底,各科老师都对此头疼不已。比如,有一次,他和几个男生上课迟到了,其他人或主动认错,或接受批评,只有Z辩解说是因为痔疮犯了,还反问我:“老师,还需要我进一步给您描述一下具体情况吗?”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我的理想是发明一种药,这种药有特效,吃了能让人变小或变大。我想把这种药给我们的张老师吃。因为张老师非常厉害。我们班的同学如果因有事迟到了,他会不分青红皂白严厉批评,而且中午还会把同学留下来;如果张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谁做错了或没完成,他就会狠狠地打谁的手板,而且还会罚他重做10遍……我们的张老师太厉害了,我只想能有机会到张老师的办公室,把这种药悄悄放进他的杯中。他喝了这种药,一下就变小了。他对旁边的一位同学说:“杨亮……”“你敢叫我的名字!”“杨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王老师…  相似文献   

6.
余凤娟老师教学《伯牙断琴》片断: 师: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我们的阅读有了更多的期盼。“为什么伯牙说子期是他的知音?他为什么要断琴绝弦,永不弹琴?”问题是我们自己发现和提出来的,还得由我们自己来探究解决。现在,我们先了解一下,“知音”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体育老师石傅泉是我最喜爱的老师了,你猜为啥,告诉你,我和他都喜欢篮球,不过,我的水平和他相比,那可差远了。这次习作要求介绍一个人,可以介绍你熟悉的人,如同学、老师、家长等,也可以介绍你想象中的人。不过,在动笔前要先给他们画一张像,让读图对照着看,加深对这个人的了解。确定好这个人后,要仔细观察他的外貌特征,比如他的身材、穿着打扮、容貌长相等,尤其要善于发现一两点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例中小作能对石老师“额头宽”、“皱纹多”、“头发短而竖”、“爱穿李宁牌运动服”等外貌特征作具体地介绍,就是他仔细观察的结果。然而,从外貌上只能获得对某个人的大概印象,这时候还谈不上了解他,因此,通过一两件事情来反映他有什么性格、爱好就显得很有必要。于是“石老师不仅喜爱打篮球,而且水平高”就自然成为小作着重介绍的内容,从奔跑运球、轻跳投篮乃至外出比赛的叙述中,一个体育老师的形象就逐步清晰而丰满起来。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你所列举的事例要和这个人的年龄、职业、身份、经历基本一致。例中石老师健壮的体格、平时的穿着和他酷爱篮球运动就是一致的,这样的章就会让人觉得是生活中真实可信的。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课文加上……”公开课上,老师们挖空心思地进行课文拓展,努力让课文“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让卖火柴的小女孩飞上天堂享受温暖,为千古趣谈龟兔赛跑补上第二场赛事等,这些补充,确实体现了老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创新思维。但我们每每又想:这些拓展是学生的主动需要吗?会不会是我们老师的“一厢情愿”?有的孩子对课文才刚刚理解,他们的思维能达到这个境界吗?是不是有“揠苗助长”之赚?  相似文献   

9.
喻秋萍 《师道》2003,(7):4-5
到现在我依然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情景。那是开学的第一天,他是我接待的第一个新生。办完所有的手续后,他母亲欲言又止,我想她大概有什么难言之隐,于是我问:“你是不是还有什么要求?”“我……老师,我和你说实话,这孩子耳朵不太好使,也说不清楚话。老师能不能照顾一下把他排在前面坐?我知道他太高了,可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老师能不能让他坐在旁边?”一口气说完这些,她长长的吐了一口气,仿佛鼓足了勇气才说出来。我一下愣住了:聋哑人?我这才想起在报名的整个过程中,这孩子只是安静的呆在一旁,不像其他孩子一样问个不停。正…  相似文献   

10.
老师的心情好坏特重要,其伟大意义是学生都知道的。比如:老师心情好,你在考试的时候做错题了他说不定还帮你改过来;心情差劲的时候你很规矩他说不定也会把你的父母找来,列举你的种种“恶行”。如何判断老师的心情(这里主要分析男老师)是门学问,对老师侧重分析婚后老师的心态,因  相似文献   

