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以其自身的特点(虚拟性),已经和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社会行动者、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方式.作为一种数字存在、一种虚拟的实存,即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正时刻重塑着现实社会的关系结构,或者说,网络与网络社会为人们重塑现实生活提供了某种"路径"与手段.  相似文献   

2.
试论思政视角下大学生网络社区的意见领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交往媒介逐渐影响到整个社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重构着社会生活的话语体系和组织模式,甚至衍生出新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的重要群体,更是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网络社区作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一个特殊空间,必然会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都是之前所有时代无可比拟的,在现代生活中,网络渐渐取代传统的媒介形式,成为公民大众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网络本身并不会区别信息的真伪,也难以估计一条信息所带来的影响,这就要求作为网络主体的人类自身要具备对网络的理性精神,尤其是网络信息涉及到政治生活的时候,更加需要我们具有辨别是非真伪、做出正确反应的网络理性。构建网络理性需要发挥新时代背景下公民精神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高丽 《考试周刊》2012,(39):183-184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辰,急剧地改变着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网络技术正创造着人类文明新的殿堂,这是一个信息高度集中的地方,它把现代科技与各种信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让人们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最新技术与成果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力。网络发展的灵魂在于交互,无限沟通是网络的本质。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网络已成了当代学子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一个网络文化的时代,作为信息社会标志的网络文化,正以其独有的特点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乃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网络文化素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一个网络文化的时代,作为信息社会标志的网络文化.正以其独有的特点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乃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网络文化素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交往手段和通信媒介。可以说,网络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同时更加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发挥网络超时空、迅速、交互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安全便捷,便于受询者打开心扉,进行双向沟通,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8.
邵静 《现代企业教育》2007,(10X):128-129
信息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作为我国信息社会初期的一种典型的新媒介,已在实现我国的信息公平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实却并不尽如人意,中国网络传播中的信息公平问题目前还属于一个较为复杂的悖论问题。本文试从内外两个层面、正反两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阐述,警醒人们关注源于网络的信息公平,并以此为基础,为进一步的网络完善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走出[异出的洞穴]——当代教育的新使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今之世,一个联系上亿人的因特网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原来只为军事、科研、教育服务的因特网,开始广泛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引起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形成了人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现时代的人既生存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中,同样不可避免地也要生存于网络社会之中.这两种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网络社会永远不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单独存在,而现实社会也正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社会,甚至已经达到离开网络社会就会陷入瘫痪的状态.在我国,这个网络社会也正在形成之中.人类第二个生存社会、生存空间的出现,是有史以来人的生存方式的一次最巨大的变革.这一巨大的变革,对教育提出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教育面临着培养网络社会主体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亟待加强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媒介传播能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所以全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要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任务。而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认知心理尚未健全,好奇心促使他们在接受媒介正面教育的同时,也容易受消极因素影响而走入误区。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需要其自身、媒体、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在给人类一切既有的生存方式、制度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巨大冲击和震荡的同时.也在迅速地影响改变着我们传统教育的制度和理念。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徜徉于网络天地,网络阅读已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化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 ,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网络文化应运而生。网络文化使得人类生存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着变化 ,也深刻地影响着人文精神的现代发展 ,影响着人的道德行为、价值观念。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 ,还远未成熟 ,但它对大学生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却是很大的。网络文化象一把双刃剑 ,影响和冲击着高校的德育工作。一、网络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对经济和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动反映 ,信息网络技术一经渗入经济和社会政治生活 ,其价值就不限于技术层面 ,而是具有了文化意义。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13.
周荣 《考试周刊》2013,(4):168-169
<正>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网络时代。无论人们重视还是漠视,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和观念,构筑起一种全新的网络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但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总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而日益扩大的中小学生网络群体在面对庞杂的网络信息时该如何去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和媒介,以文化信息为核心,在互联网构成的开放的虚拟空间自由地实现全方位文化信息的获取、传播、交流、创造,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文化形式总和。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是一把文化的“双刃剑”,既有其先进性的一面,也有其破坏性的一面。所以,应作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网络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能让远隔千里的人如同面对面一样交流,但是网络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千奇百怪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网络工作者来说,这既是一种机遇,又面临着精神鸦片和糟粕文化带来的挑战。网络强烈地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观念。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学校,重视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网络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在一个被媒介包围的信息世界里。影视、广告、网络、卡通漫画……这些动态和非动态的图像铺天盖地冲击着现代人的眼球。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当今人们对信息的获得,60%到70%是以图像的方式。图像做为传播信息的媒介,已成为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但是,图像媒介也像一把"双刃剑"在给学生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由于学生媒介知识、辨识水平和批判意识缺乏,所以,他们特别容易受到媒介信息的不良影响。如何提高青少年正确认识媒介的能力,减少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一种标志,网络正急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同时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基础和核心工作的德育着新的挑战。如何迎接网络的挑战,寻找德育工作新的思路,这是我们学校管理者和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是不可估量的。幼儿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已经受到影响,关注幼儿的传媒接触情况,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已是重要课题。 一、北美幼儿媒介素养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浅议网络媒介素养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的人类社会是一个被媒介包围的世界,媒介信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广大受众无论在消费模式、生活品味、以至价值取向方面都深受传媒文化的影响,与任何一种文化工具相同,大众传媒同时产生积极与消极两方面效应,因此提高大众媒介素养的媒介教育这一议题,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就受到欧美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现代的大众传媒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且这种影响凭借着迅速及时、图文并茂的信息展现方式日益加深。人们不自觉地将媒体所营造的环境当做了解世界的重要参照。渐渐地,人们便习惯于接受并认可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介信息,生活在这一大大超出人们所触及的现实环境的另一种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