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我在内部印了《师友飞鸿》书信集,设法送了一部给其信也被收录的陆本瑞同志,没有想到竟然很快就收到他的回音,他还特地赠我他的大作《出版往事》.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其中还夹有我20多年前给他的一封短信的复印件!以他这样一位位高权重的老同志,能够一直保留我的信,着实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子,并且一下子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还是2012年在张伯海同志80诞辰时,想去给他庆贺生日,直到前几天才得到允准,和院里的同志去看望了这位期刊界的老领导、大专家。给伯海同志带去了果篮和一些有价值的文字,和他谈得甚为融洽。最后约定请他给院里几家期刊社的同志专门做一次讲座。他欣然应允,终于成行。为了他的到来,我特别  相似文献   

3.
写杂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写好杂文? 夏衍同志给《杂文报》写了一篇小文章《杂文三忌》(《人民日报》也转载了),他认为写杂文忌三点:一忌教条八股,二忌“怕”字,三忌冗长。他从“忌”的角度讲了杂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今天从“贵”的角度讲。杂文“贵”在哪里? 我先念唐弢同志的一封信。二十年前,我在中央高级党校理论班学习,当时唐弢同志也住在中央党校编教材。我就把自己写的几十篇杂文剪报交给他,请他看看,提提意见。唐弢同志挺认真,看后写了封信给我。那时我三十出头,勉强可以算个青年。唐弢同志是老前辈了,他专门写了这封信,体现了他对青年作者的关怀和帮助。这封信中这样写道: ……今晚灯下,把全部剪报读了一过,其中有好些篇,报上发表时我就读过的,而且至今还留有  相似文献   

4.
力以同志是我敬重的老领导、老同志。我敬重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出版工作的引路人——在我工作和成长中,他给了我诸多的教诲、指点和帮助,使我较快熟悉出版工作;我敬重他,更是因为在我心中,力以同志是一个信仰坚定的人,是一个尊重科学、讲究工作方法的人,是一个工作勤奋、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突击手(摄于1981年元月) 有人说,摄影记者不费脑筋,快门“咔嚓”一下,照片就成了。其实这是没有新闻摄影实践的人的一种误解。我的体会是,摄影记者的脑汁多半是洒在新闻摄影现场、是洒在没有按下快门之前的那个极短暂的时刻。 1981年元月21日,一个大雪刚过的天气,我来到了商丘县酒精厂采访被团中央命名的新长征突击手王正军同志。他是个培菌工。在他的菌种观察室内,放有两架显微镜和培菌用的许多试管、玻璃烧杯之类的东西。当我走进室内时,他正在显微镜前观察,那聚精会神的  相似文献   

6.
我是1990年认识董志智同志的。当时我任中共黎城县委书记,他是《山西日报》驻长治记者站站长。此后,我又先后到市人大、长子县委和市委工作,他调到长治日报社任社长。近十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我和董志智同志始终保持着经常的接触,他那种忠于事业,拼命工作,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写过一首诗,其中两句是:“专心劳书墨,甘苦皆是情”。这,正是他敬业精神的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体现。 (一) 董志智同志早在中学时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7.
2000年国庆节以后,我就被抽到高等学校搞“三讲”教育巡视工作。那天,巡视组一位同志告诉我:“听说你们报社一位老副总编去世了,姓陈。”退下来的老总只有一位姓陈,就是陈锐同志。前不久我还在院里见过他,又没听说他犯病,不可能吧 ?立即给办公室主任王继德打电话,天哪,竟然是真的 !  陈锐同志一辈子从事新闻工作,对河南日报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有威望、有影响的老报人。我和他早就认识,但是,真正相知相熟、过从密切,是我到河南日报工作以后。  1990年 9月,在住院治病期间,得到要我去河南日报工作的信息。它犹如一声…  相似文献   

8.
2010年12月29日,洛风同志(原名张凤葆),以92岁高龄驾鹤西去,离开了我们。我之所以在时隔一年以后,才写这篇悼念并纪念他的文章,这其中有一定的原因。在2008年以前的十几年中,每年春节,我都和我的老伴一起,去看望洛风同志,给他拜年。但在2009年以后的两年中,我因一直在生病,没有去看望过他。2011年1月下旬,我病情稍好后准备春节前再去看望洛风同志,于是给他的家里打电话,没想到他的家人告诉我,洛风同志已于一个月前  相似文献   

9.
我今天参加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革命出版工作五十周年纪念会,是很高兴的。我跟这三家书店有五十年的关系了,有半个世纪的联系。今天在座的有不少是当时三家书店的负责人,如徐伯昕同志、钱俊瑞同志,胡绳同志也是吧,好多位啰。可以说,我们是同志的关系,不是出版家与写作人的关系。就是在那时,我们也是同志的关系。所以,今天来参加这个会,我感到很高兴,有一种友谊的感情。五十年了,半个世纪,时间不短哪! 我当时不认识邹韬奋同志,没有跟他见过面。我与徐伯昕同志交道打得最多,因为我要靠他维持生活,拿稿费。与俊瑞,也  相似文献   

10.
永恒的怀念──忆卢鸣谷同志二三事人民邮电出版社,《科技与出版》杂志社总编辑陈芳烈卢老与我们永别了。他走得如此匆匆,以至连最后一次为他送行的。c意都未能表达,想起来十分难过。记得在6月下旬,卢老请福海同志带了个口信给我,说有事要找我商量。我急忙给他打了...  相似文献   

