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在教育中,我们应当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思想,带着平等、真挚、耐心的爱去教育孩子。同时,由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在家娇生惯养,只会接受爱,却不懂得付出爱,所以在"爱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学会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教育中爱孩子、教育孩子学会爱,唯有两点都做到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相似文献   

2.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了解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了解孩子的教育,是有的放矢的教育;不了解孩子的教育,是盲目无果的教育。只有与孩子沟通心灵,教育才能获得成功。观察,是了解孩子意识行为的重要渠道。谈心,是把握孩子思想脉搏的最佳方法。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得和孩子建立亲密无间  相似文献   

4.
教育孩子和尊重孩子是两个概念,但二者却有密切的关系。有经验的教育者认为,要教育孩子必先尊重孩子,不尊重孩子就谈不到教育孩子,或者说,那样的教育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尊重孩子,就是要把孩子当人,给孩子个人自主权,以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完善孩子  相似文献   

5.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在众多的教育方法中,“赏识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走向成功的秘诀,是追求幸福的教育。维护、尊重和信任孩子,可以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在孩子做了错事又知道错时,对孩子所表现出的积极给予赏识,维护孩子的尊严,树立其成功的信心。孩子没有做成功一件事,不能表示他无能,  相似文献   

7.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把孩子教育好,是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变得优秀。最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享受。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体验到快乐,要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关爱孩子是家庭、学校、社会必需关心的大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父母都深爱着他们的孩子,父母都会认为自己非常尊重孩子,自己辛辛苦苦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孩子好。爱孩子是父母的本性,关心、热爱孩子,一切为孩子着想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前提下,是不是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孩子都能接受呢?是不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引导都科学、合理,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呢?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特别需要教育双方的互动,需要教育者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否则,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也不容易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每每谈起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说的最多想的最多的就是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可以不夸张地说,这种惯性思维是导致孩子成长中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根源。在这种教育与被教育关系中,父母是当然的主角,是主动的,是行动的发起者;孩子是配角,是被动的,是教育活动的承受者。在这种关系中,父母往往容易养成承担一切、主宰一切的习惯,慢慢地也就把孩子成长的责任全部揽到了自己的身上。于是当父母希望孩子担当的时候,孩子却不愿也不知如何担当了。  相似文献   

10.
陶德红 《成才之路》2012,(36):14-14
在留守儿童家长中,溺爱型家长特别多。究其原因,首先是隔代教育更容易溺爱孩子,以及老人们相对陈旧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及某些生活习惯等,这都对孩子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是由于孩子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把孩子丢在家里,难得回家看看孩子,于是把全身心的爱都给了孩子,尤其是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是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孩子生活在一种无限制的状态中,这也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与幼稚的心理,给学校教育也带来了难度。  相似文献   

11.
做什么事都得讲究效率,教育孩子也应该如此。如果你有心你也会发现:快乐教育总比枯燥教育效果好;感觉不到在教育他的教育总比气氛庄重态度严肃的教育效果好;孩子自己教育自己总比大人出面教育效果好。下面是一位年轻妈妈让孩子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妈妈是教师,孩子上小学二年级  相似文献   

12.
儿童教育问题始终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话题。教育如果抓住关键时期,教育孩子就会是很轻松的一件事情。而在这一关键期,家庭教育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重视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观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是指对孩子施加的教育既能满足孩子当前发展的需要,又不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构成隐患,坚持今天的教育有利于孩子明天的发展:在关心孩子学习知识的同时,关注孩子的德智体全面的健康成长,坚持孩子身心整体协调发展;允许孩子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逐渐长大,最终求得孩子良好个性的养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时间上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上的可持续发展,矛盾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孩子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孩子一生的学校,而学校是不断完善孩子教育的地方。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过程,教育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才能对孩子起到更好的作用,尤其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配合。只有家校不断的沟通和配合才能更好的教导孩子。  相似文献   

15.
正《成就每一个孩子》是陈之华所著的关于芬兰教育的第三部书。陈之华曾经带着孩子在芬兰生活了6年,自己又在芬兰从事教育工作,对芬兰教育有着比较透彻的了解。在这本书中,她将芬兰教育和台湾教育进行了对比分析,强调好的教育一定要"以孩子为中心",要多给孩子赏识与尊重,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学校要重视教育过程而非结果,教育要将孩子的权  相似文献   

16.
成功的家教经验说明,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孩子,增强教育孩子的针对性、实  相似文献   

17.
杨勇 《中国教师》2009,(Z1):500-501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育人的摇篮。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就受到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因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核心,具有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在教育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作为孩子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  相似文献   

18.
<正>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家庭与社会传承的种子。在孩子的教育中,我们往往会因为对孩子的爱而单纯从情感角度去教育他们,而不是理智地教育孩子。教育孩子就要给孩子适宜的爱,应该避免以下几个误区:一、适宜不是模仿和复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关注自身的感受,忽略孩子的感受,将孩子作为自己炫耀的工具。比如看见朗朗(国际著名钢琴家)成名,看丁俊晖(台球运动员,被英媒体称作"东方之星",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学校的重视。艺术教育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就是美的教育。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艺术兴趣",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通过艺术教育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助于孩子大脑潜能的开发,丰富情感,使孩子从小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因此,艺术教育在孩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张少云 《教育艺术》2008,(11):69-70
一个孩子的成长,必须经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进行学校教育的前提,先于学校教育产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更是人生的第一篇章。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孩子做人水平起点的高低。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在体力、智力、品德行为等诸方面得到发展;反之,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受到不良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