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期一周的福建省广播电视记者赴闽西采访团于6月10日在龙岩市圆满结束采访任务。为迎接党的十四大召开,反映老区改革开放建设风貌,弘扬革命传统,在闽西纪念福建省苏埃政府成立60周年前夕,福建省广播电视厅组织记者赴闽西采访。省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全省各地市县广播电视台站的20多名记者参加了此次异地采访活动。他们沿着当年红军走  相似文献   

2.
一 3月30日,《钱江晚报》头版登出《“3·24”上海撞车事故目击记》,作者是浙江省广播电视厅的一位记者,名叫童禅福。这篇难得的目击新闻震动了浙江新闻界,新闻中披露的撞车和救人的详情,以及记者的非凡人品,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童禅福受到记功、晋级的奖励,成为同行们争相报道的新闻人物。在震惊中外的“3·24”上海撞车事故中,童禅福的双重角色再鲜明不过了。一开始,他是个抢新闻的记者角色。《目击记》第一句话是: “‘哐(口当)’一声巨响,我和乘坐在从长沙至上海的208次列车上的人差不多同时惊叫起来:‘怎么啦!’我看了一下表,是下午2点19分。”在大难临头的这一瞬间,只有具备新闻敏感的记者,才会惊而不慌,迅即记下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一团火时报》,是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报。通过这张商业企业的小报,让人感到了企业改革开拓的勃勃生机以及办报人火一般的热情。最令人爱不释手的是高雅深刻、细语轻声的文艺副刊版。这个版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紧紧围绕企业中心,贴近生活,贴近员工,寓教于乐,读后使人感到亲切、温馨,受益匪浅。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文章、选题以企业中心工作为主线。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突出不同的主题,并把围绕这一主题开  相似文献   

4.
猜不透他年龄的,就会唤他“老俞”,他笑笑,下意识地用手摸摸渐少的鬈发,自嘲而幽默道:“没法,水土流失呀!”他,其实才33岁,一个婚姻上的“误点”者。今年5月,在由全国上千家报刊几十万记者参加角逐的全国好新闻评选中,他以一篇新闻作品摘取一等奖的桂冠。他,自然成了新闻界中的新闻人物。作为上海电视台家庭演唱大奖赛的评委,他的名字一次次被笑容可掬的陈燕华响亮地报出:“新民晚报,俞亮鑫。”一他属马。他说: 在新闻这条跑道上,他已汗涔涔地跑了7年。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1995,(2)
本刊讯日前,江苏省人事局、江苏省广播电视厅就考试聘用乡镇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一事发出通知。通知说,为了加强乡镇广播电视站的组织建设,进一步稳定队伍,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决定在现有乡镇广播电视站人员中考试聘用一批工作人员。通知规定的聘用原则是。在乡镇广播电视站定编定员时,对现有人员经考试考核纳入编内管理,所需补充人员在保证接收国家统一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前提下,从1991年底在册现仍在岗的人员中择优聘用。  相似文献   

6.
刘庆鹰 《新闻窗》2010,(5):10-11
2006年12月的一天上午.天气出奇的冷,袁俊推开办公室的门进来了,她笑盈盈的脸上春意盎然,举止言谈沉着大方:“老师,我是黔西南日报的袁俊.你们请提问吧!”好潇洒!好自信!我和另两位评委对视一笑,给她出了道题:“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有区别吗?”她略为沉思,粲然一笑:“有,有区别,当然有区别。新闻策划是新闻事件发生后怎么样把它报道好。  相似文献   

7.
以前对叶永烈的了解,主要源于儿时读过他的《十万个为什么》。近期读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的《历史在这里沉思》后,笔者才意识到从前对叶永烈知之甚少。《历史在这里沉思》有重点地介绍了叶永烈的书房和他洋洋洒洒千万言作品的成书经过。  相似文献   

8.
在河北省的记者队伍中,河北电台驻邯记者赵金海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外出采访是出了名的。他爱人民,忠于职守;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无私无畏,刚直不阿;深入实际,不尚空谈的人品,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一个党员记者的良好形象。尤其是同行的耳濡目染他“身”入农村这块肥沃的土壤,“心”入农民群众真情实感的内心世界,在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9.
“就像《泰坦尼克号》的拍摄一样,影片中沉船的表现手法既有对整个混乱场面的大笔勾勒,又有对各种人物惊惧表情的细致表现。抗洪报道也应该是这样,点面结合,不仅营造出一种‘大水压境抗大洪’的舆论氛围,还应该让观众看完我们的报道之后,脑海中留存一些感人的细节。”——采访李建国的时候,正赶上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第三次洪峰过境,江西电视台二套《晚间800》正进行抗洪的特别报道,编辑部主任李建国正在为派往灾区采访的记者出谋划策。他宏观全面而又略带跳跃性的思想理念时常进发出新的思想火花,难怪圈内人士会说:“李建国在…  相似文献   

