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玉柱 《知识窗》2010,(9X):1-1
<正>我工作过的学校里,有面墙上写过这样一幅大标语:"知识改变命运,读书铸就前程。"这句标语写得很实在,但我却觉得境界不够高,只是让学生站在个  相似文献   

2.
正元朝末年,元军和朱元璋领导的义军在黄河以北展开了拉锯战。老百姓感到苦不堪言,因为哪方的军队来了都要欢迎,在门板上贴上欢迎标语,来得勤换得也快。豫北怀庆府人素来生活节俭,于是想出了一个简便易行的办法:用一块薄薄的木板,一面写着欢迎元军的"保境安民"的标语,另一面写着欢迎义军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标语。哪方军队来了,就翻出欢迎哪方的标语,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一项研究发现,路边的广告牌容易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尤其是当他们看到含有负面意义的广告标语时,容易酿成交通意外。研究人员安排受试者进入窄小的黑房,接受驾驶模拟器的测试。研究人员会在模拟路景中安置广告牌,分别写上意思正面、负面及中性的广告标语,以测试驾  相似文献   

4.
严文华 《知识窗》2011,(6):48-48
每年秋季开学时,总会有学生请我做推荐人,或为其写免试直升外校研究生的推荐信,或写申请国外大学的推荐信。绝大多数的要求我都会欣然同意,但也曾拒绝过,原因是我不记得那个学生。在电话里,那个学生着急了:“我选过你两门课呢!”我更愕然了:教过两学期的学生,我竟然不认识?“我一般坐在最后一排。”  相似文献   

5.
我在念小学时,回家写作业,一写就是几个小时,感到很累很累,曾想过如果有一把好椅子该多好!  相似文献   

6.
胡承娟 《金秋科苑》2012,(12):78-79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每个家庭的平安幸福组合起来就是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虽然很早就听到过“平安家庭”这个词,也常常看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平安是社会平安的基石,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的大幅标语,可真正理解到“平安家庭”的内涵,却是我自己成家以后。  相似文献   

7.
巴尔蒙特曾写过: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我觉得青年的心中装着这样的诗句,他的人生就一直会被光明照亮。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我写过一封信却没有回音,我每次去看,期期看也得不到回复,可能是我写得不好。由于个人在生意上的失败,我现在债台高筑,很想得到贵刊的帮助,能介绍点小本投资的项目,请提供建议。我还想知道橡胶是否可回收,如橡胶轮胎粉碎成粒,用处很多,这样的项目是否可信呢?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标语时常可见,尤其在馆内,这些标语严谨、通俗、精炼,贴近实际,具有很强的宣传号召、激励士气,纠正读者不良习惯的作用。阐述了标语的含义及特点,分析了图书馆标语存在的问题及标语在图书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固执地觉得这次区里统考的语题目是我12年来做过的最好的。它不是我得分最高的,却最让我快乐。能够写很多的字儿和很多我喜欢的诗句。  相似文献   

11.
标语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借助标语口号等来介绍本国的社会生活是中外国家宣传本国文化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陈述了汉语标语的特征及分类;分析了汉语标语英译过程中在语言上用词不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汉语标语英译的技巧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图书馆标语的相关概念,论述了标语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并具体举出了图书馆通过使用标语有效指导学生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如果没有看到写在上面的那几个红色的字,我不会捡起过道上那张被人踩过的卡片。那几个字是:不要忘记。我有点好奇:不要忘记什么?那张卡片的厚度与大小跟一张明信片差不多。在“不要忘记”这几个大红字下方,用铅笔写着三项内容:1.雪豆2.莎士比亚3.桑德拉·科曼尼  相似文献   

14.
夏爱华 《知识窗》2010,(9):41-41
去广告公司应聘策划一职。我一路都很顺利,笔试、西试都过了。在总经理办公室,老总让我们.写一则招聘文秘的广告,算是最后的测试。并看重提醒,仅限女性。我正在构思呢,  相似文献   

15.
全自动粉笔     
正老师上课,免不了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我也用粉笔写过字,感觉很吃力,写久了,手指和手臂会痛,而且满手都是粉笔灰。擦黑板的时候,粉笔灰到处飞扬,对我们身体有很大危害。为了防止吸入粉笔灰,让粉笔用起来更方便,我想发明全自动粉笔。全自动粉笔经久耐用、功能齐全、操作简单。你只要按一下收听键,把需要写的内容讲给它听,讲完后再按下书写键,  相似文献   

16.
越过"花甲",特别是过了"古稀",我似乎越来越喜欢用"一"字。几年前我写了一篇怀念《红旗》杂志总编熊复老师的文章,题目叫做《一个青年人的良师益友》。之后我又写了用"一"打头的两篇序,一篇是吴宪鸿的《故园风》序:《一个崭新的创意》,一篇是程瑞嘉的《数星星的老人》序:《一部基层人物谱》。不久前我用"一"打头写了一篇纪念《歙县文艺》出刊200期的文章:《一个编辑的琐忆》,前些天我为庄一心的文集《空山竹语》写序,又用"一"打头:《一个"静"字成就一部书》。今天方鸿惟发来一部书稿《走山》,嘱我为它写序,读着读着,脑里忽然冒出一句话:"一部抗击地质灾害的歌曲。"谢天谢地!不用我冥  相似文献   

17.
再说"反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我写过《反科学种种》,登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引起一定的反响。有人起先以为是批判反科学的,读后发现原是通过语义分析消解“反科学”帽子的。个别人读了不舒服,却也找不出太大毛病,给文章定罪吧,一是时代不同了,另外发现文章通篇竟然没有我的主张(我故意这样写的),只是分析人们对词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循化烩面     
有朋友驾车从北京返武汉,路经郑州小憩,郑州那边做领导的同学请他吃饭,此只忽然想起我写过一篇《合记烩面》,便指明要吃烩面。朋友是湖北蕲芽春人,是产八大名米珍米能地方,吃面他是半个外行.却要吃那平民化的面食。果然吃后,他若有所失。我返京路过他那里,他说,郑州的同学请我吃饭,我指名要去烩面馆,那郑州烩面好像裳没你写的那么好吃。  相似文献   

19.
周德钿 《科教文汇》2012,(28):F0002-F0002,F0003
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认识吴宪鸿同志了。那时我接手主编《歙县文艺》.他在一所中学里教书,常给我们投稿,我还去过他们学校看过他。后来他调城里工作,我们见面机会就多了。他主要是写小说,也写报告文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说《深夜追夫》(1984年第3期《歙县文艺》)和《文革趣事录》(1989年第1期《歙县文艺》),我觉得他写的小说很有点感觉。发过他一篇报告文学,题目叫《鞋匠补缀丹青梦》(1997年1、2期合刊《歙县文艺》)。还发过一些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20.
杨金萍 《知识窗》2011,(8X):38-38
<正>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文字。时下,教育界最流行的一个词——"双推",像张渔网一样撒向全国各地每一个角落。"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这是任何一所学校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是学校对学生最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