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新课标,探索新实践。作文课程的整体改革,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深入分析、探讨作文课程的特殊性——“目标的规定性与动态性”、“资源的整合性与创生性”、“方法的模式化与个性化”与“评价的终结性与发展性”,不仅是我们反思传统语文教学作文训练体系弊端的逻辑起点,而且是我们“改革并创新作文课程体系”、“优化并创新作文教材体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现实终点。  相似文献   

2.
赵美川 《成人教育》2012,32(5):123-124
资助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是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为促进高校专业建设、打造特色办学之路的重要举措,这给独立学院的特色专业建设带来新的动力.打造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需立足其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课程”,从课程的建设、实施课程的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三个方面来进行“一体化”建设,从而实现“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目标觉醒”的教学主张,以厦门市国祺中学为例探索美术特色课程群建设与实践,并成功践行“创设美术特色课程群建设与实践环境”与“课程引领,研修并进”两条有效实施路径,希冀在“目标觉醒”教学主张的引领下与新课改同脉动,为美术特色课程群建设以及美育事业添彩赋能。  相似文献   

4.
本ESP课程改革更新了ESP课程教学理念一以“就业能力”为导向;修订了ESP课程教材——以“专业实践能力”为主线;形成了新的ESP课程教学模式——以“团队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为特色;建立了ESP课程学习新模式——以“自主学习团队”为基础;改革了ESP课程考核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体。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将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ESP课程教学过程,使“就业能力”的“教学”、“实践”和“考核”三者有机结合,从而让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我国课程论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性质、学科基础、学科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新时代背景下,课程理论建设需要结合课程改革的实践诉求,创建中国特色现代课程论学科体系。课程本质规定着课程研究的方法论取向,是课程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课程作为一门“文本”与“行动”、“理论设计”与“实践实施”相统一的学科,形成中国特色课程论的理论体系并引领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是当前我国课程论学科建设必须解决的两大任务。中国特色现代课程论的学科建设,在学科内涵上,要反映从教育研究到课程研究的学科关系;在方法逻辑上,要体现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相互统一;在学术话语上,要形成中国特色概念与理论话语的独特表达。  相似文献   

6.
彭舂花 《上海教育》2014,(4):117-117
我校基于学生成长需要,聚焦以“三类课程统整”为重点的课程校本化建设,认真梳理、完善、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搭建“崇德敏智”学生成长课程体系,探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特色课程——“课程统整”,努力实践三类课程之间有效的“纵深入”与“横跨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相似文献   

7.
《当代教育科学》2007,(22):F0003
2007年11月6日,济南市七里山小学举行“创新学校课程,引领特色发展——校本研究课程开发成果展示会”。全国知名课程论专家、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崔允都教授及山东省、济南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济南市市中区有关学校的领导、教师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培养适应地方需求的人才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以河西学院“景区经营与管理”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教学现状及如何跳出传统教学模式革新教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凸显课程地方特色、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完善考核体系等问题。提出以BOPPPS教学模式为基础,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加强地方特色景区实践,构建特色案例库,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改革措施。最后,总结课程改革后教学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协同“立德”与“树人”关系的新时代教育理念,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行为认识论、教育价值论、教学方法论已达成了教育哲学共识。基于教育管理的组织实施、基于教改动力的教学调试、基于方法更新的课程建设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内容,其基本策略分别是“自上而下”“由外向内”“以点带面”。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正在起步,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参照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模式取得了高速启动、迅速推进的收益,但未能显现继续教育的特色而出现了同质化现象。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应该且可能获得特色发展,继而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并力求反作用于高校继续教育的总体质量。为此,根据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定位、学生群体、课程教学的特质分析,提出了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实施方法、教学改革策略、课程建设步骤的特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根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主干课程“综合实习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综合实习》这本国家规划教材。 本文试图阐述“综合实习”的课程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创新编写《综合练习》教材的做法和《综合练习》教材的特色,及对实践教学课程的认识。 一、综合实习是一门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1.
发展多样化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中长期发展的需要,而开发特色课程则是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2009年,我区提出了“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区域办学方向,区内近三分之一的学校参与了“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建设学生喜欢的课程”的实践探索过程,为区域推进特色课程共享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顾凌燕 《上海教育》2022,(33):65-66
<正>为切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选修课程中开发与实施特色项目、特色课程成为当前各高中课程发展的新路。本文以“工程模型的创意设计与研究”课程中的“长跨度的桥梁”为例,立足工程类特色选修课程,探讨“0M-STEM创新融合学习课程”(以下简称0M融合课程)等校外资源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开发和教学实施策略,从而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网络教学设计为例,提出“导学与资源双支点,理论学习与案例研究双线并进”的“两双”课程教学模式,并在网络课程的网上教学整体设计中实践、应用、进一步探索、完善。这种模式在解决应用性人才培养中必要的理论学习与必须的实践案例研究相互结合的问题,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师导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互动的问题,以及学生参与课程建设和发展等问题方面都体现出比较鲜明的课程特色。  相似文献   

14.
从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出发,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研究,分析了目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阐述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并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从2002年起,我校开始尝试体验教育,构建并实施了有地域特色的“禹会丝绸坊”校本课程。通过三年的实践,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为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12):F0004-F0004
为发挥辽宁省“学校+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优势,加强区域特色实践校之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校、基地综合实践课程有效衔接与特色发展,同时提高我省综合实践教师的专业素质,受辽宁省教育厅义务教育处委托,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于2014年9月16日至18日在大连开发区滨海学校召开了——辽宁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发展学校(基地)联盟成立大会暨2014年辽宁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教学成果展评活动。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课。我校于1997年开始进行省级重点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六年的实践,通过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已基本构建起比较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代化教学体系,形成了鲜明的特色。2002年10月经省教育厅专家验收,该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一、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努力形成教学特色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首先,使教师从“…  相似文献   

18.
本土课程与教学论是指本土原生的适应本土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与教学论,特指我国传统课程与教学论。我国本土(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的体系是以儒家课程与教学论思想为主线,包括“以学论教”的教学本质论、“君子成人”的课程教学目的论、“教学相长”的教学主体论、“仁礼文行”结合的课程论、“启发诱导”的教学模式论、“知行结合”的教学过程论、系统完善的教学原则论、发达实用的学习方法论、知能结合的教学评价论以及系统成熟的教师论所组成,具有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和概念范畴。我国本土课程与教学论是围绕“教学”而非“课程”、围绕“学”而非“教”、围绕“实证”而非“思辨”、围绕“经验”而非“理论”建立起来的,这就与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路径明显不同,使它在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建构方法等方面有着不同于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现代教育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造成了课程与教学的分离,即课程被视作学校教育的目标或内容,而教学则被视作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课程规定学校“教什么”,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好的,教学的过程则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20世纪初,名教育哲学家杜威先生系统地提出了整合课程与教学的理念。80年代中期,美国学韦迪(Weade)提出“课程教学”这一术语,来概括课程与教学融合的状态,在晚近的课程及教学理论界,“课程教学”已成为时代精神的呼唤。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个性化教学的研究》所呈现的课程与教学的实践形态即属于“课程教学”,因此,在课程教学中的“权力赋予”、“一系列事件”、“冒险活动”、“生成性目标”及教师所面临的挑战等一系列问题,该校教科室主任王备通过网络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是高校大思政体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工程类专业课“遥感原理与应用”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滴灌式实施“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开展流程与实践训练案例三部分,介绍了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形式构思过程,实现专业知识内容教学与立德树人目标达成的交互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