11.
沙漠 《教师博览》2005,(5):38-39
“您是我们遇到的最好的历史老师兼政治老师,您让我们学会了联想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情景:课间十分钟,走廊上,同学之间互相撞了一下,双方不是说“对不起”“没关系”,把小事化了,而是恶言相向,甚至拳脚相交;某学生因为违返学校纪律受到母亲斥责后,当着老师的面辱骂母亲;某学生对批评他的老师当面顶撞,背后给老师起外号。这种种情景让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3.
张萍 《学前教育》2006,(7):78-78
“老师早!”随着问早的声音.一林和他爸爸一同站在了我面前。“老师,给我们一林脱一下衣服。“他爸爸面无表情地说。“老师.你们幼儿园怎么不教孩子学东西?”老师.你给一林把笔收起来,”这些命令式、质问式的语言都出自于一林的爸爸。  相似文献   

14.
现在课堂总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精彩时,老师总是面带笑容地“一声令下”:“鼓励他一下!”或“表扬他一下!”随即便是学生有节奏地3次拍掌,并伸出大拇指:“棒、棒、你真棒!”老师的这种做法无可非议是为了鼓励学生,让他们学会欣赏别人。但这精彩由谁说了算?是老师。有没有顾及其他同学的思维呢?也许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回答或是更精彩的妙语,可被我们的老师这一声令下给止住了,他们就认为那位同学的回答很好,自己的没有他好。无形中封死了其他同学的思维。  相似文献   

15.
(一)分析一下学生要学的内容我们发现,没有多少内容是非教不可的。比如运算法则,似乎已被老师列为必教之列。但如果我们把它放在学生的游戏中,让学生一边玩耍,一边探索,他们可能就有许多独到的发现。甚至连认字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有一个小学生自己发现了“突”字的意义,说一只狗(“犬”)突然从洞里(“穴”)穿出,吓了人一跳。这种解释非常有味,是任何教导笔顺与结构的书上所没有的。如此看来,还有什么知识是非教不可的呢?有一个学生自己研究了《荷塘月色》后说,朱自清的思想矛盾从他的视觉、听觉和行动上就可以看出来…  相似文献   

16.
将计就计     
小庆在开放观摩活动时乱扔积木,而且在老师嘱咐之后仍然不改,目的只是为了引起众多老师对他的注意而已。经验告诉我们,老师如仍然嘱咐他收积木或批评他的行为,只会助长他的“人来疯”。不如将计就计,他越是想引起别人对他的特别注意,越是去“忽视”他。当然这种“忽视”只是让他从表面上觉得老师对他的行为不在意。比如,老师继续组织其余孩子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中去,当他有参加游戏的愿望时,轻描淡写地告诉小庆:“请你把积木收  相似文献   

17.
我们班有个很滑稽的小男孩,他的真名嘛,我不告诉你,反正我经常叫他“小精豆”。他的个子很矮,喜欢蹦来跳去。有一次放学了,他老早就把书包收好,他让同桌让一下,可同桌是个女孩子,很凶,不给他让位置。他不敢惹,只好用自己的办法了。只见“小精豆”站在桌上,身子一跃,然后两腿分开,就从我同桌头上掠过,站在地上了。我同桌可真够笨的,写作业竟写入了迷,不知道有人从自己头上“路过”。只见“小精豆”笑了笑,说:“他竟然没察觉,可见我功力过人啊!”说罢,便拖着书包跑了。还有一次,老师给我们布置一篇作文,名叫《我的同桌…  相似文献   

18.
“老师,我们组想让丁文斌成为我们的组员。”刚一下课,进步组组长夏紫颖就跑到我面前说道。  相似文献   

19.
一、德育渗透要重视“思辨性”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仅靠老师告诉学生“这种行为高尚,我们要学习”或“那种行为恶劣,我们要反对”是不能让学生信服的。比如:《范进中举》中的主人公范进,他是一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很深的人物。对于这个艺术形象的认识,学生因离范进的...  相似文献   

20.
老师     
崔善华 《师道》2003,(1):36
他有漂亮的外表,有丰富的学识。他没有我们先前的老师特有的青草和泥土味,他是我们的新老师。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非同凡响。那天,我们一个同学受全班的推举在黑板上一笔一划的写“欢迎新班主任”,却由于才疏学浅将“主任”写成了“主人”,让他一声大喝赶了下来。但他的威武没有招到任何同学的非议,他说他哪怕对班长也是一视同仁。这以后他就以他崭新的方式开展了我们这所乡村小学的教育革命。他在冬日的早晨拥被长坐,让课代表到几里外的镇上买早点,然后捎话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以锻炼独立思考能力。我们的作文比先前我们的老校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