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沧桑之后,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倡导"文化消费"的时代,出版纪念五四,一方面要穿越历史的风尘,引导人们触摸五四真正的精神内核;另一方面更  相似文献   

2.
《消费社会》的中心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消费?它从两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一是对于物的分析,解释了什么是物与物的生产;二是人们消费物的原因。透过研究,它发现消费已经控制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被异化了,社会成了消费社会和符号社会。它对于广告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深刻揭示了大众媒介与广告配合背后的无意识劝诱。  相似文献   

3.
刘亚萍 《新闻世界》2009,(10):150-151
在消费社会中,广告连接着消费者和商品,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广告所建构的理念开始分离,消费者通过对商品符号的消费构建了自己生活方式,强化着人的生存尊严和荣耀与物品相关,但是,人们对使用价值的消费是满足“需要”的消费,而人们追求消费品的社会意义的消费则是满足“欲求”的消费。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12,(23):45-46
让·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为人们理解消费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在网络消费日趋盛行的现代,网络消费时代和让·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中的消费时代相比,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又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关威 《历史档案》2003,(3):112-118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既是在新文化运动基础上发生的,同时又将新文化运动推向新的高度,从而引起社会剧烈变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因此,人们将“五四  相似文献   

6.
90年来,对于“五四”的纪念与表述,大多停留在意识形态的论争,极少有学者愿意从社会层面去认知那个时代的精神遗存。原本内蕴丰厚,值得再三解读的所谓“五四精神”,多年以来,被简略在爱国与卖国的二元表达之间。“五四”不仅仅是德先生、赛先生、费小姐的粉墨登场,“五四”也不仅仅是一曲简单的爱国主义赞歌。“五四”之复杂,如同一个热闹的舞台,也如同一个各种新思潮和新主义的试验地。文学革命、学生运动、罢市罢工、抵制日货以及新式知识分子的种种社会和政治活动,使“五四”之年成为一个意蕴丰富的历史切片,而“五四”所呈现出来的种种话题,至今仍有历史回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在社会的经济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明星作为消费偶像,使得大众对明星的认同不可能摆脱商业主义的束缚。对于明星图书的消费,人们更看重的是明星图书的符号价值,但在明星出书热中,明星图书的质量一路走低,使得人们的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发生危机,明星图书出版一度遭遇低谷。但近年来,通过对内容的调整,明星图书重新焕发了生机。  相似文献   

8.
肖俊  滕云 《传媒观察》2007,(7):12-13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消费生活方式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出于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和谐发展,新闻消费成为我国当前一种主要的消费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消费社会的到来,人们消费观念逐渐变化,消费行为越来越注重符号性。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社会兴起的产物,城市杂志已成为我国期刊市场的重要文化力量,在社会消费观转折期城市杂志编辑理念能否顺应目标受众消费需求变化,影响受众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有效引导消费文化,关乎其生存,也是困扰我国城市杂志发展壮大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霍娜 《今传媒》2010,18(10):87-88
消费社会中的一个重大特征就是符号,似乎生活中的万物都可用符号来代替、转化。广告的符号化是这个社会最明显的特征。而符合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成为人们认同广告以及产品的动因,即欲望机制。广告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欲望叙述,既不断唤醒和激活人们的欲望,也重新组织着人们的欲望。本文从消费社会入手,阐述消费社会中广告如何叙述、唤醒消费者的欲望。  相似文献   

11.
消费社会是指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大众消费已超越了温饱水平之上的社会,是一个极度商品化的社会。在当今消费背后承载的更多的是人的欲望,欲望的表达首先是一种视觉层面的快感享受,身体首先是作为看与凝视的对象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的。正如费瑟斯通所说:"大量存在的视觉形象主宰了消费文化中人们对身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李金涛 《大观周刊》2012,(11):276-276
一、消费社会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相对过剩,需要鼓励消费以便维持、拉动、刺激生产。在生产社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物性特征、使用与使用价值;而在消费社会,人们则更多的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征与形象价值。在消费社会里,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价值与生产都具有了文化的含义。传统社会的生产只是艰难地满足生存的必需,而消费社会显然把生活和生产都定位在超出生存必需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创造符号、使用符号是人之为人的本有之义,且人们对符号价值的迷恋与狂热,有着"品牌联想"的深层次心理机制,所以在当下消费社会的现实语境中,把符号消费作为确认自我归属,表达自我意义与价值的参照系统,是普通大众在商品泛符号化之消费社会情境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Coach,美国二线品牌,在中国成了奢侈品,同一商品国内外境遇为何会有差异?本文通过对Coach、消费社会、消费符号的分析来研究当今社会的奢侈品消费现象,探讨人们对于奢侈品消费的本质,理解符号消费,并对当今的奢侈品消费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明星广告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兴趣的中心.明星作为消费社会一面令人瞩目的旗帜,不断走进广告,将其符号意义赋予给商品,建构着广告神话,激发了大众追求物质消费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的冲动,并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自由意志和对意识形态的甄别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人类社会已经从传统的生产社会(production society)转为消费社会(consumer society).根据波德里亚的消费二元理论,当今人们重视产品背后的符号价值和文化价值多于重视产品本身,“视觉导向的消费者行为”(the oriented-based economy)成为消费行为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设计艺术借助商品的力量融入生活,消费社会呈现出“视觉化”的景现社会特点(the society of spectacle).  相似文献   

17.
在消费主导的社会,人们更多的是借助消费来寻找和体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按照鲍德里亚的观点,人们消费的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其被赋予的意义。品牌作为商品符码被人们消费、追逐和崇拜着,品牌消费呈现出的这种图腾化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它和原始图腾崇拜到底有何联系?从建构的视角又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陈心眉 《今传媒》2023,(3):25-28
依托快速发展的移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健身不再只是个人层面的身体改造实践,还是人们向内形塑自我认知和体态、向外获取与输出身体相关信息的社会联动行为,逐渐成为了一股流行的社会运动风潮。本文以“云健身”为切入点,将处于健身活动中的身体不仅看作消费社会中臣服的、被铭刻的客体,也看作风险社会中对抗的、充满创造力的主体,并在对这组既对立又统一的观念的探讨中,搭建讨论身体以及围绕身体展开的实践活动的双重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现代乃至将来都是一个过剩的消费时代,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里,消费者的目的,不再是只为需要而消费,而更多的是为消费而消费,为感觉而消费。”这是在一次国际广告研讨会上某位专家提出来的一个观点。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因过多地忙于各自的工作而忽略了情感方面的需求。事实上,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更需要情感。而这种情感又往往从消费上容易体现出来,也正因为这样,感性诉求广告在现代社会得以诞生,广告商通过感性诉求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某些体验,通过人们的感情过程来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实现广告促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卢伟 《报刊之友》2013,(10):140-142
在消费社会语境下,广告作为引领消费的一面大旗,广告通过构建一系列符号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进行操纵,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产生了一定影响。广告符号对物的符号价值的建构,通过g『领流行与时尚刺激人的消费欲望,制造理想生活的乌托邦,在广告符号的控制下人极易被物所奴役和异化,本文试图从批判的角度在消费社会的视野下去探析这些广告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