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井,是北京东北郊的一眼古井,井口高出地面,泉水趵突,又高出井口,故称满井。《满井游记》是袁宏道游满井之后所作的游记小品。作者以清新恬淡、自然秀美的笔调,叙写了满井的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情景交融,呵为一体。摹景状物,力透纸背,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描写能力。“高柳夹堤”,初春,柳树发芽,是最引人注目的植物,放眼夹堤高柳,悉收眼底,故作者以柳代春。“土膏微润”,一“膏”字,极言土地之肥沃,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张目,“微润”与“天稍和”呼应,  相似文献   

2.
“满井”位于北京东直门外,满井的“井”是个水泉,水面经常比井边高,那里是明清两代的游览胜地。游记作者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家,曾作过吴县(今江苏吴县)知县、朝廷礼部主事等官。面对官场腐败,朝内党派斗争激烈,为逃避现实,曾多次退守田园,寄情山水。《满井游记》写于1599年农历2月22日,是一篇文情并茂、清新明快的写景小品、游记佳作,具有意境美、映衬美、语言美的特点,可谓初春游满井,春在满井中。意境美。文中展现了三幅画图:一幅是“北国初春风光图”:“冻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彻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河流开…  相似文献   

3.
《满井游记》是明朝文学家袁宏道所写的一篇山水小品。文章层次清晰,意新语工,字里行间飘逸着早春的芬芳,清新轻俊的情调令人神怡气爽。全文共有两段。第一段写北京一带“花朝节后,余寒犹厉”,人们“局促一室之内”,纵令“冒风驰行”,最终还是“欲出不得”。好一  相似文献   

4.
满井,位于北京东北郊,出安定门往东四五里便到。明清两朝,这里是京城人士游览的地方。袁宏道这篇《满井游记》,写春天游满井的愉快,写得自然朴素,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  相似文献   

5.
《满井游记》是作家袁宏道在游历了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后写的一篇游记小品文。他的这篇山水游记信笔直抒 ,不择笔墨。写景独具慧眼 ,物我交融 ,怡情悦性。语言清新流畅、俊美潇洒 ,如行云流水舒徐自如。这篇小品文生动描绘了一个城居者一冬都局促于一室之内 ,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笼之鹄”的欢愉心情 ,充分体现了“公安派”“性灵说”的“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的特点。那么 ,作者是怎样写景抒情的呢 ?“一切景语皆情语” ,《满井游记》也不例外。作者采用了心境物化的手段 ,把无形的情思化为有形的景物 ,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人把他的环境人…  相似文献   

6.
记游写景,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就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即抓住此地别于他地,此景别于他景的显著征象和标志。阅读游记,就要仔细体味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来写景的。如《满井游记》,抓住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的显著征象来描写。文章以“渡色乍明”“晶晶然”“娟然如拭,鲜妍明媚”描写河流和出峦色调的变化;以“柔梢披  相似文献   

7.
《满井游记》是明代公安派散作家袁宏道写的一篇清新隽永的山水小品,它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当时北京近郊有名的风景区满井一带的早春景象。在学习中,我们要把它与一般单纯写景的章区别开来,要在吟咏诵读中,体味其深层的意蕴,要通过作品外在绘景的“形”,  相似文献   

8.
袁宏道在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因而他写的散文清隽流畅,活泼生动,在明代散文中自成一格,开拓了小品的领域,丰富了表现方法,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他的《满井游记》构思隽美,细节精美,语言优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一、构思隽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意的理趣美,一是结构的和谐美。所谓立意的美,是指散文立意或以“思”之深取胜,或以“情”之醇取胜,或以“理”之奥取胜,或以“趣”之妙取胜,或以“美”之奇取胜。《满井游记》的立意,美就美在立意富有哲理的  相似文献   

9.
首先,写游记,要写景状物,因此,抓住景物独特的特点,取得真切的感受是很重要的,像《小石潭记》《满井游记》等章,对景物的描写独具特征,给人以新鲜、深刻的印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这样的描写,把溪流的曲折生动地表现出来了,把岸势的形象逼真地展示出来了。《满井游记》中,写水、写山、写柳,无不体现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满井游记》这篇山水小品在写景艺术上妙用笔法,以心摄境,层层点染,再现春天到来时满井的春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袁宏道提倡文学“独抒性灵,不拘俗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记游绘景,抒情小品尤其出色。”《满井游记》就是这样的作品,此丈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个性化的审美感受是用一组新奇的比喻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12.
一、老师应该是一位幕后导演,即点拨加牵引。比如,情境创设的过程:在教学《满井游记》一文时,可创设一个“郊田之外”“如出笼之鹄”的情境氛围我是这样点拨的:你一周五天时间从早到晚圈在校园或家里,一旦在某一个时辰突然进入了“森林公园”,满眼的绿树青草,满眼的鲜花蜂蝶,满  相似文献   

13.
《满井游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它根据作者发现景物的先后次序,采取了先远后近,远近结合,有实有虚,虚实并举;忽静忽动,动静谐调的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山光水色、情景交融的游春图。袁宏道,字中郎,湖北公安人。是明代中叶的文学团体“公安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文学创作上继承了李贽的文艺思想,反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上,我们跟着郦道元畅游三峡,欣赏壮丽景象;我们随着崔颢登上黄鹤楼,抒发吊古怀乡的情思;我们跟随袁宏道来到满井,体验脱笼之鹄的轻松喜悦……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感悟山川美景,不再局限于书本,很多学生都有条件“实地考察”.“考察”归来,写篇作文是难免的.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写好游记?下面,我从分析一篇学生习作入手,谈谈游记写作的技巧,希望对读者朋友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何环永 《甘肃教育》2003,(12):25-25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选有袁宏道《满井游记》一文,“阅读提示”中对该文的诠释是:“这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生动表达了一个‘城居者’整个冬天‘局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笔者熟读全文后,思忖再三,觉得其中“表达欢快心情”之说似有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6.
用喻贴切新奇,是《满井游记》的写作特点之一。现举数例,略作浅析。一、写水。“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始解”与“乍明”,这正是早春二月水态、水色的特点;作者由春风泛起河里的层层“鳞浪”,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人教版初语五册教师用书第23课《满井游记》的课说明中,有一段话:  相似文献   

18.
学了十多年的文言文,感触颇深的莫过于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散文小品《满井游记》了。它虽无《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的博大胸襟和抱负,也没有《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感慨,但它却能以“清新流丽”的笔法“独抒灵性”。其情与景的水乳交融令人赏心悦目,而蕴藏其间的深邃哲理,更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主张“性灵说”的“公安派”,强调诗文要“独  相似文献   

19.
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有“麦田浅鬣寸许”句,教材对此句所作的注释是:“意思是麦苗高约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配套《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参考译文对这句给出的翻译是:“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相似文献   

20.
探寻文言文教学新法,执教《满井游记》,将与《三峡》《与朱元思书》进行比较,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始得文言教学真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