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十九世纪下半叶,沙皇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掠夺了中国东北大片土地.为了加强对新占领区的控制并进一步向中国东北地区扩张,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1896年沙皇俄国诱逼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取得了在中国东北境内修筑和经营中东铁路的特权,并在没有经过清廷同意的情况下,中东铁路公司与当时的黑龙江铁路交涉总局总...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北铁路简称中东路,也称“东省铁路”或“东清铁路”,是19世纪末沙俄帝国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的产物。1896年,俄国便以三国干涉还辽的功臣自居,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中俄密约》,获得了西伯利亚铁路经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的筑路权。1898年俄国开始修建中东铁路,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贯通并正式运营。它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部支线由哈尔滨到旅顺,呈“丁”字形,全长2489公里。日俄战争爆发后,沙俄将南部支线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所有权转让给了日本,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称为“南满铁路”,而从哈尔滨到长春的铁路仍称为“中东铁路”,亦称“北满铁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铁路简称中东路,也称"东省铁路"或"东清铁路",是19世纪末沙俄帝国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的产物.1896年,俄国便以三国干涉还辽的功臣自居,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中俄密约>,获得了西伯利亚铁路经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的筑路权.  相似文献   

4.
<正>1895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获胜后,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占中国辽东半岛,但在法、德、俄三国干涉下未果。俄国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强租旅顺和大连,并攫取了在中国东北境内修筑和经营中东铁路的权利。在建造与经营铁路的过程中,俄国以修建及保护设施为借口,在铁路两侧侵占了大量土地,形成了特定的"铁路用地"区域。1904年2月8日,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将长春至大连的铁路及其一切附属权全部"转让"给日  相似文献   

5.
自打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问世以来,旧制度在变革中更易引发革命,在近年的学界,成了一种流行论点。美国政治学者斯考切波(SkoCpol,T)的有关俄国、中国革命的宏观论述,更是强化了这种观点。中国的辛亥革命,已经成了一个改革引发革命的典型案例(参见《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赵欣 《中国档案》2012,(5):80-81
长春是一座有着特殊历史经历的城市,从清末开始就不断受到沙俄和日本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和渗透。由于俄国和日本分别在长春拥有"路权",长春成为当时俄属中东铁路、日属南满铁路和中国的吉长铁路三条不同路权的铁路交  相似文献   

7.
《档案与史学》1998,(3):4-11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迅速全面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但贯穿于东北境内的中东铁路仍在苏联当局的管理之下.为排斥苏俄势力,夺得中东铁路的经营权,实现对东北的完全独霸,日本从1932年起,与苏联就中东铁路问题进行了秘密交涉.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旧三民主义已经无法适应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国的革命陷入了低谷.而其时的苏俄列宁所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却取得了革命胜利,面对中国革命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孙中山特别重视俄国革命取得成功的经验,将两国革命各方面进行比较,以期取得革命胜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中东铁路修筑以后,俄国人进入呼伦贝尔定居。他们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对呼伦贝尔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出版的关于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著述多认为,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几年,由于俄国陷于内战并有协约国的军事干涉,加之中国政府派军队封锁了中俄边境,故直到1920年春中俄交通打开之前,苏俄、共产国际不可能与中国先进分子取得直接联系,也没有派人来华从事宣传.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后,蒋介石就开始关注苏俄革命,他在研究苏俄革命经验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对苏俄的信任.认为苏俄革命的胜利"是中国革命的福音来临",是"人类的救星"[1]31.1921年3月5日,蒋介石在给孙中山的信中说:"回忆吾党失败之历史,无一次不失败于注重外交者,则外交之不足恃,盖可知矣.近观俄国外交之近状,尤足借证.  相似文献   

12.
1927年1月4日夜,时任中东铁路公司监事会中方少将监事要职,尚未届不惑之年的杨卓将军,突遭正忙于角逐民国大总统权位的"东北王"张作霖的一道手令.被秘密枪杀在哈尔滨南岗大直街东的俄国侨民的墓地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学之创立源于爱国运动,且由革命志士创办。受清季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公学试图破除省界,行自治之制,立民立学堂之典范,并将办学成效视为检验民族自立的试金石。中国公学与同盟会总部有直接联系,且学校位于上海这一具有全国影响的舆论中心,使得中国公学成为清季革命中东京同盟会与中国内地革命党联系的重要枢纽,以中国公学为依托所办革命报刊也成为向内地和中下层社会输送革命的重要媒介。中国公学师生献身革命者甚多,其中不乏直接助成各地光复之人。中国公学与清季革命的渊源关系,体现了清季学堂学生已脱离传统轨道而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同时也凸显了学堂学生在清季革命中特殊的角色与功能。  相似文献   

14.
刘燕 《历史档案》2007,(4):48-52
清王朝时期中国与俄罗斯交聘往来,俄国驻北京传教士团都驻在俄罗斯馆.从康熙朝起,俄国使臣、商队在这里从事着外交、宗教、经济贸易和文化等活动.因此,在没建立使领馆之前,京城的俄罗斯馆起到了中俄交往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09年修建的京张铁路是我国使用自己资金和技术人员完成的第一条工程艰巨的铁路.在修建京张铁路初期,因为修建铁路的经费主要来自清政府从英国借款所建京奉铁路的营业盈余,所以打算由英国人担任修建铁路的总工程司.但是,沙皇俄国驻北京公使却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声称在长城外修筑任何铁路都涉及所谓俄国势力范围,如用中国的经费和人才,俄方当不加干涉.沙俄以此来刁难满清政府修筑铁路.  相似文献   

16.
中东铁路修筑后,东北地缘政治形势发生变化,清末东北地方政府为抵御沙俄侵略势力对东北内地的渗透,在中东铁路沿线通过设立地方行政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主权,并促进了铁路沿线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中东铁路(又称大清国东省铁路、东清铁路、中长铁路),其干线西起满洲里,中经哈尔滨,东至绥芬河;支线从哈尔滨起向南,经长春、沈阳,直达旅顺口,整体呈丁字形,全长2 489公里,是中国东北地区铁路交通主干线.……  相似文献   

18.
这本书取名“如何改变世界”,似乎要讲述以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之名进行的改造世界的实践。可是,在《如何改变世界》中,霍布斯鲍姆没有讲述俄国或者中国的革命实践,更没有提及世界其他任何国家的革命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两次法律革命与新闻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中,出现了两次具有实质性变化的法律革命,引领了新中国新闻法制建设的基本方向,推进了中国新闻法制现代化的进程.新闻法制因其自身的特殊属性,对法律革命及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总体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政治家、军事家普遍认为,小股土匪可以在山区农村长期生存,而大规模的正规军队却难以长久地在山区农村存在和发展,主要原因是无法解决供给问题.俄国的布哈林就曾说过:"当红军吃掉农民的最后一只鸡时,他就会把你赶出来."然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和地理特点,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开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转变的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