10.
本多胜一是第一个全面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的记者。他采写的《中国之行》(1971年)引起强烈反响,也招致右翼势力的猛烈攻击。右翼势力曾经以假血书相威胁,骂他是卖国贼,要他小心自己的脑袋。 即使如此,本多并未胆怯。1983、1984、1987年,连续三次,均在日军进入南京的11—12月,沿日军攻入南京的路线,采访了大屠杀的幸存者,在《朝日期刊》连载了《通往南京之路》,为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本多胜一是成员之一)编纂的《南京事件实地调查报告书》撰写了《南京事件中国人生存者证言》。  相似文献   

11.
在沛县唐楼乡北吴庄村西头,有一座简陋的农家小院,门上有一副别具一格的“门联”:新题材上下功夫,奔走乡间写稿忙;横批:深入采访。这便是该乡专职通讯报道员钟环武的家。钟环武今年38岁,1984年5月以来他跑遍全乡100多个自然村,采写了大量新闻稿件,被县、市、省和中央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一位火车司机与他的记者梦李善远当一名职业记者,对沈阳铁路分局火车司机赵桓斌来说,或许永远是一个梦。但他凭着火车头般的毅力,用他那支勤奋的笔,为读者勾勒出五彩缤纷的世界。10多年来,他供过稿的新闻单位达40多家,从新华社、工人日报、科技日报等中央级新闻...  相似文献   

13.
去年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陕西省广播电视厅党组提出建立广播系列专业台竞争机制的构想,为广播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陕西经济广播电台播出的成功,为建立其它专业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丰富经验。陕西文艺广播电台“五一”正式开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这个认识是对的,但还不是全部内涵。广播电视决不只是喉舌功能,还有教育、信息、服务和娱乐功能等;广播电视是“官办”的,但不是说什么东西都躺在政府身上。看来观念要来一个大转变,即要走兴办实业,发展事业的新路子。广播电视既是党和政府重要的宣传工具,又是可开发的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5.
(1)或许是因为有过南疆前线的5年血火生活,抑或是因为有过’87大兴安岭火灾和’91华东水灾的两次采访经历,每当遇到突发事件,总有一股作为军事记者的激烈“冲锋欲”难以抑制。这不,18日下午5时受领抗洪报道任务。19日我和刘建新便出现在苍茫一片的广西洪灾区了。翌日,军分社另一位年轻记者曹智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记者刘智、张补宽,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副主任赵元贵,解放军报记者部副主任武将,解放军画报社摄影记者袁学军等分赴广东、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外籍记者看河北”专题采访报道活动圆满结束了,作为河北台记者,我们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从11月19号到24号,六天的接触与沟通,六天的同吃同住同工作,六天的同甘共苦,我们从国际台、从外籍记者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感触了很多……  相似文献   

17.
笔者踏入记者园地已历八年,回眸新闻,自感有待总结提高者众矣.故不敢致懒,露夜曦晨,风午雨夕,长思片想,连缀成篇,得此栏文.而今捧献诸君,只愿不致贻笑大方也.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一提到记者,很多美国人马上想到的是电视里的记者形象。这不仅是因为电视新闻在美国影响巨大,而且是因为一批电视记者的工资数额也是像电影、电视明星演员的一样巨大,并往往成为人们争相谈论的话题。这样的记者也确实是明星。在摄影灯照射下工作的电视记者确实脸上有光。但是,正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他们在工作中那怕出个小破绽也遮藏不住,无可逃遁。说到遮藏不住,就不得不提到美国一位明星  相似文献   

19.
我们读着一本散发着油墨清香、装饰精美的新闻专著。这本题名为《足迹》的新闻作品选,是我们的挚友李振湘多年记者生涯的结晶。我们想起一位熟悉李振湘的朋友说过一句蕴含深刻的话:“他家祖祖代代是农民,从前连读别人书的权利都没有……”李振湘出生于湖南湘阴县。他的父亲是终年耕耘劳作的农民,没有文化。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并没有泯灭振湘的求知欲,他爱读书。留在儿时最愉快的记忆是,涉过一条江,到一江之隔的临资口小集镇,在小书摊上花上五分钱,看上一本厚厚的书……1972年,26岁的振湘调到了湘阴县委宣传部担任新闻干事,他接触的社会面更宽了,新闻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记者艾丰同志,最近到南通市为新闻函授学员讲课,我抓住空隙在南公园饭店访问了他。“艾老师,在您给函授学员讲课之前先给我们上一课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