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命运悲剧的杰出代表,《雷雨》是中国式悲剧作品的典范,后者对于前者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两部戏剧在结构、主题和情节上都有相似之处,都采用了闭锁式戏剧结构,通过“发现”实现“突转”,进而揭示真相,情节上都包含了许多偶然性的巧合,但在表现主题上,《雷雨》将纯粹的命运悲剧发展成为社会悲剧,在偶然性情节中包含着历史必然性,这赋予了《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中的典范之作,而四幕话剧作品《雷雨》则是中国悲剧剧作的代表之作,两部悲剧作品都展示了所谓的"命运观"。通过两部剧作"命运观"异同的比较,可见命运观主题的承接与延展,揭示中西方不同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3.
用精神分析法阐释曹禺的作品,评论者已做出了不少努力,并获得了丰硕的成 果。本文也拟探讨其在《雷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辨析俄狄浦斯情结对周萍、鲁大海等剧中 主要人物命运历程的支配与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外的古老神话中都蕴含着某一情结,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的故事》蕴涵的是杀父娶母的情结,在精神分析学上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情结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到了20世纪30年代,它又再次出现在中国的剧作品《雷雨》之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相关理论分析古希腊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的编剧法,涉及到包括突转,发现,苦难,情节(或行动)与性格的关系等诸要素。并以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家李渔的“立主脑”说对此分析加以提纲挈领式的升华,将《俄》剧的编剧法理出一条清晰而新颖的脉络。  相似文献   

6.
曹禺借鉴俄狄浦斯神话,在《雷雨》中通过一群鲜活的人物形象,探讨了人的悲剧命运以及人类无论怎样挣扎都摆脱不掉毁灭结局的生存困境。这种悲剧命运和生存困境,好似有"猎手"、"猎物"双重身份的俄狄浦斯,无法得到拯救。从这个意义上说,《雷雨》是一个现代的俄狄浦斯神话。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著名的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悲剧中的典范,尤其是俄狄浦斯情结更是总结了全人类共有的一种心理特征和状态。本文着重从俄狄浦斯情结和其悲剧的意义着手,来探讨其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索福克里斯的《俄狄浦斯王》中对命运观念的表达和运用,值得讨论。在该剧中,悲剧人物对自身命运信息的来源主要是两种途径:德尔斐神谕和盲先知特瑞西阿斯。而索福克里斯对这二者的刻画和使用,体现了他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9.
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常见的主题。按古希腊的观念,命运是一种超乎人类精神之上的抽象观念,是无法改变的,不可解释的,难以抗拒的,但悲剧主人公仍旧用自由的意志和坚贞不屈的品质与命运抗争。悲剧性的结局预示了命运之神的强大和无法抗拒,但另一方面却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命运的不屈。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是希腊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希腊命运悲剧。通过对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分析,探讨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进而理解古希腊人原始朴素的命运意识。  相似文献   

10.
王含冰 《文教资料》2014,(26):11-13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俄狄浦斯王》和《无名的裘德》就是两部探索人性本源的悲剧杰作。本文通过对比这两部旷世杰作中所揭示的宿命感,分析人与命运之间的尖锐冲突,揭示人类试图凭借"自由选择"寻觅生命终极意义的努力,最后会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1.
《雷雨》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它的主题意蕴深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是我国现代戏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之一。它通过一家两代人的恩恩怨怨,集中表现了在浓厚的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里的人的悲剧和由此折射出的社会悲剧,它控诉了带有封建本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表现了对理想的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的困惑和向往。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压抑的愤懑,控诉中国的专制家庭和社会的黑暗。将所有人的"雷雨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剧中的惊雷仍在我们耳畔轰鸣,剧中的暴雨仍在我们心底激荡。  相似文献   

12.
“Only connect! That was the whole of her sermon. Only connect the prose and the passion, and both will be exalted, and human love will be seen at its height. Live in fragments no longer. Only connect, and the beast and the monk, robbed of the isolation that is life to either, will die.”—E. M. Forster, Howards End 1  相似文献   

13.
许展 《海外英语》2012,(17):202-203
Oedipus Rex,which was created by Sophocles,is a famous tragedy.Although Oedipus in this play tries very hard to find his origin and self-identity,it is not necessarily the reason for his downfall.The real reason he was so tragic is that he had no control of himself,making things worse by his arrogance,ostentation and fierce-temptation and therefore inevitably fulfilled his fate no matter how hard he tries to escape.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代是一个个人觉醒的时代,不论是文学还是生活都出现了与汉代不同的表现。由于玄学的影响,代表时代典范的世族大家在思想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与自我表现,在战乱环境中男性生存时间的短暂,使女性自觉承担起家庭管理和教育的责任,不仅改变了儒家的审美规则与性别定位,而且形成男性女性化的独特审美错位。这种变化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来说是源于人性中特有的“恋母情结”。  相似文献   

15.
《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最优秀的散文体长篇小说。作品在心理刻画方面达到了相当的深度。源氏的寻花问柳行为背后深刻的心理动力机制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所揭示的恋母情结。这导致了其他几个女人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6.
贾宝玉“恋母情结”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贾宝玉养育关系的混乱,造成他早年接受母爱的缺失和"恋母情结"的泛化。贾宝玉的"恋母"是"恋"着给予了自己母爱的一个群体;"仇父"是"仇"视代表父权体系的一个群体。贾宝玉"恋母情结"具体指向的错位主要体现在精神上对秦可卿的依恋和"意淫",以及生活上对袭人的依恋和占有欲望。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研究都认为施蛰存的《将军底头》是一篇历史小说。作家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纯熟地运用其中,剖析了历史人物在情欲与理性的双重冲突下灵魂的搏斗。笔者以为,以往的研究还停留在弗氏学说的表面,没有结合文本深入到小说中的隐喻层面进行更加细致的挖掘。《将军底头》是一篇关于中国式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性寓言,具体说来它是五四时期现代知识分子内心深处阉割焦虑的一种隐喻化表达。巴金的《家》、《憩园》和曹禺的《雷雨》都是这种儿子阉割焦虑的互文性表达。  相似文献   

18.
《俄狄浦斯王》、《儿子与情人》和《海边的卡夫卡》这三部作品是俄狄浦斯母题在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典型范式的演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从人的成长角度对俄狄浦斯故事及其现代嬗变进行探索,思考人类的成长必须建立在对父辈和母辈的超越之中,杀父、娶母、流亡就是文学作品表现人成长所经历的三次蜕皮式质的飞跃,俄狄浦斯母题在后工业社会背景下促使我们思考人类的成长和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