11.
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出版家刘尊棋同志,已在1993年9月间去世。他毕生为宣扬真理和普及文化奋斗,功勋卓著。他有许多事迹是开拓性的,是前人没有经办过的。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他的英才被埋没多年,但是,他无怨无悔,在种种艰难复杂的条件下,苦斗不止,终于完成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光辉业绩。笔者和尊棋同志共事多年,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怀念尊棋同志,我有意记下他的优秀品质,记下他取得成就的一些显著特点并反复研究和学习。首先,我想到了他的学习精神,这是他成长、成熟和重业的根本。他同已故的文化名人胡愈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同辈人中间,大家几乎都对王揖同志有个共同的印象:他精力充沛,身强体壮。我万万没有料到,竟会突然收到他去世的消息。他走得太早了.太出乎同志们的意外了。 9月20日,我从外地回来.一进家门,就看见桌上放张字条说北京来电话.告知王揖同志病危。我简直不相信这张字条,以为电话中听错名字:误记下来。于是,我急忙给王揖同志的老伴陈振翟同志写信,给北京我们共同的老朋友写信,打听他的究竟。不料,9月24日又得到了更坏的消息:王揖同志已于9月22日逝世了。信中并说,在他病倒之前,正在为筹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实践》的编辑嘱我写篇介绍赵力行同志的文稿,此事颇令我为难。美学中有一“距离说”,讲美感是由心理距离决定的。我与赵力行共事多年,曾朝夕相处。也许因为太熟悉了,他身上的许多优点,我会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如今要写他,竟不知何从落笔。 赵力行同志现任浙报要闻部主任,曾任浙报夜编部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93年6月,他荣获省级机关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  相似文献   

14.
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出版家刘尊棋同志,已在1993年9月间去世。他毕生为宣扬真理和普及文化奋斗,功勋卓著。他有许多事迹是开拓性的,是前人没有经办过的。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他的英才被埋没多年,但是,他无怨无悔,在种种艰难复杂的条件下,苦斗不止,终于完成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光辉业绩。笔者和尊棋同志共事多年,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怀念尊棋同志,我有意记下他的优秀品质,记下他取得成就的一些显著特点并反复研究和学习。首先,我想到了他的学习精神,这是他成长、成熟和重业的根本。他同已故的文化名人胡愈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这部书稿,最初是由黄苗子先生与我联系的。1979年5月23日.黄先生给我一信。说:“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黄仁宇先生.托我把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转交中华书局,希望在国内出版。”苗子先生颇有识见地提出,“这样做将对国外华人(此二字为编者所加一一编者注)知识分子有好的影响”.又说陈翰伯同志也有这一看法。黄先生的信最后说:“现将全稿送上,请你局研究一下.如果很快就将结果通知我更好.因为他还想请廖沫沙同志写一序文(廖是他的好友)。这些都要我给他去办。”  相似文献   

16.
邓拓同志逝世二十年了。我深深地怀念他。邓拓同志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对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很有才华,既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又是历史学家、书法家和诗人。我开始认识邓拓同志,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那时担任晋察冀边区《抗敌报》(后改为《晋察冀日报》)的社长兼总编。一九四一年,我在晋察冀边区三专区任文化界抗日救国会主任,兼任《抗敌报》通讯站的工作。一次,为工作,我应邀去抗敌报社。那时的条件是很艰苦的,报社住在阜平县山沟里的一个村庄。他身躯瘦瘦的,举止文雅端庄,目光炯炯有神,态度和蔼,在接触中给人一种强烈的可敬可亲感觉。这就是我第  相似文献   

17.
同道俞晓群     
在电话里,聆其声,听其调,你会觉得,此人不会是一个太热情的人。我说,我迟早要写一篇关于他的人物杂写,他照样是不冷不热。他赠送过他写的个人著作《数术探秘》,书却我不大懂。一次刘杲同志跟我说,俞也送了一本这样的书给他,他也说他看不懂,好像一本天书。刘杲同志,在出版界何许人也,能经他提起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孬种。于是,这样一个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人,长时间成了我心中的一个谜和一团悬念,我有了进一步观察和探究的兴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不记得与他是什么时候相识的。相识何必论迟早,反正都在出版界内做事,都有志于出版事业,是彼此都知道各自的名姓的。只记得最初的印象,很深的有这样两件。他从关外出差到了北京。从我们共同的朋友处,他知道我也要从长江边去那个地方。当我到达北京车站时他将到了机场,两人要错肩而过。为了和一个不曾谋面的朋友见上  相似文献   

18.
绍兴市档案局是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单位,我们新区档案局曾多次前往学习取经,卞峰煜同志带领绍兴同仁艰苦奋斗、团结拼搏、锐意创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全国档案系统开展的向卞峰煜同志学习活动中,我更加感受到卞峰煜同志崇高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他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他是记者。他是编辑。他是诗人。他,就是至今仍坐在河南省广播电视新闻中心稿件终审椅子上的孔繁星同志。早年,我曾是他的部下。我下乡采访前,听过他的亲切教诲;我写的稿子见报前,经过他的删削润笔;他采写的许多消息、通讯,给过我不少营养。现在,我捧读他的诗集《童话的土地》,被那如画的意境陶醉着,被那如火的诗情燃烧着,被那人生的感悟启迪着……对于他的诗的思想内蕴和艺术特征,诗人王怀让已在其序文《诗的生命意识》中,作了中肯述评。我要讲的,是孔繁星同志用自己的实践提供的“记者·编辑·诗人”这个命  相似文献   

20.
忆白石老人     
艾青 《出版参考》2005,(2):42-43
1949年我进北京城不久.就打听白石老人的情况,知道他还健在.我就想看望这位老画家。我约了沙可夫和江丰两个同志,由李可染同志陪同去看他。他住在西城跨车胡同十三号。进门的小房间住了一个小老头子,没有胡子,后来听说是清皇室的一名小太监.给他看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